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話確實沒有錯!當孩子出生之後和他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平時父母的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變成和父母一樣的習慣。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也是古代人智慧的體現,對孩子來說,無論是做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多數都和父母的品行端正有著直接的關係。有的父母好吃懶做不求上進,那麼自己的孩子多數也不是一個勤快聰明的孩子,所以要在乎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寶寶樹立一個良好的楷模。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做主持人播報的這些年也經歷了不少的事情,除了口才好、主持技術好,更因為他在育兒觀價值方面有很多獨到的見解,白巖松曾經在一次探訪中說出了自己關於現代孩子教育上的問題,由於現在的時代發展,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家家戶戶必備的產品,該如何把孩子從這方面拉回到書本上,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白巖松也說,他認為打麻將的父母是教不出來上進的孩子。
家長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要承擔起50%的責任,要減少對生活的抱怨,多找找自身的原因,讓孩子時刻感到父母也是很努力很上進,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奮鬥,三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至理名言,能夠極致的表達,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對生活是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又是什麼樣的態度?
也許打麻將在孩子眼中會覺得是一件消遣的事情,只是在打發時間娛樂和自己玩泥巴是一個道理,父母在打麻將的時候,心思全部放在娛樂上,幾乎沒有了時間觀念,想必打麻將的父母,不知不覺就玩到了三更半夜,已經把時間觀念丟得一塌糊塗,在這個時間裡孩子在做什麼玩什麼,自己完全不知,同時也錯過了教育的黃金階段。
如果家長經常去打麻將,每天就像上班一樣,有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範圍,那麼孩子在這個時間段也沒有人管,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不會自律,更養成了投機取巧的習慣,孩子再長大一點就會想得更多,他們會覺得父母都沒有自律,整天也不做上進的事,孩子慢慢的叛逆,心理變得更強,父母都沒有給自己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自己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
其實每個父母對孩子教育理念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只是方法不同,當然不排除一些完全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有時散養的孩子甚至比那些經常去補習班輔導班的孩子成績還好,這可能就是先天的原因吧。
而久而久之,這些天生笨拙的孩子憑藉後天的努力最終還是會超越自己,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如何正確的教導,你是一個喜歡打麻將的父母嗎?而你對這一點又怎樣看待?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這樣的父母真的教育不出上進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