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天天打麻將,孩子學習很優秀,其中的奧妙在哪裡?

2021-01-08 西雅媽媽

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的人對孩子學習很上心,無奈孩子就是不爭氣;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操心少,孩子學習卻很優秀,王愛蓮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父母不上心,孩子卻愛學習

在王愛蓮的家裡,夫妻分工很明確。老公在外拼事業,愛蓮負責把家看。

近幾年,老公的事業蒸蒸日上,整天在外忙著應酬,孩子上學一走,愛蓮在家閒來無事便迷上了打麻將。

無論孩子在不在家,只要有人對愛蓮喊一聲「三缺一」,她通常都是二話不說,立馬捧場。

經常有人在牌桌上用酸酸的語氣對愛蓮說:「愛蓮,你老公不在家,你天天打麻將,孩子學習還那麼好,你說你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

每當這個時候,愛蓮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們雖然看我天天打麻將,但是該做的我一樣都沒少做。孩子的早餐,晚餐,生活起居我是一樣都沒拉下。至於學習,那是他自己的事......」

其實,在孩子上初中之前,愛蓮對兒子的學習還是挺操心的。

除了每天督促他晚上回家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做好第二天的預習工作之外,還鼓勵兒子多看課外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周六、周天還帶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

經過幾年的努力,兒子不但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從不拖拉的好習慣,並且對閱讀情有獨鍾,與此同時,還收穫了幾個興趣愛好。

愛蓮看兒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學習規律,漸漸的也就學會了放手,著眼於培養自己喜歡的事情。

原來,學習優秀的孩子身後,隱藏著一個如此高效的媽媽。

父母很重視,孩子不上心

有人說,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有的時候可能真的要認命!

陳蘭蘭也是一個全職媽媽,從孩子出生之後,休完產假,她就辭職在家全職帶娃。

從兒子上幼兒園,到小學、初中,蘭蘭一直覺得她付出的比別的媽媽都要多,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十分排斥,學習成績也一直排在班級中等水平,不上不下。

孩子爸爸工作忙,總不在家。好不容易在家,兩人卻經常為兒子的教育問題吵架。

每當兩人吵到興頭上的時候,只聽兒子咣當一聲,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打遊戲......

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分在意,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使他產生逆反心,對學習更加厭惡,結果反而差強人意。

影響孩子學習的3個因素

那麼,孩子學習成績和什麼有關?

一、情緒

一個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孩子是感情動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他情緒不高的時候,不僅上課容易走神,放學還可能會變得不愛回家,甚至有的孩子從此就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壞孩子」。

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受情緒的影響會更加明顯。主要表現在煩躁不安,喜歡多愁善感。

因此,父母除了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督促他們好好學習,還要注意關心孩子的情緒。

二、習慣

「習慣成自然」,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會逐漸滲透到學習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來說吧!有的孩子習慣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去寫作業,只有認認真真的把作業寫完,才會去看電視;而有的孩子卻恰恰相反,喜歡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不要小瞧這一小小的習慣,邊做作業邊看電視的孩子,上課也一定是不專心的,學習效率也不如那些做事專心的孩子。

同時,這個邊看作業邊看電視的孩子在生活中,通常也比較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

總之,學習好的孩子一般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卻往往有一大堆不好的學習習慣。

三、積極性

人們一般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會保持一種持續的熱情,再苦再累都不以為然。然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哪怕有一千個理由,都無法做到認真投入。

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哪門功課成績不好,也許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對這門課程根本就不感興趣,打心底裡是排斥的。

一旦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基本上就好比大門緊鎖,各種知識根本就進不去,學習不好也是情理之中。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的3個方法

如何讓孩子自覺學習,提高他的積極性呢?

一、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成長在一個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中,往往自身情緒也比較穩定。而穩定的情緒,更有利於孩子專注於學習。

孩子專心學習,學習成績也會逐漸有所提高,進而增加他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環,對學習更感興趣,更專注。

二、好習慣養成要趁早

想要孩子在學習方面積極主動,首先需要提高他的學習興趣,然後將這種興趣逐漸變為一種習慣。

一旦形成習慣,學習就變成屬於孩子自己的事,不需要家長太多的參與,孩子一樣可以做的很好。

其實,王愛蓮在孩子初中之前的教育方法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

三、急於求成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未能達到他的要求,內心就會產生挫敗感,從而加強對孩子的要求和督促。

其實,這些急於求成的家長往往也是不理智的,正如陳蘭蘭兩口子,非但沒有讓兒子變得更加優秀,反而給他的厭學情緒添了把火。

關於孩子學習那些事,不管你屬於漫不經心型,還是特別上心型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請一定不要著急上火。

先平復好自己的情緒,才可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連接,找到根本原因,解決實際問題。

最後,祝願你的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能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那套方法,並且真心愛上學習,給你一份安心,做一個輕鬆父母。

往期推薦:

婆婆50歲,意外懷孕,作為兒媳婦該不該伺候她坐月子?

