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跟大陸脫鉤,臺灣對外貿易正走入死胡同

2020-12-04 海峽導報

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臺灣對外經貿面臨著一個巨大現實,就是無法推進自貿協定的籤署,導致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競爭中存在障礙。這對依靠外貿的臺灣經濟是一劑重拳。  

具體來看,在區域貿易中,臺灣錯過加入RCEP的機會,面臨邊緣化危險。在WTO改革停滯的背景下,各國和地區都在推動區域和雙邊自貿協定的籤署。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幫助削減15個成員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產品與服務的自由流動,那麼地區中非RCEP成員的經濟體,其競爭力就會被削弱和受到負面衝擊。

加入RCEP無門,臺灣另外在尋求加入CPTPP,但目前來看也難以達成。一方面,要加入CPTPP,臺灣首先要面對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門檻,另一方面,日本核災食品、臺灣本身資質等議題也很難談攏。再往回看,如果兩大地區自貿協定如果都無法參加,民進黨主張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成了空談。

於是,民進黨當局急切希望抓住美臺經濟對話這根「救命稻草」,希望藉助這一平臺推進美臺FTA或BTA取得進展,並不惜開放進口美豬。對此,「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前副會長包道格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美臺經濟對話將不會集中在FTA談判上。他認為,川普政府正試圖在臺灣問題上突破一點點界限,但又不真正越過任何紅線。我們可以看到,臺灣真正握在手裡的只有兩岸籤署的ECFA協議。ECFA目的是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具有自貿協定性質。馬英九日前曾細數ECFA實施10年來,一共為臺灣節省了2000億元新臺幣的關稅。但ECFA生效十年來,還只有一個框架協議,與之配套的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由於受到民進黨方面的阻撓,一直未能完成談判和生效。就連ECFA本身,也因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出臺阻礙兩岸交流的多項措施,導致其續存岌岌可危。

此外,民進黨當局還在加快與大陸的經貿和產業脫鉤。9月,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在臺協會」、日本和歐洲的駐臺代表合辦「重組供應鏈」論壇,暗示要與大陸產業鏈脫鉤。此次的「美臺繁榮夥伴經濟對話」即是延續了「重組供應鏈」論壇的精神,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趨勢下,進一步在科技、5G、供應鏈等議題上尋求與美國擴大合作範圍,或存在幫助美國從科技和半導體方面遏制大陸的可能,這可能會損害兩岸的產業鏈和經濟合作。

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今年以來,臺灣對大陸市場出口依存度創十年新高,達到對外出口總量的4成以上。面對這樣的現實,民進黨當局無視兩岸經貿的重要性,放任臺灣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孤島,在做經濟決策時政治掛帥,不惜犧牲臺灣經濟發展的前景。

