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的伯勞鳥

2020-12-05 歷史小酒吧

夏至是中國最早被確定的重要節氣,被看作是進入仲夏的標誌。後來,在前面細分出一個芒種,它與夏至如同一個人的前後腳兒一樣,跨進了仲夏。於是天熱起來了,雨多起來了。南中國進入了梅雨季節。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

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古人以物候辨識天氣與季節,伯勞的「夏至鳴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時鐘。據《左傳》記載,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五帝時,帝少昊曾以鳥名設官職,所設掌管冬夏至的官伯趙氏,就是伯勞(《左傳.昭公十七年》)。

帝少昊時的百鳥之王鳳鳥,早就消失成了傳說。而伯勞從上古綿延到今天生生不息,想想看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它的歷史太久遠,而最終「伯勞」一名取代了《詩經》裡的「鵙」,這恐怕與一段叫人唏噓的轉世故事有關。

據《曹子建集.卷十》中曹植的記載:周宣王時,賢臣尹吉甫聽信繼室的饞言,殺了前妻留下的愛子伯奇。伯奇的弟弟伯封非常悲傷,寫了一首哀悼兄長的詩《黍離》。尹吉甫後來醒悟,追悔不已。有一天尹吉甫駕著馬車到郊外,看見一隻鳥停在桑樹上,對他發出哭泣似的噭噭聲。尹吉甫心念一動說:「你莫非是伯奇嗎?」鳥於是拍擊翅膀,叫聲更悲切。吉甫認定是伯奇,就對鳥說︰「伯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 意思是說:「伯奇勞乎,如果你是我兒子,就飛來停在我的馬車上。如不是,就飛走。」話音未落,鳥就尋聲飛到了車蓋上。鳥兒跟著吉甫回到家後,停在井欄上,衝著屋子大聲鳴叫。吉甫命後妻拿來弓弩,假裝要射殺鳥兒,一箭射殺了後妻,以此謝罪。從此,人們就把這種鳥叫做「伯勞」。

曹植無疑是個博學強記的人,他所提及的故事應該是有可信來源。由於西晉之後文化典籍多次被大規模焚毀,流傳至今的書籍已經無法查證曹植所言的更早出處。曹植文中提及伯奇弟弟作哀傷之辭《黍離》,我想應該就是《詩經王風》中的《黍離》。

《黍離》全詩有如下三節: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黍離》詩中一唱三嘆的黍與稷,是周代的主要糧食作物,現代分別稱作糜子和穀子,俗稱大黃米和小黃米。詩人以所見到的糜子穀子起興,描寫自己步履沉緩,心中煩憂、鬱結。一再抒發難以言表的傷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蒼天啊,到底是什麼人讓我如此?

《黍離》這首詩感人至深,一向被後世解讀為是有感於家國興亡的民歌,是憑弔詩的絕唱,吟唱之至常令人淚水漣漣,影響深遠。如果是因伯奇之死而產生的作品,那伯奇的使命當真是特殊。他短暫的生命化成了不朽的文化之歌,令人感悟天地之道的玄妙。

歷史,散落著久遠的記憶。我們現代人對伯勞的認識,大多只有勞燕分飛的典故。或許,也只知其詞大義而不知其故。勞與燕這兩種古鳥,前者管冬夏至,後者管春秋分。伯勞愛朝東飛,燕子愛向西行。這兩種鳥兒註定不能同路相伴。於是,就有詩人寫出了「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的詩句。寫詩的人身份不一般,他就是南北朝時期的修佛皇帝——梁武帝蕭衍。蕭衍是個文武全才,在沒當皇帝之前就是著名詩人。他所作的《東飛伯勞歌》被收錄在《樂府詩集》中,勞燕分飛自他筆下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人們用這個詞來指「離散」之意。