相關焦點

  • 白巖松:父母愛打麻將,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啃老?
    「喜歡打麻將的父母,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畢竟環境決定孩子的命運。」這句話背後的寓意,你們真的懂了嗎?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啃老」的意思是明明已經成年,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卻始終依附於父母生活,剝削父母的「巨嬰」,於是人們開始思考,啃老的孩子是不是因為父母從源頭的一些「不良嗜好」造成的,例如——搓麻將。
  • 父母很喜歡打麻將?多數教不出上進的孩子,你家是這樣的嗎
    俗話說得好,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話確實沒有錯!當孩子出生之後和他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平時父母的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變成和父母一樣的習慣。
  • 「不妨礙我打麻將,孩子幹啥都行?」小孩居然在麻將館噴雲吐霧……
    下面這位寶媽就因為經常帶孩子去打麻將,讓孩子學會了這個本事。 一男童坐在正在打麻將的媽媽身旁,這男童看起來應該也只有三四歲的樣子,不吵不鬧的。 只不過這男童的手上拿著的東西,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是啊,既然生了小孩子就要告訴自己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為了一己私利縱容孩子去玩不應該玩的東西,這不是一個當媽該做的。而且在打麻將和教孩子面前當媽竟然認為打麻將更重要點,要知道孩子現在才幾歲就接觸吸菸,那麼以後不吸是不可能。況且寶寶在大人身邊一直在吸二手菸。不單單是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更是深受其害。
  • 一到學習時間,孩子就磨磨蹭蹭,父母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學習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陷入這樣的一個瓶頸期:當父母決定放手孩子的學習後,失去父母催促提醒的孩子開始整天在家念叨著要努力學習,要寫作業,但是,手卻一直拿著手機玩遊戲,有時候一玩就是一整天,自己作業沒完成之後心情又十分煩躁,氣急敗壞,父母管教反而導致問題更加嚴重,但如果不管的話孩子自己又沒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 太多的青春期孩子都是被父母毀掉的,家長請反思
    西方很多家教的書籍中都會寫到一個理念,當孩子在這個時期時,父母一定要學會藉助第二方家庭教育團體的力量,也就是導師的作用。什麼導師呢?意思是說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一定要他在社會上找一個優秀成熟的榜樣,讓孩子接觸和認識到能引導他平穩安全渡過青春期的人。孩子在青春期受外界的影響,同伴的影響和同伴之外的影響比較大。什麼是同伴之外的影響呢?
  • 自我學習能力,是孩子一生的核心競爭力
    聰明的父母,都會善用時間,創建條件,和孩子一起讀書成長。作者:一月(爸媽精讀主筆)01努力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從小父母就常常以「知識改變命運」來激勵我好好學習,在學校,老師也總對我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無止境」、「學到的知識就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 卡內基訓練線上6小時不間斷直播: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在卡內基訓練的線上小鵝通平臺在線觀看家長互動活躍,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所有卡內基人的全情投入與全力以赴,為了呈現一場高質量的「教育論壇」,卡內基從邀請嘉賓、到主題的篩選,都經過精心設計,為了這個活動,卡內基實現了跨越區域、時區的高效協同與溝通,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幫助中國更多的父母、家長解決一些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9件事,每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你做過幾件?
    但是,即便再生氣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別看孩子還小,其實父母的行為都被他們看在眼裡,並在心裡記下來。父母吵架會讓家裡氣氛變得非常壓抑,長期如此的話,孩子就會變得孤獨、冷漠、粗野,而且這種性格會伴隨孩子一生。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但是,究竟應該陪孩子玩些什麼遊戲呢?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玩對了」遊戲,還可以讓你的孩子「越玩越優秀」?最近,我發現了一本超實用的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 書中以戲劇學校裡訓練演員的系統學習方法為基礎,結合孩子的成長和認知發展特點,總結出了適合3—12歲孩子的100種遊戲,簡直就是一本專門寫給「不會玩遊戲」家長的「實用寶典」。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三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三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的一種觀念是,每個孩子的青春期的叛逆都只不過是一種表現,對於孩子的叛逆,不要過急去說教,而是採取一種謙卑的溝通態度,以一種朋友的身份跟孩子講話,而不是壓制!
