「山東鵝產品深加工單一,主要是白條鵝,所謂的深加工頂多就是『鐵鍋燉大鵝』。而南方獅頭鵝三年的公鵝,一個鵝頭加一個鵝脖子,在飯店裡片出來的價格是3980元。一對鵝掌800元,一對鵝翅1200元。這才是深加工。」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刁有祥在日前於青島舉行的山東省水禽產業(鵝業)提質增效與形勢研判座談會上呼籲,山東肉鵝產業要加速向深加工轉型升級。
收益高且穩,市場空間巨大
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發現,相對於雞、鴨兩大禽類產業,山東鵝產業規模要小的多,但收益相對較高、風險也較小。在今年蛋雞、肉鴨產業遭遇產能過剩、價格暴跌的重創時,鵝產業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效益。
戲稱自己因鴨糞變成牧草沒處去才從養鴨子又涉足鵝界的山東榮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保旗,正是看中了鵝產業的廣闊市場空間。
「國內的種鵝無論引進的匈牙利霍爾多巴吉鵝,還是國內的三花鵝,在種的選育上基本停滯,優良的繁育基地勢在必行。榮達已經在內蒙古建了一個工廠,養了8萬隻種鵝,還在匈牙利投資了一個原種場,專門培養霍爾多巴吉鵝。」徐保旗表示,進入鵝產業市場後發現,鵝的商業化育種起步較晚,育種手段落後,所以決定從育種做起。
在徐保旗看來,整個鵝產業確實需要向深加工發展,與消費端對接。「魚臺的終端鵝產品品牌『一品香鵝』,每年有15萬隻老鵝烤熟了賣,39.9元一斤,總共十四五個人做,去年大約賺了700多萬元,附加值比養鵝高多了。」
青島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寶維分析當前鵝產業市場形勢時表示,鵝產業前景很好。現在萊陽五龍鵝產的小蛋賣兩塊三、兩塊四一個,鵝苗這個季節還能賣到十幾塊,馬崗鵝論對賣,大約35塊錢左右一對。根本原因是當前鵝正季節繁殖不下蛋,8-10月份沒有鵝蛋,甚至6月份就沒有鵝蛋了,供需決定了價格的堅挺。
事實上,鵝全身都是寶,鵝產品附加值要遠超雞、鴨產品。據王寶維介紹,當前國際市場上羽絨7.5萬美元/噸,鵝肥肝今年最便宜,但每噸還在3.5萬美元到4.5萬美元。國內市場,從價格上來說,鵝頭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鵝翅。
據了解,目前,山東多數養鵝企業主要做初級產品即白條鵝,利潤少,而南方城市普遍在做深加工和產業鏈後端,鵝產業鏈的利潤絕大部分都被後端賺取。
「現在我們的香港和臺灣居民都願意吃鵝,慢慢地韓國人也來要我們的鵝了,日本也吃鵝。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教會外國人也吃鵝,這樣我們的市場就能拓寬。」王寶維建議山東養鵝企業做深加工、做產業鏈的後端。
深加工轉型爭搶高附加值
其實,山東鵝企對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探索也已展開。
「一開始我們殺鵝賣到瀋陽、北京、南京、蘇州、上海、鄭州、安徽,但是價格太便宜了,已經都不做了,主要做廣州、蘇州、海南、新開的南寧、福建等沿海城市。」臨朐縣美華肉鵝加工廠董事長苗成玉表示,要做小而精的企業,把鵝養精、做細,賣高價。
據苗成玉介紹,美華肉鵝是把鵝按照鴨的養法、鴨的加工、鴨的包裝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主要是做鹽水鵝、滷鵝,到冬季做風乾鵝,到去年為止產品供不應求。
除此之外,還針對地域需求的不同進行了鵝產品的差異化產銷。「廣州人喜歡燒鵝,我們提供的是養殖時間短、料肉比好的鵝,又肥又嫩。這種鵝主要銷售給南方沿海城市;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喜歡老鵝,越老了越好、越硬了越好,我們銷售時就按不同區域對鵝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產品。」
苗成玉透露,明年準備招人開始收市場鵝,專門做老鵝,發往河南、鄭州、安徽、江蘇一帶,產能上來了,一年幾百萬隻沒問題。
「山東鵝產業近年來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良種推廣、營養飼料、疾病防控、科研及技術服務支撐體系等均得到大幅發展,養殖規模逐年增加,2019年全省商品鵝出欄達到3795萬隻,還有很多人在關注鵝業,嘗試進入這個行業。」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戴文超表示,鵝產品屬於優質高檔禽產品,符合消費升級的形勢需求,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戴文超解釋說,當前消費不斷升級,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們膳食結構調整正相交織,鵝的飼料結構偏向草食性,其食物來源更廣、相比雞鴨更節糧,符合畜牧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需要,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當前,鵝產業的發展滯後於鴨產業,這對山東企業來說是機遇,一方面可以借鑑鴨產業化發展的有益經驗、模式和路子,加快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可以吸取鴨產業發展中的教訓,更好地規劃設計鵝產業的發展路徑,少走彎路,在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戴文超建議山東企業一定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確保優質供給基礎上,降成本、提效率,避免養鴨走過的彎路。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通訊員 馮楠)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