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臺灣對外經貿面臨著一個巨大現實,就是無法推進自貿協定的籤署,導致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競爭中存在障礙。這對依靠外貿的臺灣經濟是一劑重拳。
具體來看,在區域貿易中,臺灣錯過加入RCEP的機會,面臨邊緣化危險。在WTO改革停滯的背景下,各國和地區都在推動區域和雙邊自貿協定的籤署。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幫助削減15個成員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產品與服務的自由流動,那麼地區中非RCEP成員的經濟體,其競爭力就會被削弱和受到負面衝擊。
加入RCEP無門,臺灣另外在尋求加入CPTPP,但目前來看也難以達成。一方面,要加入CPTPP,臺灣首先要面對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門檻,另一方面,日本核災食品、臺灣本身資質等議題也很難談攏。再往回看,如果兩大地區自貿協定如果都無法參加,民進黨主張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成了空談。
於是,民進黨當局急切希望抓住美臺經濟對話這根「救命稻草」,希望藉助這一平臺推進美臺FTA或BTA取得進展,並不惜開放進口美豬。對此,「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前副會長包道格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美臺經濟對話將不會集中在FTA談判上。他認為,川普政府正試圖在臺灣問題上突破一點點界限,但又不真正越過任何紅線。我們可以看到,臺灣真正握在手裡的只有兩岸籤署的ECFA協議。ECFA目的是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具有自貿協定性質。馬英九日前曾細數ECFA實施10年來,一共為臺灣節省了2000億元新臺幣的關稅。但ECFA生效十年來,還只有一個框架協議,與之配套的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由於受到民進黨方面的阻撓,一直未能完成談判和生效。就連ECFA本身,也因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出臺阻礙兩岸交流的多項措施,導致其續存岌岌可危。
此外,民進黨當局還在加快與大陸的經貿和產業脫鉤。9月,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在臺協會」、日本和歐洲的駐臺代表合辦「重組供應鏈」論壇,暗示要與大陸產業鏈脫鉤。此次的「美臺繁榮夥伴經濟對話」即是延續了「重組供應鏈」論壇的精神,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趨勢下,進一步在科技、5G、供應鏈等議題上尋求與美國擴大合作範圍,或存在幫助美國從科技和半導體方面遏制大陸的可能,這可能會損害兩岸的產業鏈和經濟合作。
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今年以來,臺灣對大陸市場出口依存度創十年新高,達到對外出口總量的4成以上。面對這樣的現實,民進黨當局無視兩岸經貿的重要性,放任臺灣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孤島,在做經濟決策時政治掛帥,不惜犧牲臺灣經濟發展的前景。
臺灣對外貿易正在走入死胡同,作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這無異於自殺性行為。實際上,解決這一問題很簡單,鑰匙就在於改善兩岸關係,對此,民進黨當局應儘快醒悟。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