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聽故事21】「是雄蛙就要去戰鬥!」斑腿泛樹蛙繁(群)殖(P).AVI

2021-01-16 八桂自然行
        本文版權歸圖、文原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商業轉載或用於其它任何商業目的,否則視為侵權!

  前幾天我們放了蛤蟆功學習教程,不知道各位看完之後有沒有好好練習?(我估計認真練的已經看不到這篇了)美境自然的劉仙僧老師看完之後提出疑問:練蛤蟆功是為了什麼呢?強身健體還是泡妹?呃……本來想避開傷害的我不得不正視這一毒辣的問題,沒錯,蛙蛙們練蛤蟆功當然是為了泡妹了!我們直接看斑腿泛樹蛙XXOO的視頻,讓傷害來得更猛烈些吧!!!



  視頻一開始,一隻受到雄蛙鳴叫(蛤蟆功)吸引而來的雌性斑腿泛樹蛙,挺著大肚子在水池邊排卵(注意後腿在幫助抖出泡沫,卵就在泡沫裡),此時背上只有一隻雄性在等著排精。隨著畫面切換,在水池邊高歌的一群雄蛙已經陸續趕到,開始了激烈的的雌性後背爭奪戰!推搡、腳踹,掉下去再上來!每隻雄蛙都想佔據雌蛙背後最佳的排精位置,好把自己祖傳的DNA最好地獻給雌蛙,於是出現了一場「群P」大亂鬥。

  由於蛙類是體外受精,所以只要能佔據雌蛙背上的一席之地,雄蛙就有機會完成一生最大的使命——傳宗接代,因此只要出現雌蛙排卵,立刻就會有一群雄蛙圍過來搶奪佔位。

  不方便看視頻的同學可以看看照片解解饞:

1、準備排卵;


2、排卵開始;

3、大亂鬥……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些傢伙不再去找另一個妹紙,而要在這打得不可開交?要知道,自然界的生存非常艱難,每一隻動物都無法預知自己下一秒是否還能活著,是否能覓得機會——就在這水池邊,是幾條白唇竹葉青蛇和其它捕食者在等待某隻蛙出現失誤葬送自己。也有的蛙窮盡一生努力,還是遇不到雌性繁殖的機會,所以它們不會放過任何出現的機會去爭取繁殖——這是每個生命的本能。

  這隻討不到老婆的斑腿泛樹蛙,抱著另一隻雄性玩起了背背山:


  還有一隻更慘的,水池乾涸了,同伴也找不到,只好抱只黑眶蟾蜍……(餵那蟾蜍還是個孩子啊!)


  很多人都有著安逸的生活,所以很難理解別人的處境和行為,也就更難理解不是同類的野生動物的艱難處境了。以上的視頻和照片,只是野生動物生存現實寫照的九千牛一毛,動物們在真正的荒野裡求生之艱難,我們或許永遠體會不到,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地球。只有經常走到野外,注意觀察,我們才能有一點直觀感受,若能藉以自省,或由此產生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則善莫大焉。

  今天故事就到這裡,更多來自荒野世界的精彩,之後我們繼續為你帶來!