伯勞,在自然界中是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極其兇猛,捕食老鼠、青蛙、蛇或者小鳥等,把它們的屍體插到樹枝上慢慢享用。這種小猛禽因背部顏色不同而有不同種類,但最一致的特點是:黑色的過眼線非常醒目,有如帶著黑眼罩的蒙面人,因此被稱為鳥類中的強盜。喜歡它的人,則把他看作是鳥中的佐羅。伯勞善於模仿其它鳥的叫聲,它原本的叫聲並不悅耳。辭典《埤雅》說:蛇聽到伯勞叫聲,就嚇得不敢動了,即「鵙鳴在上,蛇盤不動」。對於其它小鳥,伯勞的叫聲一響,滿樹嘰嘰喳喳的鳥鳴聲會頓時靜下來。

伯勞,常常是畫家筆下所愛之物。人們或許見過,卻並不知道它。在蘆葦梢頭,在樹梢上,在電線桿上,人們常會見到一種長尾巴的雀鳥孤零零地立著,大聲鳴叫著,它就是伯勞。它從遠古飛來,在《詩經》裡鳴唱,年年歲歲應時而歌,一直唱響到今天。

相關焦點

  • 伯勞鳥被視「害鳥」 為何成為畫家至愛
    但歷代有識之士並不因此而「歧視」伯勞鳥,不僅為它正名,還把它的形象刻畫在傳世之作中。   伯勞鳥自古以來毀譽參半   在大眾心目中,鳥類裡除了鷹隼之類的猛禽之外,其餘都性情溫和,沒有很強的攻擊性。尤其是那些羽毛漂亮、鳴聲婉轉的小鳥,大多溫順乖巧、人見人愛。
  • 《詩經》裡「飛」著30多種鳥 它們在浙江幾乎都有
    》中提到的鳥類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原來,在如此高大上,甚至可謂「冷豔」的《詩經》裡,竟「飛翔」著那麼多的鳥兒,而且在咱浙江,這些鳥兒幾乎都有分布!(下文涉及相關鳥類分布的,均以寧波為例)三十餘種鳥「飛」在詩裡(白胸苦惡鳥)近些年,觀鳥活動風靡全球。公元200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觀鳥愛好者群體也開始迅速壯大。凡觀鳥愛好者,都喜歡給自己見過的鳥類列一個清單,每增加一個新的目擊記錄,則欣欣然頗為自得。
  • 寧波野外,藏著《詩經》裡的大多數鳥!你見過哪些?
    《詩經》中有62首詩明確提到了鳥兒,所涉及的鳥類名字有42個。有趣的是,這些鳥中的大多數,在寧波都可以見到。一起來認識一下!溼地中的野鴨群水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雎鳩,傳統認為是魚鷹,但在現代看來,最可能是白胸苦惡鳥(或東方大尾鶯之類)。
  • 伯勞鳥
    劉青海 這幾日,深圳的溫度已經降到最低10攝氏度左右,周日午後,我在陽臺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忽然,聽到葡萄架上傳來奇怪的鳥叫聲,循聲望去,卻見一隻美麗的伯勞鳥,在旁若無人地高歌。 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端詳,沒錯,就是伯勞鳥,紅尾伯勞。它體長約20cm,嘴黑色,喉部白色,背面大部分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色,尾巴棕紅色。
  • 雎鳩是個什麼鳥?《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在構思過程中,他繼而發現,光《詩經》就提到了那麼多鳥!再仔細讀下去,原來只針對「關關雎鳩」就足以寫一篇有趣的文章了。關於雎鳩為何鳥,歷史上有多位「大咖」給過解釋。明代湯顯祖借《牡丹亭》裡杜麗娘的私塾老先生之口解釋,「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當春香用斑鳩打趣時,老先生也沒有反駁「雎鳩即斑鳩」這種說法。周振甫的《詩經譯註》中說:「雎鳩,一種水鳥。」
  • 一隻默默無聞的伯勞鳥
