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的人對孩子學習很上心,無奈孩子就是不爭氣;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操心少,孩子學習卻很優秀,王愛蓮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父母不上心,孩子卻愛學習
在王愛蓮的家裡,夫妻分工很明確。老公在外拼事業,愛蓮負責把家看。
近幾年,老公的事業蒸蒸日上,整天在外忙著應酬,孩子上學一走,愛蓮在家閒來無事便迷上了打麻將。
無論孩子在不在家,只要有人對愛蓮喊一聲「三缺一」,她通常都是二話不說,立馬捧場。
經常有人在牌桌上用酸酸的語氣對愛蓮說:「愛蓮,你老公不在家,你天天打麻將,孩子學習還那麼好,你說你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
每當這個時候,愛蓮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們雖然看我天天打麻將,但是該做的我一樣都沒少做。孩子的早餐,晚餐,生活起居我是一樣都沒拉下。至於學習,那是他自己的事......」
其實,在孩子上初中之前,愛蓮對兒子的學習還是挺操心的。
除了每天督促他晚上回家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做好第二天的預習工作之外,還鼓勵兒子多看課外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周六、周天還帶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
經過幾年的努力,兒子不但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從不拖拉的好習慣,並且對閱讀情有獨鍾,與此同時,還收穫了幾個興趣愛好。
愛蓮看兒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學習規律,漸漸的也就學會了放手,著眼於培養自己喜歡的事情。
原來,學習優秀的孩子身後,隱藏著一個如此高效的媽媽。
父母很重視,孩子不上心
有人說,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有的時候可能真的要認命!
陳蘭蘭也是一個全職媽媽,從孩子出生之後,休完產假,她就辭職在家全職帶娃。
從兒子上幼兒園,到小學、初中,蘭蘭一直覺得她付出的比別的媽媽都要多,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十分排斥,學習成績也一直排在班級中等水平,不上不下。
孩子爸爸工作忙,總不在家。好不容易在家,兩人卻經常為兒子的教育問題吵架。
每當兩人吵到興頭上的時候,只聽兒子咣當一聲,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打遊戲......
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分在意,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使他產生逆反心,對學習更加厭惡,結果反而差強人意。
影響孩子學習的3個因素
那麼,孩子學習成績和什麼有關?
一、情緒
一個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孩子是感情動物,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他情緒不高的時候,不僅上課容易走神,放學還可能會變得不愛回家,甚至有的孩子從此就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壞孩子」。
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受情緒的影響會更加明顯。主要表現在煩躁不安,喜歡多愁善感。
因此,父母除了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督促他們好好學習,還要注意關心孩子的情緒。
二、習慣
「習慣成自然」,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旦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會逐漸滲透到學習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來說吧!有的孩子習慣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去寫作業,只有認認真真的把作業寫完,才會去看電視;而有的孩子卻恰恰相反,喜歡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不要小瞧這一小小的習慣,邊做作業邊看電視的孩子,上課也一定是不專心的,學習效率也不如那些做事專心的孩子。
同時,這個邊看作業邊看電視的孩子在生活中,通常也比較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
總之,學習好的孩子一般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卻往往有一大堆不好的學習習慣。
三、積極性
人們一般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會保持一種持續的熱情,再苦再累都不以為然。然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哪怕有一千個理由,都無法做到認真投入。
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哪門功課成績不好,也許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對這門課程根本就不感興趣,打心底裡是排斥的。
一旦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基本上就好比大門緊鎖,各種知識根本就進不去,學習不好也是情理之中。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的3個方法
如何讓孩子自覺學習,提高他的積極性呢?
一、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成長在一個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中,往往自身情緒也比較穩定。而穩定的情緒,更有利於孩子專注於學習。
孩子專心學習,學習成績也會逐漸有所提高,進而增加他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環,對學習更感興趣,更專注。
二、好習慣養成要趁早
想要孩子在學習方面積極主動,首先需要提高他的學習興趣,然後將這種興趣逐漸變為一種習慣。
一旦形成習慣,學習就變成屬於孩子自己的事,不需要家長太多的參與,孩子一樣可以做的很好。
其實,王愛蓮在孩子初中之前的教育方法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
三、急於求成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一旦孩子未能達到他的要求,內心就會產生挫敗感,從而加強對孩子的要求和督促。
其實,這些急於求成的家長往往也是不理智的,正如陳蘭蘭兩口子,非但沒有讓兒子變得更加優秀,反而給他的厭學情緒添了把火。
關於孩子學習那些事,不管你屬於漫不經心型,還是特別上心型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請一定不要著急上火。
先平復好自己的情緒,才可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連接,找到根本原因,解決實際問題。
最後,祝願你的孩子在學習的路上能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那套方法,並且真心愛上學習,給你一份安心,做一個輕鬆父母。
往期推薦:
婆婆50歲,意外懷孕,作為兒媳婦該不該伺候她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