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4月22日電 題:中國小夥教非洲人打麻將,瞬間笑噴!麻將在國外有多火你知道嗎?
最近在臉書(Facebook)上有一段視頻,一個中國小夥教非洲人打麻將,「這是一對,碰、碰,touch,touch」、「二條、三條,吃、吃,eat,eat」,男子一邊解釋還一邊作勢將手中的麻將往嘴裡塞。
非洲牌友打出一條時,大喊「小雞」。還有非洲人在牌桌上不斷喊出,「紅中,胡啦、胡啦」,讓人瞬間笑噴。
資料圖:「麻將牆」
網友留言表示,「學打麻將中文學得快」,「我們要和平輸出中華文化」。
其實,在國內一些大城市,一些老外做牌搭子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在一些華人聚集的國外城市,老外也嫻熟地築起了「長城」。
據爆料,有幾個廣西妹子,在教室裡利用課間時間教外教打麻將,那麼高深的國粹,老外表示很奇妙啊!
資料圖:《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哈利·波特」女友「金妮·韋斯萊」一角扮演者邦妮·懷特體驗地道成都生活,掏耳朵、打麻將、喝功夫茶等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呂強 攝
其實,麻將在國外盛行不是近兩年的事,追溯其歷史也已近百年。
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商人巴布考克把麻將從上海介紹到美國,並撰寫了專門的規則手冊,並為麻將取英文名為「MahJong」,之後麻將很快從美國傳入歐洲。
上世紀早期,歐洲上到王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一度痴迷麻將,作為歐洲麻將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上世紀20年代,荷蘭就成立了「麻將團體」這樣的組織。英國也有麻將協會,還有專門的教科書。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現在大約有100萬麻將迷,大部分為女性,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曾經有斯坦福學者說過麻將越來越滲透到當今的美國文化中。
不少孔子學院都開設了麻將培訓課程。
資料圖:普渡大學孔子學院與拉法葉學區共同舉辦中國文化交流活動——「中國夜」。包餃子、筷子比賽、抖空竹、寫書法、起中文名、猜燈謎、手工剪紙等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互動項目,吸引了不少當地的家長和孩子們。
中新社發 孔祥嘉 攝
外國人在對麻將的學習上,可謂是用心良苦!為了完成「我要學會打麻將!」的目標,他們首先想出了各種記牌方法:在牌上標上數字、認真做筆記……
記住牌後,又鑽研麻將規則,美國麻將協會每年4月都會公布新一季的麻將胡牌牌型,大約有70種,而且每年都有修訂。
資料圖:麻將外交聯誼賽吸引20多位不同膚色的外國牌友在牌桌上「拼殺」。譁啦啦的洗牌聲中除了傳出並不熟練的「吃、碰、槓、和」等中國特色的麻將術語外,還夾雜著英語、俄語、韓語等外國特色的叫牌聲。圖為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選手正在中國老師的指點下摸牌。羅翔宇 攝
在實戰環節上,出書、辦培訓、手把手教學……形式豐富多樣。
在日本,麻將規矩大體上和中國差不多,能吃能碰,能點炮自摸,細微的地方稍有差別。
玩著玩著,外國人似乎也玩出了極致,以至於咱們中國麻將選手在第五屆歐洲麻將錦標賽中慘敗,僅列團體第37名!
當時冠軍是日本選手,亞軍是德國選手,前二十名選手中七成是歐洲人。這讓很多國人驚呼:麻將高手原來在歐洲!
資料圖:2012年麻將文化交流大會暨第三屆世界麻將錦標賽舉行賽前演示。陳超 攝
外國人剛開始學習麻將時,都是在網上下載資料,然後死記硬背,他們會念東西南北,卻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雖然如此,但是他們坐上麻將桌,個個都說得出麻將的中文術語。
按照《國際麻將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進行中的「對」、「吃」、「和」等具體行為,都需要用中國話說出來,說錯了要扣分。這一規定就要求外國人打麻將時必須講中國話。
當然,老外對牌張也有一套英文說法。
在四川和有些地方,人們還會加入「梅、蘭、竹、菊」四種花牌到麻將中,大家知道這四種牌怎麼用英文說嗎?菊花(chrysanthemum)貌似有點難說……
資料圖:「麻將湯圓」。 王登虎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還在糾結怎麼用英文說麻將裡面的萬嗎?ten grand?twenty grand?No, No, No
「中」可不是什麼middle,「發」也不是hair,「白板」……更專業的說法是Red Dragon Tile(s), Green Dragon Tile(s)和White Dragon Tile(s)。
資料圖:巧克力製成了「麻將牌」
不管怎樣,又一個咱的「國粹」走出去了!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ID:qiaowangzhongguo 編輯:周乾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