    農閒時,變跟小夥伴一起下河洗澡捉魚,或者到地裡摘人家黃瓜,要麼拔個蘿蔔總之不能空著手回來。那時候河裡的水還是清澈的,沒有臭味,水草還是綠的。沿河兩邊的人家,有養的鴨子,白天放養在河裡,等到傍晚就趕回家。每天早上我一大早就會跑到河邊,草叢裡到處翻找,有時在水裡,有時在草叢裡,準能撿到一窩鴨蛋。
  • 金雕無視伯勞鳥,後果很嚴重,被伯勞騎在頭上欺負!
    只是在大自然中,也常會以弱勝強的案例,有攝影師曾拍攝到:一隻金雕被一隻伯勞鳥騎在頭上欺負,這是金雕少有的狼狽不堪的時刻。在一棵大樹上,一隻金雕停留在樹枝上,一隻伯勞鳥在上空飛來飛去,金雕也許只是短暫停留,想在樹枝上休息一會,但可能這棵大樹是伯勞鳥的大本營,是伯勞鳥的棲息地,將金雕看做成入侵者,一場爭鬥不可避免。
  • 夏至鳴而冬至止,《詩經》裡的小鳥,竟是掌管夏至的官名?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 七月鳴鵙 芒種二候「鵙(jú)始鳴」是七十二候中的第二十六候。」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稱濁溫,故《埤雅禽經》注云:「伯勞不能翱翔,直飛而已。」《毛詩》曰:「七月鳴鵙,蓋周七月夏五月也。」
  • 伯勞鳥,一種兇殘的小型猛禽
    伯勞,也許大家都很陌生,因為它一般生活在深山老林子裡,自平原至丘陵、山地 均有分布,但較多見於丘陵至低山區,所以平時我們很難見到它們的蹤影。伯勞鳥素有小型猛禽的稱呼,因此它們多以昆蟲為主食,小型鳥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也經常被其捕食。
  • 兇猛的小型食肉猛禽——伯勞鳥
    近期,在鄭州西郊賈魯河畔用手機長焦鏡頭拍到一隻伯勞鳥,它就在那一家九口疣鼻天鵝的棲息地附近活動。伯勞鳥又叫屠夫鳥,是一種小型的肉食類猛禽。其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
  • 伯勞鳥受傷「求助」志願者
    何女士救下的紅尾伯勞鳥。志願者供片21日上午,龍江野生動植物保護團隊的成員在野外救助了一隻紅尾伯勞鳥,此鳥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她試圖讓這隻鳥飛走,可小傢伙卻落到了何女士身上不走。怕它獨自留在野外遇到危險,何女士將它帶回家,精心照料。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副教授許青看過照片後,確認這是一隻紅尾伯勞鳥,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有「雀中猛禽」之稱。這隻紅尾伯勞可能是誤食了被藥死的蟲子,或者是被其他動物捕捉造成驚嚇及傷害,暫時失去獨自飛行能力,待其恢復體力後即可放飛。
  • 一隻啄木鳥在腐木上啄蟲,遭到伯勞鳥的警告,結果卻是伯勞被嚇飛
    在鳥類世界中,也有很多兇猛的食肉的鳥類,例如伯勞鳥就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體型雖小,卻是以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為食。有攝影師就拍攝到一隻伯勞鳥準備偷襲啄木鳥的一幕(拍攝時間不詳):當這隻啄木鳥在一塊腐木上啄蟲時,遭到一隻伯勞鳥的警告,伯勞鳥對啄木鳥是虎視眈眈,結果很意外,是伯勞被嚇飛。
  • 自然界的「檀香刑」鳥中劊子手伯勞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這麼一個劊子手,專門對小動物施以這種酷刑,它就是伯勞鳥。在野外我們經常看見掛在荊棘上的青蛙、小蛇、小魚、小老鼠等小動物的乾屍,沒錯,全都是伯勞鳥幹的。伯勞鳥是一種謎一樣的生靈,殘暴、兇猛、好鬥卻又懂得感恩。
