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月的寶寶不會爬,是發育有障礙了?爸媽會引導,孩子才學得快

2021-01-16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三翻六坐九爬爬」、「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些說法很多家長都知道,這是寶寶的大動作發展規律。

但這個也是很多爸爸媽媽焦慮的一個問題。

「我家寶寶快四個月了還不會翻身。」「寶寶六個半月了,坐不穩。」「鄰居家寶寶八個月就會爬了,我家的快十個月了還不會爬,是不是發育有障礙?」……

尤其爬行,讓不少家長擔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九個月滿地爬爬,自己的十個月了都不會爬,心裡肯定著急啊,孩子是不是生長落後啊?

孩子的大動作發展確實很孩子的生長發育息息相關,不僅如此,還關係到孩子日後的生理健康和認知發展,因為寶寶剛出生時,就一直保持這仰臥的姿勢,不同的動作,會讓寶寶看到不同的食物在不同視角下的變化。

但是,爸爸媽媽們,你們這樣干著急有什麼用呀?因為所有的動作發展,都需要爸爸媽媽去引導啊,不然靠寶寶自己領悟,時間可能會久一點,可能6個月都不會翻身。

那麼各個階段的動作發展要怎麼引導呢?

翻身(3個月左右)

還記得之前有個寶爸親自給寶寶做示範嗎?是不是擺拍我不知道,但是引導的方式可不是他那樣的。

以前一直是仰臥的姿態,整日盯著180°以內的事物看,早就看膩了。而翻身,就是寶寶的第一個移動手段,翻身的整個過程是有仰臥翻成俯臥,再由俯臥翻成仰臥,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動作進程。

那么爸爸媽媽要在寶寶3個月的時候再開始對寶寶進行訓練,這時候才具備學習的能力。

階段一:仰臥變側臥

趁寶寶腳丫上抬的時候,或者是把腳抬起來晃著玩的時候,推一下寶寶的小屁屁。因為寶寶剛開始不會很好的利用腰部力量,給他一把外力,他就能翻過去了。

階段二:側臥變俯臥

寶寶可能會直接變成俯臥,也可能不會,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肩膀後腿順勢輕輕一推,寶寶就成俯臥了。

這時候寶寶有一隻手會壓在下面,可能不會自己抽出來,出現發急或者哭鬧的情況,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幫寶寶抽出來,之後再慢慢鍛鍊抽手。但僅這一次翻身,寶寶就會被眼前事物的變化驚喜到了,之後會主動練習的。

剛開始別練習太長時間,慢慢來,在寶寶心情愉快的時候聯繫,剛吃過奶或者身體不舒服時不要練習。注意在床邊圍上圍欄,因為會翻身的寶寶好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一不小心會翻下床。

坐(4個月著手訓練,六個月左右坐穩)

寶寶在3個月左右會翻身之後,再經過3個月左右的練習,腰背部已經變得有力了,大致可以坐穩了。

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用手或者用別的靠背支撐著寶寶的腰背部,寶寶就可以維持坐姿片刻在寶寶會翻身之後就可以開始訓練坐了。

階段一:仰臥拉起

在寶寶4個月左右的時候,平躺時,寶媽可以握住寶寶的兩隻手腕,慢慢拉起,讓寶寶呈現出半躺坐的狀態,然後在慢慢讓寶寶躺下去,這樣是為了讓寶寶坐起來邁出的第一步,讓寶寶會腹部用力。

階段二:靠坐

5個月左右,給寶寶一個靠背,可以是沙發,可以是床頭,也可以是坐在爸爸媽媽的胸前。不管是沙發還是床頭,在寶寶靠坐時,兩邊放上枕頭,防止寶寶側倒。之後可以試著把邊上的輔助枕頭撤掉,看寶寶能否自主挺直自己的腰背。如果可以,那就坐一會兒之後休息一下。

用不了多久的練習,寶寶就能很好的自己坐著了。

第三階段:無依靠物也能坐穩

經過前面的訓練,到6個月左右,可以不用依靠物就好好的坐著了。這時候可以在寶寶面前放一些玩具,讓抱寶寶自己抓握玩耍,通常已經可以坐得很穩了。

訓練時間也不宜過長,注意寶寶的坐姿,不要跪坐,不要W坐。

爬行(7個月開始訓練,9個月掌握爬行)