相關焦點

  • 【看圖聽故事21】我和斑腿泛樹蛙的故事
    我一邊說著一邊故作鎮定地往草叢慢慢走去,只見一隻樹蛙趴在草杆上瞪這個大眼睛望著我。「哇,不是蛇,是樹蛙,是樹蛙」我有點按耐不住心裡的小興奮,小夥伴們也慢慢的靠了過來,要知道在那時,對於一群小白來說,樹蛙已經是個很神奇的難得一見的東西了。
  • Hi,斑腿泛樹蛙
    斑腿泛樹蛙,兩棲動物下的無尾目。
  • 千萬別認錯 容易與斑腿樹蛙混淆的布氏樹蛙
    我現在要講的可不是山野鬼故事,而是本周的自然谷之星的介紹。這聲音不是鬼魅的低語,而是夏夜小精靈「布氏樹蛙」的求偶叫聲。布氏樹蛙是普遍分布於我國臺灣淺山環境的蛙種,雖然平時居住樹上較難發現,不過在熱情奔放的夏天,它們會聚集在水池邊的植物上面或是有遮蔽物的地上勤奮高歌,以爭取雌蛙的青睞。
  • 斑腿樹蛙一妻多夫
    斑腿樹蛙(如圖)屬於無尾目、樹蛙科,在我國分布廣泛,秦嶺以南各省均有,在自然棲息地中數量較多。它們生活在海拔500~2200米的丘陵、山區,常棲息在水邊的灌叢和草叢中,在稻田裡也有。它們行動較遲緩,跳躍力不強,主食各種農業、林業害蟲。 斑腿樹蛙是蛙類中的爬樹高手,每隻腳趾上都長有發達的吸盤,令它們可以平穩地吸附在垂直的樹枝上。
  • 又一款國爬,斑腿樹蛙の終極飼養指南 | 肆養來稿
    在 2018 年 6 月初的時候,得到了 2 只 wc 斑腿泛樹蛙當時得到的是瘦瘦小小的可憐個體,大概是 4 cm 左右,因為是野生蛙,所以布置的環境也更貼近於原生環境,沒有布置養蛙常用的生化棉,換上了原生腐殖土和樹枝。由於懶惰只是放了個小水盆。蛙入缸時情緒暴躁不安,時常去跳起來頂蓋子,吸附在玻璃了,稍微有點動靜就表現狂躁。
  • 外來物種「斑腿樹蛙」入侵臺灣新北市/圖
    外來物種「斑腿樹蛙」入侵臺灣新北市  (神秘的地球)據香港媒體東網報導,臺灣新北市農業局啟動清蛙計劃,局長廖榮清表示,屬外來入侵種的「斑腿樹蛙」,自2006年於臺灣彰化田尾發現以來,近幾年也在新北市八裡、五股及相鄰地區出沒,每年4月至9月間為其繁殖期,年產卵次數5次,每次約600顆,比白頷樹蛙產卵2次,每次300顆具有族群競爭優勢,再加上其啃食其他蛙種蝌蚪與蛙卵的行為,已嚴重威脅原生物種的生存。
  • 林中古精靈:樹蛙
    目前,中國的樹蛙已知有5屬約40餘種,主要分布於秦嶺以南的各省區,其中又以四川、雲南、貴州、海南和臺灣等地區物種居多。在野外,它們常見於潮溼的闊葉林區及其邊緣地帶。常見的樹蛙種類有斑腿樹蛙、紅蹼樹蛙和黑蹼樹蛙。■ 熱帶和亞熱帶的溼潤地區為樹蛙類物種生存提供了先決條件。與大多數蛙類一樣,樹蛙類動物一般夜間出來活動。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凹頂泛樹蛙:煩!出門總「撞臉」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凹頂泛樹蛙:煩!凹頂泛樹蛙Polypedates impresus脊椎動物,兩棲綱,無尾目,樹蛙科,泛樹蛙屬。凹頂泛樹蛙體色較為素雅,其背麵皮膚光滑,體色為淺棕色,背面無斑紋或在肩部有略微明顯的「X」斑。上唇邊緣有一條白色橫紋,四肢背面均有深棕色橫紋,咽喉部有略褐色斑點。它的身體比其他樹蛙略微扁一點、窄長一點,頭部略微扁平。前肢較為粗壯,後肢較為細長,前指和後趾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
  • 樹蛙「私自偷渡」入境即被天津口岸生擒
    原標題:樹蛙「私自偷渡」入境即被天津口岸生擒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近日在一印度進境貨櫃中截獲一隻活體斑腿泛樹蛙。這是天津口岸首次截獲該類野生動物。  發現這隻樹蛙的貨櫃裝載的是從印度進口的椰絲。
  • 臺莫氏樹蛙溼地繁殖忙
    圖片來源: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初春是青蛙繁殖季節,光復鄉馬太鞍溼地生態教育協會總幹事葉國政,昨天捕捉到一對莫氏樹蛙正在交配時,不同種的澤蛙也跑來「湊一腳」的3P鏡頭,相當難得。    莫氏樹蛙是保育類特有種,體型約4至5.5公分,主要特徵是背部常帶有一些小白斑或黃斑,皮膚光滑沒有顆粒。
  • 一次難得的經歷:夜裡觀察樹蛙交配產卵全過程
    樹蛙是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兩棲博士劉惠寧的主要研究物種。他表示,世界上沒有看到過有無聲囊樹蛙交配產卵過程的記載,而他作為兩棲專家,也只是11年前有一次在香港的山區看到過一種樹蛙的交配產卵過程,這次的觀察,非常難得。   晚上9時5分從駐點出發,向西側的山口繞行前往觀察點。這個點是白天兩爬組偶爾路過時發現的,因地上有個不到2平方米的小水窪,其中有小蝌蚪遊動。
  • 脊椎動物·緬甸樹蛙:蛙界的詹姆斯·邦德
    無尾目,樹蛙科,張氏樹蛙屬。又名貢山樹蛙、貢山泛樹蛙。棲息於海拔1400-2000m左右的山溝中,國內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緬甸樹蛙為完全變態發育動物,生命周期中會經歷卵、蝌蚪、成體蛙三個形態。其卵粒大小為2.5mm,呈乳黃色。在蝌蚪期時,身體比其他種類的蝌蚪略寬,體色也更深一點。 長到成蛙時,緬甸樹蛙的「顏值」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