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導演「武漢紀錄片」走紅,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新京報快評

2021-01-16 新京報評論

作為一個外國導演,竹內亮鏡頭下的武漢,以及武漢人用力生活的姿態,是去除偏見最好的素材。

▲6月1日,竹內亮抵達武漢,在火車站前留影。受訪者供圖

文 |餘寒

近日,由日籍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很火,一上線便收穫不少好評。談及拍攝緣由,6月28日竹內亮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說,想通過這部紀錄片,向全世界展現疫情之後武漢人真實的生活現狀。

竹內亮導演說,武漢「有煙火氣息很濃的、特別接地氣的文化」。是的,疫情並沒有摧毀這座城市的市井底色。但也正如竹內亮所言,哪怕武漢恢復如初,經歷疫情之後,它依然「會遭遇偏見」。尤其在一些外國人眼中,武漢可能還是危險之源,對這座城市的所有事物,他們還會保持不必要的戒心。在資訊冗餘的當下,別說跨越國界,就是在不同城市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隔膜,可能都依然存在。疫後武漢的真實狀況,只有深度浸入這座城市,去觸摸武漢人的市井生活,才能感知得更清楚,真實的武漢需要被記錄。作為一個外國導演,竹內亮的特殊身份,讓紀錄片的傳播能克服文化的隔閡,更有效地抵達國外民眾。而他鏡頭下的武漢,以及武漢人用力生活的姿態,便是去除偏見最好的素材。在紀錄片中,竹內亮導演記錄了十個武漢人的故事:有從華南海鮮市場進貨的日料店老闆,有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有家人因疫情離世的人……疫情的到來,徹底打斷了他們原本的生活節奏,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在用力生活這件事上,他們始終是樂觀豁達而又堅韌不拔的。

▲拍攝期間,竹內亮和武漢市民們在街頭合影。受訪者供圖

比如,那位外公因疫情離世的女生,依然直面鏡頭,講述悲歡離合;開奶茶店的小姑娘,含淚送別合夥的朋友後,選擇獨自留守武漢,迎接逆境的挑戰。武漢人要強的性格總是如此,就好像在他們的方言中,所有的第四聲都會被讀成第二聲,激昂而又有力。遇到不服氣和不甘心的時候,武漢人習慣說一句「不服周」——鏡頭之下,武漢人「不服周」的韌性呼之欲出。「不服周」正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所以我們看到,疫後武漢很快全面重啟,人們照例每天「過早」,吃上了宵夜,深夜的街邊大排檔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很多武漢網友在跟帖中表示感謝,事實上哪怕你不是武漢人,打開紀錄片那一刻,也很容易代入到現場,和這座渡盡劫波的城市產生某種情感聯繫。相對於電影或者短視頻,這是紀錄片所獨有的力量——最真實的,往往也是最打動人的。問及對武漢的最大印象時,竹內亮導演用「熱情」兩個字形容。從開車到住宿,他的拍攝過程得到了很多武漢人的幫助。江城市民的熱情,一方面源於熱心腸的城市性格,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因為,他們迫切地渴望被看見、被記錄。在疫情徹底結束前,對武漢甚至湖北的偏見,可能很難徹底煙消雲散。不過,隨著紀錄片在國外的傳播,很多日本網友表示想去武漢看看。可見,竹內亮的鏡頭,讓更多的人卸下了戒心,刻板印象在逐漸改變,他們不再對這座城市充滿恐懼。偏見和病毒一樣,都是無形而又致命的。一部紀錄片,可能改變不了所有人的看法,但後疫情時代,武漢城市認知的重建,恰恰需要更多的記錄與呈現——無論是來自「蜘蛛猴麵包」等武漢本地人的,還是來自竹內亮這些外國友人的。餘寒(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趙琳

