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5日消息:昨日一大早,位於閔行區銀都路一家工廠的工人們發現了一隻「長得像狐狸,又有點像狗」的小動物,腿上夾著一個鐵夾子,而腿已經斷了,傷口處鮮血淋漓。經確認,這是一隻狗獾,好心的工人們將這隻受傷的狗獾保護起來。據一些工人介紹,自從受傷以來,這隻狗獾已經拖著斷腿在寒冷的天氣中流浪了5天。
受傷狗獾受到保護
昨日上午,在位於銀都路新京印刷廠18號倉庫一旁,筆者見到了這隻受傷的小狗獾。小傢伙正躺在一個紙殼箱子裡面,全身黃毛中夾雜著黑毛,但已經失去了光澤。它嘴巴尖尖的向外突出,長得瘦瘦的,個子很小,嘴巴和尾巴看上去特別像狐狸。儘管周圍人聲嘈雜,小傢伙身子卻懶懶地一動不動,只是偶爾轉動一下腦袋,睜著一雙黑色的小眼睛,不安地望著四周。
工人黃偉才講述了抓住這隻小狗獾的過程:昨日是大掃除的日子,大家將一些垃圾扔到屋子後面時,突然發現一隻黑乎乎的小動物正安安靜靜地躲在一個角落裡。感到好奇的黃偉才走近跺跺腳,想嚇它一下,但那小動物卻一動不動。黃偉才仔細一看才發現,它的腿上夾著一個鐵夾子,腿都已經斷了,傷口在不斷流血,於是大家把這隻受傷的小狗獾抱起來,卸掉腿上的鐵夾子後,放到紙箱內保護起來。
狗獾斷腿已5天
工人們將小傢伙抓出來放到地上,筆者看到這隻狗獾一條腿已經斷了,傷口血肉模糊。沒能站穩的狗獾在地上停了一會兒之後,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牆根邊趴了下去,在冬日的陽光中一動不動地曬起了太陽。相對於狗獾的淡漠,熱情的工人們都把它當成了「明星」,裡裡外外圍了起來觀賞。為了逗引它,一些工人拿著鐵夾子放到它嘴邊,似乎是對那個鐵夾子「餘怒未息」,狗獾露出尖尖的牙齒,一張嘴咬住了鐵夾子,並狠狠地咬了幾口。
儘管是第一次見面,但工人們對於這位「不速之客」早已熟悉。工人張軍說,自從去年下大雪的那天開始,每天晚上他們都聽到這隻狗獾的叫聲,聲音十分悽慘,可能從那時起,這隻狗獾就受了傷。
或許是身上帶著鐵夾子令狗獾跑不動,無法進行覓食,小傢伙看上去十分瘦弱。工人們紛紛夾起自己碗裡的肉和菜葉,放到狗獾跟前,但它連看都不看一眼。有些人提議給狗獾的傷口包紮一下,敷點金創藥之類,但廠長馮加興表達了自己的擔心:「我們怕自己給它包紮,會引起感染,所以不敢亂動。看著它可憐的樣子,我們也希望能夠快點將它治好。」
上海禁止私自捕獵
在狗獾身邊,放著使小傢伙受傷的「罪魁禍首」———一個十字型的鐵板夾子,後面拖著長長的鏈條。體形較小的動物一旦被這種鐵夾子夾住,很難逃脫,而且鐵夾子的破壞性也很大,據上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不同於普通的木板捕鼠夾,這種鐵夾子很厲害,動物被夾住後骨頭都會被夾斷。工人們告訴筆者,附近經常看到有人用這種夾子捕捉黃鼠狼等動物,這隻狗獾很可能是意外被夾住的。
專家告訴筆者,狗獾儘管不屬於上海市重點保護動物,但名列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生動物,狗獾皮可用於製作高級裘皮服裝,毛可製作高級胡刷和油畫筆,肉營養豐富,獾油則是治療燙傷、燒傷的良藥。狗獾在江浙一代數量較多,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市狗獾數量一度十分稀少,後來隨著環境的逐步改善,數量開始增多,尤其是在閔行區黃浦江上遊一帶。
「目前亂捕濫獵的行為仍時有發生,但這是堅決不允許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一位姓沈的工作人員說,捕獵分子使用這些鐵夾主要是用來捕捉黃鼠狼、野兔等,但上海是不允許私自捕獵行為的。對此他們也曾進行過查處,在南匯進行執法時曾經查獲過100多隻這樣的鐵夾。正是放在野外的這些鐵夾,剝奪了動物們奔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