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賞櫻、夏日綠蔭、秋季楓紅、冬泡優湯、太平雲海、翠峰朝日、搭蹦蹦車走訪三迭瀑布,這是大家提到太平山的第一印象。其實太平山森林遊樂區除了擁有森林生態、地熱、溪流、瀑布與高山湖泊等多樣的景觀風貌之外,在其美麗的原始林中,孕育了豐富的昆蟲資源,是臺灣許多珍稀昆蟲的家。
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其區內的山脈主要為中央山脈北端的南湖大山山系及三星山山系,另有部分屬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支脈。整個遊樂區的地勢由東北向西南爬升,海拔高度約由500公尺至2,400公尺。太平山出入的門戶是土場,土場是林業用語中的木材聚集地或卸材場地,多望溪、田古爾溪與蘭陽溪在此交會,它過去是太平山林場木材轉運站。
由土場向上走約4公裡便到達位於群山谷地中的鳩之澤,鳩之澤海拔約520公尺,以地熱聞名,具有弱鹼性的碳酸溫泉,多望溪在此成曲流狀穿越,因此可觀察到豐富的水生昆蟲,如石蠶蛾、扁蜉蝣、石蠅、石蛉、扁泥蟲等。鳩之澤四周群山圍繞蒼翠林立,此區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樟科、榕科及殼鬥科植物,代表樹種有臺灣雅楠、大葉楠、九丁榕、臺灣桫欏,蕨類以假鱗毛蕨為代表,但此地有大量且壯觀的山蘇花寄生在樹上。走在步道上,可聽見熊蟬、臺灣騷蟬在樹上爭鳴,兩旁灌叢中,不時有臺灣騷蟴、大螳螂、琉璃大食蟲虻、八星虎甲蟲等昆蟲穿梭其間,樹幹上亦可發現中大型甲蟲類,如扁鍬形蟲、獨角仙、彩豔吉丁蟲等。而玉帶鳳蝶、青帶鳳蝶、大鳳蝶、烏鴉鳳蝶、青斑鳳蝶、黃蛺蝶、枯葉蝶、端紅蝶、紅邊黃小灰蝶、臺灣紋白蝶等許多蝶類,更是四處飛舞。而在此區域更是可見到兩種保育類的甲蟲,臺灣大鍬形蟲及臺灣擬食蝸步行蟲。
鳩之澤到太平山約22公裡,海拔高度由500公尺一路攀升到2,000公尺左右,途中除了人工的柳杉林外,還可以見到伐除後林地自生,多變化的次生林,在較低海拔大多為常綠闊葉樹,如樟科、桑科、殼鬥科、蕁麻科等樹木,到1,000公尺左右,則出現落葉樹如臺灣赤楊、青楓、掌葉槭和臺灣檫樹等。
太平山位於中海拔,是典型的溫帶型霧林帶,主要為檜木林,具有海拔分布最低的鐵杉林(2,000公尺),另有臺灣杜鵑、昆欄樹、白花八角及孑遺植物臺灣檫樹、山毛櫸等闊葉樹,屬於針闊葉混合林,也是瘤足蕨及蹄蓋蕨屬蕨類大本營。走在原始森林步道中,可以深深體會到土壤、空氣與水絕妙孕育的森林芬多精,讓人忘記世俗煩憂,沉浸在大自然生命的循環中。
太平山區的蝶類資源也很豐富,當前記錄有69種,如臺灣麝香鳳蝶(特有種)、大紅紋鳳蝶、升天鳳蝶、白色黃斑蔭蝶等、其中最具特色的物種是屬於保育類的寬尾鳳蝶、大紫蛺蝶和曙鳳蝶,除了白天可以見到眾多彩蝶,翩翩起舞於花叢間外;晚上於燈光誘引下,更可發現如枯球籮紋蛾、長尾水青蛾、眉紋天蠶蛾、鬼臉天蛾等令人驚豔的大型蛾類和數量龐大爭奇鬥豔的小型蛾類。也可以觀察到種類繁多的甲蟲出沒,如菊虎類、擬天牛類、天牛、瓢蟲、鍬形蟲等,其中較特殊者有臺灣特有種的高砂深山鍬形蟲,和屬於保育類的臺灣長臂金龜、長角大鍬形蟲、霧社血斑天牛等。
太平山區有一個霧林帶山地湖泊-翠峰湖 ,此湖位於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從太平山莊到翠峰湖約18公裡。翠峰湖是全臺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其生態體系有別於一般的湖泊生態,湖水由附近山區雨水匯集而成,在湖的東側有頁巖滲水層,所以湖水不易蓄滿,滿水期為9~11月,湖面積可達25公頃,湖深近7公尺;枯水期為1~4月,乾季水位降低時,湖面便呈現出一大一小葫蘆狀雙湖區,露出大片水草地。翠峰湖旁為草澤,主要分布植物為燈心草,四周的樹林,早期主要是以檜木林帶樹種的白花八角、臺灣杜鵑為主要生態背景的森林,現演變成紅檜、柳杉造林樹種的森林。翠峰湖清晨常為雲霧繚繞,整個湖面宛如蒙上一層輕紗,讓人有如夢似幻的感覺,給予人一種回歸與身心舒暢的感受,宛若漫步在雲端一般,等至旭日東升後,則可見湖水清澈如明鏡,映出四周的山林,有「翠湖倒影」的美名。
翠峰湖的昆蟲資源相當豐富,除了雙環鳳蝶、琉球青斑蝶、大型蛾類、高砂深山鍬形蟲(特有種)、臺灣長臂金龜(保育類)、長角大鍬形蟲(保育類)等,最特別的是,走在步道上,有機會見到稀有的臺灣特有種「源埡晏蜓」在苔蘚地上產卵。
在整個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由於多樣的森林環境,孕育了生態多元的昆蟲資源,其中包含了許多稀有的臺灣特有種和六種的保育類昆蟲,真可稱為臺灣「珍稀昆蟲的天堂」。
【臺灣山林悠遊網】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