相關焦點

  • 趙立堅評日本導演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感人至深、樸實無華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之所以能夠打動中日兩國廣大觀眾的心,關鍵在於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就在同一天,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也專訪了竹內亮導演,他說他去武漢的目的就是「記錄最真實的故事」。 記錄真實,這是紀錄片的魅力,也是竹內亮導演的初心。 關於武漢的情況眾說紛紜,作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決定親自去看看,用鏡頭將最真實客觀的信息傳遞給大家。
  • 提名奧斯卡的武漢導演,拍出中國首部「城管VS攤販」最真實電影全國...
    他,拍攝的愛滋病題材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是中國紀錄片走向世界的標誌;他,講述中國小學生班幹部選舉的紀錄片《請為我投票》入圍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他,紀錄新生命誕生殘酷現場的《生門》豆瓣評分高達9.5分;
  • Netflix新片聚焦轟動全美虐童案,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
    1.CGTN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紀錄片《我在中國做電影》海報中國和美國錄音師的成長體制有何差別?為什麼圈內人在疾呼「錄音不受重視」?配音演員到底配不配在字幕表中「擁有姓名」?《我在中國做電影》希望在節目中真實呈現每一個辛辣質疑,以期啟發行業內外更多的理性思考和討論。
  • 《武漢戰疫紀》-真實記錄了苦難武漢的經歷及全民抗疫的英難故事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自3月8日上線二十天後來,各平臺的觀看量已經突破達數億人次,其中,海外觀看量也高數千萬,成為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真實情況的一扇窗口。
  • 《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引2500萬次觀看,日本導演用鏡頭紀錄6月真實...
    長江網6月27日訊(記者萬旭明)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 海外網友如何評價《好久不見,武漢》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一部註定要刷屏的紀錄片,可能不至於驚豔,但對普通人真實的記錄以及導演平和
  • 抗疫題材紀錄電影《武漢日夜》22日全國公映
    《武漢日夜》劇照。導演曹金玲:千餘小時真實素材比電影技巧更有力量「《武漢日夜》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人物、畫面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打動我的,相信也能讓觀眾真切體會到這種真實的力量。」1月6日,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發布預告片,並開啟全面預售。
  • 《好久不見,武漢》:看見後來
    7月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發言人趙立堅,怎麼評論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是一部在中日兩國都引發熱議的影片,網絡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該片通過深度採訪10位普通武漢人,描繪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狀況,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與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趙立堅回答:影片在中日兩國引發了積極反響。導演竹內亮先生通過實地走訪,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實景,以及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
  • 讓人潸然淚下的《好久不見,武漢》
    央視親自為它宣傳,就連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都聲稱:希望能夠看到更多這種接地氣,暖人心的紀錄片,更好地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他拍攝本片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消除對武漢的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我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 中國導演吳皓抗疫紀錄片《76天》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參選名單
    《76天》海報1月10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導演吳皓的抗疫紀錄片《76天》入選第9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名單,並有望獲得提名。影片記錄了2020年初武漢在封城的76天裡,醫護人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拍攝者深入武漢各大醫院內部ICU,近距離展現了患者和醫護人員日常的真實情況。《76天》的預告片僅1分39秒,但在2020年12月2日上線後,1分多鐘的影像短片已讓不少國內網友淚奔。據悉,該片已經於12月4日北美在線上映。
  • 一個在南京做上門女婿的日本人,為何要拍下疫後武漢?
    2011年,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帶著全家人搬回妻子的故鄉——南京,成了南京人的女婿,從此開啟了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10年。今年6月初,他和團隊4人,深入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向全世界介紹,許多中國人都不了解的疫情後的武漢城。
  • 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讓孩子看清疫情下的武漢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評分高達9.9的紀錄片《在武漢》,它忠實地記錄了武漢普通市民在這幾十天裡的掙扎。 它不僅僅關乎死亡教育,更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看這部紀錄片。在記錄片結束後,理性地跟孩子討論,面對危機,我們要如何保護好自己、保護好他人。
  • 再現武漢戰疫日日夜夜
    《武漢日夜》海報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史競男)抗疫題材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亮相大銀幕,再現「英雄之城」武漢在戰「疫」期間經歷的日日夜夜
  • 徐崢:武漢日夜應該給美國人看看,你可以看到中國人有多麼堅強!
    近日,電影《武漢日夜》發布了徐崢推薦特輯,《武漢日夜》是一部中國大陸紀錄片,將於2021年1月22日上映,該紀錄片講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900萬武漢人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系統及其他行業的一線人員,一起打響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武漢日夜》內容來源於從疫情開始,武漢當地三十多名攝影師在抗疫一線持續拍攝數月,多達數千小時的素材之中
  • 《後疫情時代》,日本著名導演拍出真實中國,引爆中日兩國輿論
    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於2021年1月1日上線,隨後,該片與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這部展現中國真實現狀的紀錄片,在中日兩國引發網友熱議。
  • 疫情紀錄片,機構媒體和自媒體哪家強?
    除此之外,紅星視頻在此次的疫情報導中,視頻報導出品了多個記錄式的視頻,如《疫情下的無名之輩》《三位拍客記錄真實武漢:鏡頭裡的溫暖和感動,讓我眼眶紅了》等,多視角記錄抗疫中的人與事。 新京報:有料丨疫情下罕見病群體原創短片《3億個感謝》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加油 在絕大部分媒體都將焦點聚集在疫情中的人時,新京報將鏡頭對準了疫情之外的罕見病群體。
  • 導演顧桃推出紀錄片"犴達罕" 懷念逝去的狩獵時代
    導演顧桃推出紀錄片"犴達罕" 懷念逝去的狩獵時代   3月1日,由顧桃導演的紀錄片《犴達罕》,在武漢萬達影城放映。導演顧桃也來到了萬達影城與觀眾進行親切的交流,他開心的說,萬萬沒想到啊!這是影片自放映以來,觀影人數最多的一次。此次活動由星宇放映主辦,萬達影城免費為其提供觀影場地。並有數家媒體對活動進行報導。可見紀錄片市場在武漢已經悄無聲息的火熱起來。  中國紀錄片市場  影片為何受到追捧?
  • 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即將開播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徐美慧)新京報記者今日(7月29日)從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以下簡稱北京世園局)獲悉,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歷時近三年拍攝與製作,即將於央視紀錄片頻道等多個頻道開播。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發布會現場。
  • 《武漢日夜》評價怎麼樣 《武漢日夜》影評匯總
    1月6日,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發布預告片,並開啟全面預售,影片以平實的語言講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900萬武漢人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系統及其他行業的一線人員,一起打響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