  • 父母太優秀,有時候對孩子也是一場「災難」|伴讀
    說是老兄,其實也就比我大四五歲,是個優秀能幹的人。上世紀90年代,他曾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考上復旦大學,今天依然是單位的大牛,工作出類拔萃。但他最大的苦惱,是正讀中學的兒子。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孩子完全沒有遺傳他的優點:天資聰慧不如他,學習成績不如他,吃苦精神不如他,自律刻苦不如他。
  • 要想孩子優秀,拒絕做低層次的父母,孩子面前不要說這幾句話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他們學習的榜樣,能夠好好跟孩子說話,也是他們的幸運。 要想孩子優秀,拒絕做低層次的父母,孩子面前不要說這幾句話: 1、
  •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9張圖片告訴你!
    關於視角普通父母:只放大眼下,忽略未來。智慧父母:有長遠打算,心存大格局。幾乎所有家長都走進了一個誤區:盯著自己眼前的孩子,想著他生活上、學習上有哪些出彩的地方。沒有一個家長,會去想孩子未來的模樣。關於時間分配普通父母:孩子只有「學習」和「其他」兩件事。智慧父母:綜合考慮,全方位發展。
  •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的作者王雪巖老師是一名知名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她從事心理學研究十幾年,她的文筆優美流暢,解秘日常瑣事中隱藏的心理學,讓讀者很有親切感,她也成為了知乎的心理學大V,擁有了幾十
  • 父母變成孩子的學習「監工」,現代父母們怎麼了?
    我們的家長總以為孩子學習好就好了!這樣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人父母的一片拳拳之心,但問題是,當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只剩下學習,還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做到』超常』,這時我們的孩子就可能變得』不正常』。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一個孩子生下來既需要知識教育,也需要生活教育。將這兩個教育完整地結合起來,相互支撐配合,才會有一個健康、和諧、發展的孩子。
  •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也是好士兵,聰明父母這樣做,孩子依然很優秀!
    以至於我們在上學時要做到學習成績優秀、工作時要出類拔萃、比賽時我們要拿最好的成績。不管是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被這種價值觀所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又把這樣的思想用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們也可以是最出眾、最耀眼的那一顆新星。難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嗎?難道,沒有這種思想的孩子就是沒出息,沒有上進心嗎?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 這種種的評論其實都在訴說著,父母對於孩子的尊重有多重要,父母能夠真正尊重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大家私下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多多並不是一個單純只愛外表美的女孩子,她還會彈鋼琴,也參加了很多的兒童走秀,會演話劇,甚至平時還會學習很多的英文名著,仿佛這就是大部分的家長所期望的孩子的樣子。
  •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竟然在父母!後悔沒有早知道
    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 影響學習動力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學習的材料太無趣嗎? 的確,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家裡有個厭學的娃了,對他們來說,上學之路難於上青天。於是,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試圖通過有趣生動的課程、材料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試圖讓他們對學習能提起哪怕一丁點兒的興致。
  • 孩子貪玩不學習讓人很抓狂?家長做好這4點,成就更優秀的孩子
    可是父母互相拆臺的次數多了之後,他也習以為常,並且越來越不服氣父母對他的管教,因為在他心裡,父母都是很糟糕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來教育他。有一句話說得好,很多叛逆的孩子,都有一對不能和睦相處的父母。而越是優秀的孩子,父母的相處方式越融洽。要知道,孩子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當父母的相處都隨時帶著刺,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很尖銳,性格很偏激。
  • 你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父母偷懶的託詞,董卿說的最直接
    老師和家長的爭論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和老師有個爭論,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個爭論就是孩子成績不好,究竟是誰的責任。老師說,家長不配合,連學生家庭作業籤個字確認一下都不想做,孩子學習不好,還指責老師。家長說,教孩子學習就是老師的事情,學習成績不好,就是老師的沒教好,沒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