  •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是伯勞鳥的簡稱
    「勞燕」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比喻夫妻、情侶別離。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如果寫成「紛飛」,那就錯了。典故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號稱「雀中猛禽」的兇殘「屠夫鳥」,鳥類中的開膛手——伯勞鳥
    什麼陸地裡跑的、海洋裡遊的,大多都是它們的捕殺對象。所以猛禽這類兇猛的掠食性鳥類,毫無疑問是「天空中的霸主」,佔據著天空中食物鏈的頂層。兇殘至極的「社會鳥」——伯勞伯勞鳥在全世界約有30餘種,而僅僅分布在中國境內的就有多達15種,可以說它是一種在國內分布甚廣的鳥類。
  • 被稱為鳥中屠夫的伯勞鳥,為什麼喜歡懸掛屍體,它是真的殘忍嗎?
    這種鳥的其中一個就是接下來要給大家說到的:伯勞鳥。強大的捕食能力不了解伯勞鳥的人初看到伯勞鳥時,都會被它的可愛小巧外表所蒙蔽,都會認為這種小鳥就跟平常所看到的吃蟲子的麻雀差不多,不過比麻雀長的要好看些。
  • 生性兇猛的伯勞鳥,到底是怎樣極其殘忍的對待獵物呢?
    這裡是「小狐探世界,我探你來看」伯勞鳥是一種食肉小型雀鳥,因生性兇猛,也被人們稱作是「屠夫鳥」,也有「雀中猛禽」之稱。除了老鷹之外,估計伯勞鳥是鳥類中最殘忍兇猛的鳥類了吧。伯勞鳥還有一個奇特的技能,就是可以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
  • 棕背伯勞,鳥中佐羅
    棕背伯勞是一直都很喜歡的鳥,模樣很是神氣,今年年初在家帶表弟觀鳥,是為數不多被他記住的鳥了,還給取了「蒙面超人」。這次就分享近一年以來拍過的棕背伯勞以及它的表親。拍攝於上海南匯8月,一般就這個樣子在剛入鳥坑時,棕背伯勞就是一直很想見的鳥,還以為很少見,直到見過一次以後,才知道原來它就是個菜鳥(鳥圈裡代指常見鳥),在上海地區恐怕是除這邊的「四大金剛」(指上海地區非常見的四種鳥:麻雀、珠頸斑鳩、烏鶇、白頭鵯)最常見的了。也很有識別點,棕黑兩色,黑色眼罩最易識別,鳥中佐羅就它了。
  • 在五蓮有一種鳥叫伯勞,你聽說過嗎?
    五蓮有伯勞——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洪凝河,穿越縣城西部的河,通過二次綜合治理,成為一條生態的河,市民休閒娛樂散步鍛鍊身體的河,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以白鷺為主等珍稀鳥類的樂園。在這裡活躍著一種生性兇猛兇悍、素有"小猛禽"之稱的伯勞鳥,此鳥屬中小型雀類,嘴大而強,先端具利鉤和缺刻,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頭較大,具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尾羽呈棕紅色。伯勞鳥性格兇猛兇悍,有一套在空中抓住飛蛾的本領,對飛鳥好不手軟,追逐捕獲。
  • 青蛙為何離奇「上樹」 原是棕背伯勞鳥儲存食物
    「青蛙上樹」這件奇事就發生在該村村口的一座道觀裡。道觀的後院有個約3平方米的小花壇,裡面有一株前年種下的桃樹,就是在這株桃樹上,連連驚現小青蛙的屍體。  昨天下午,當記者來到道觀時,桃樹上依舊掛著20餘只小青蛙屍體,小青蛙體長大約都有5釐米,與其說是被掛在樹上,其實應該說是被「釘」在樹上,因為他們都是被小樹枝從腹部貫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