臺灣對外貿易正在走入死胡同,作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這無異於自殺性行為。實際上,解決這一問題很簡單,鑰匙就在於改善兩岸關係,對此,民進黨當局應儘快醒悟。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從這兩者對比可以看出,臺灣對大陸的依賴是非常明顯的,就算民進黨當局不肯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臺灣壓根就離不開大陸,民進黨當局所奉行的「新南向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臺灣想與大陸脫鉤也是不可能的。試圖將對大陸的出口依賴轉向東協地區,但事實卻狠狠打了民進黨當局「一巴掌」。從兩者的數據對比就可以很明顯看出,臺灣對於東協地區的出口遠遠比不上大陸。就算在「新南向政策」的支持下,臺灣對東協的出口仍在不斷下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南向政策」並不符合臺灣的市場規律,也不適合臺灣經濟發展。
  • 島內傳出重要風聲,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自蔡英文4年前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聯繫溝通機制停擺,事務性協商中斷。然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英文當局妄圖切斷兩岸聯繫的嘗試,註定是徒勞。近日,島內傳出的重要風聲,讓蔡英文當局收到了絕望消息。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這顯然是因為臺當局認為臺灣經濟依賴大陸,所以才說「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分散風險」云云,絞盡腦汁與大陸經濟脫鉤。但諷刺的是,蔡英文當局越搞「脫中」,兩岸經貿反而越密切,可見臺當局以一黨之意識形態來處理經濟事務是違反經濟規律,註定要失敗的。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蔡英文鼓吹兩岸經濟「脫鉤」,事實卻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
    疫情對臺灣地區的打擊頗大,經濟因此受到重創。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去中國化「,妄圖讓兩岸經濟「脫鉤」。此外,臺灣地區對大陸的依賴性是很強烈的,如果兩岸經濟「脫鉤」,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據悉,兩岸重要的經濟協議ECFA即將到期,屆時臺灣當局又會作何反應呢?
  •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會長們說。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四地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近日接受總臺看臺海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回望2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重要講話,以及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的講話中,寄望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這讓我們一直倍感振奮,也為此而不懈努力。
  • 煽動文在寅政府與大陸脫鉤,韓媒竟給出藥方:向臺灣學習?
    報導截圖報導截圖社論全篇都在煽動文在寅政府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並在標題上就定下臺灣「完勝」韓國的總基調。社論中,《朝鮮日報》直接援引民進黨當局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和大陸的預測數據,稱「如果臺灣的預測順利成真」,臺灣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大幅超過韓國和大陸,在人口2000萬以上的經濟實體中也將登頂世界第一。
  • 16日 國臺辦宣布一份數據 證明臺灣完全離不開大陸!讓蔡英文絕望
    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當局執政4年多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在島內大搞所謂「去中國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肉聯繫。更為荒誕的是,民進黨當局還無視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的客觀事實,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打算藉此繞過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以達到其叫囂的所謂「擺脫對大陸依賴」的目標。然而,國臺辦日前公布的一份權威數據,再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臺灣經濟完全離不開大陸。12月16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 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篡改歷史課綱,妄圖切斷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聯繫。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又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大肆打壓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甚至還提出要在經濟上和大陸「脫鉤」。
  • 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臺灣海基會前副秘書長:臺灣須與大陸改善關係才有出路
    臺灣海基會前副秘書長、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表示,臺灣的經濟無法與大陸脫鉤、文化也不可能與大陸斷聯,先天條件與後天形式都已經決定臺灣必須跟大陸改善關係才有出路,所以臺灣到底該怎麼走,大局是非常清楚的。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韓媒吹捧「臺灣不靠大陸」,「臺獨」真信了?
    陳亭妃,綠營民意代表,對此曾宣稱,自從蔡英文上臺以後,臺灣就不再「依賴」大陸,全世界也都看到臺灣這麼做的「成效」。臺灣和大陸的聯繫非常緊密「臺獨」分子的自娛自樂在明眼人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 韓媒建議韓國打臺灣牌,與中國經濟脫鉤
    而為了讓這種觀點,更具有說服力,某些國家還宣稱:臺灣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他們在中方「全面封鎖」下,依然取得了「優異成績」。據韓國媒體1月6日報導,臺灣能在抗擊疫情和經濟發展的事情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主要就歸功於,臺當局果斷擺脫了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非常值得韓國借鑑和學習。
  • 陳亭妃:臺灣不再「依賴」大陸
    文|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島內大力推行「反中」、「抗中」政策,在2020年,臺海局勢愈發緊張,尤其此前臺當局不斷與美勾連,招致大陸方面格外不滿,直到現在,大陸軍機還陸續赴臺海進行每日「打卡」。
  • 臺灣這是準備「抄襲」大陸?
    導讀:由於現如今臺灣地區無緣RCEP,且蔡英文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落空,導致臺灣民眾無比失落。在此情況下,臺灣島內有聲音表示,需要向大陸學習,應探討在臺灣實施經濟雙循環的可能性。但大陸經濟專家表示,由於臺灣自身資質不夠,最好還是參與到大陸的「雙循環」體系當中,謀求發展的空間。臺灣媒體《工商時報》發表文章稱,直接表示大陸正在積極的推動「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挖掘更多的市場和消費潛力。臺灣有必要向大陸學習,為臺灣擴大內需產業的「內循環」。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其中大陸對臺出口482.12億美元,同比增長7.3%;自臺進口1613.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8%。按照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其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3.6%,其中10月份達到44%。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