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基會前副秘書長、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表示,臺灣的經濟無法與大陸脫鉤、文化也不可能與大陸斷聯,先天條件與後天形式都已經決定臺灣必須跟大陸改善關係才有出路,所以臺灣到底該怎麼走,大局是非常清楚的。
他指出,問題在於蔡英文無法走回頭路,從2016年第一個任期就不承認「九二共識」,2020第二個任期還是不承認,而且態度更強硬,加上中美之間的矛盾,她一面倒向美國、抱美國大腿,這些動作都讓她無法再走回頭路,所以現在只能希望,不要因為蔡英文的傾斜、冒進,造成兩岸之間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也就是不要發生戰爭與衝突。
龐建國分析,過去這麼多年來,兩岸經貿所以突飛猛進,即使疫情發生後兩岸之間的經貿依然增長,今年1到8月兩岸之間的貿易額逆勢增長10%;臺灣對大陸出口,如果以大陸海關的數字,增長了近14%之多,所以臺灣既有的產品,就是鑲嵌在以中國大陸為樞紐、為核心的產品供應鏈上面是最具有競爭力的。
他表示,如果臺灣的產品有本事直攻美國或歐洲或日本當然最好,但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以成本效益計算、競爭力的考量,很顯然臺灣的企業界經過估算的結果,確認他們的產品賣給大陸,鑲嵌在大陸所主導的產業鏈是最具有競爭力,所以臺灣在經濟上是不可能與大陸脫鉤。
他指出,文化斷鏈方面,語言文字本身就是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臺灣不管再怎麼宣傳「臺獨」意識,臺灣所使用的語言、文字都是中文。
龐建國說,他常向臺灣的學生說,如果英文能力非常好,當然鼓勵學生去打「世界盃」 ,可是絕大多數的年輕人英文不好、外文不好,就只有從小學的中文還算可以。因此坦白講,也就是臺灣大多數學生、民眾的語文能力不佳,讓他們走不出去國際的格局,而尋找最有競爭力、最有發展機會的地方,其實就是中國大陸,所以如果想在臺灣還能開闢更廣闊的天地的話,最有希望、最能實現夢想的地方就是中國大陸。
龐建國強調,這是無法改變的事情,所以在這情況下,先天的條件、地理距離的遠近、文化的相通、過去產業鏈彼此相接、互補的關係,就已經決定了臺灣不可能跟大陸脫鉤、不可能與大陸文化斷鏈的命運,必須跟大陸改善關係才有出路,所以臺灣到底該怎麼走,大局是非常清楚的,任何違背客觀條件、違背先天與後天形勢及事實的做法,都不會成功的。
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