寶寶學習爬行,就是全身協調運動能力的提升了。會爬行之後,寶寶就能自主移動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開始自己的探索之旅了。

爬行訓練沒多難,前期各個動作都會了,說明寶寶身上的肌肉已經變得有勁兒了,這時候只是協調能力。讓寶寶學會手腳的配合使用。寶寶爬行沒有什麼固定的姿態,可能會橫著爬,也可能會倒著爬,或者是蠕動著爬,總之會讓爸爸媽媽們見識到可愛又搞笑的一面。

階段一:俯臥準備,用玩具「勾引」

寶寶俯臥姿勢準備,然後在50釐米左右的地方放一個新玩具,寶寶沒玩過的,利用寶寶的好奇心,讓他自己移動。不管剛開始是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移動的,只要寶寶摸到了玩具,就給他玩會兒,讓他有成就感。

階段二:玩具放遠點兒,1米5左右的位置

繼續鼓勵寶寶過來,不管是拍手還是喊寶寶的名字,用語言激勵,讓寶寶自己爬過去。如果寶寶實在不會移動,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助力了。方法為用手推動寶寶的腳掌,推一隻,然後再推一隻,這時候寶寶會調整胳膊讓自己舒服一些,也會發現自己離玩具近了一些。再訓練幾次,就能發現寶寶會自己爬了。

階段三:翻越障礙

放個靠背或者枕頭,鼓勵寶寶從上面爬過去,如果寶寶繞過去了,那就真是個「小機靈鬼」了。

剛開始把寶寶調整為俯臥時,寶寶可能會翻身為仰臥或者直接坐起來,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別大聲呵斥「誰讓你坐起來」之類的話,可以再緩緩。

給寶寶足夠的空間和機會,為寶寶創造爬行的條件,同時要記住清理活動範圍內的安全隱患哦。

每個寶寶都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學的快,有的寶寶學的慢,爸爸媽媽不有必要因為這個事兒焦慮。好好地引導,慢慢地鍛鍊,正常的小寶寶都可以很好的完成這些,只是時間先後的問題,不打緊。

相關焦點

  • 寶寶不會爬、走路慢,是生長發育異常?別瞎猜
    小湯圓的人生剛剛開始,科大大最近還發現,不少新手媽媽找到組織,為了小寶寶能健康成長,也提出不少問題,其中學爬學走被問得很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了,別自找傷害了,娃在學爬行學走路的過程裡該有什麼程序,你們清楚嗎?來跟著科大大,帶寶寶好好「上道」!1 爬、走都和別的娃不一樣?先別著急!
  • 孩子不會爬怎麼辦,寶爸寶媽別焦慮,五個小妙招可以幫到您
    最近寶媽慧慧比較焦慮:寶寶都十個月了,到現在還不會爬,別人都說8個月都該會爬了,我們要不要去看看醫生,看看是不是孩子發育比較慢?其實孩子不會爬,並不一定是發育上出現了問題,每個孩子的發育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發展的快,有的發展的慢,我們要正確的去引導才是正確的。
  • 寶寶不會爬直接就會走了,有什麼影響嗎?
    一般寶寶七八個月開始就會逐步學習爬行,這時家長及時引導和幫助,用不了多久,寶寶就能夠熟練地掌握爬行技巧。但也有的寶寶卻遲遲不會爬行,接著在隨後幾個月,就進入到學走路的階段了。那麼寶寶不學習爬行就直接走有什麼影響呢?
  • 都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你不引導,指望寶寶自己表演嗎?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前段時間寶籃諮詢門診來了一位十個月還不會爬的小朋友,媽媽自述「帶寶寶做了各種檢查,都沒檢查出問題,可是看著鄰居小朋友八九個月都爬的很好了,自家寶寶十個月了還不會爬,就很擔心。」小寶寶非常活潑,在診室和我們的醫護人員互動也很好,給寶寶做了各方面的發育評估,寶寶發育的都不錯,可是為什麼還不會爬呢?
  • 孩子多大會走路最好?不要迷信越早越好,過早可能會影響身高發育
    有的在十個月就會走路,有得到了一歲還不會走路,這並不代表十個月會走路的就比一歲不會走路的聰明,這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發育出現了問題。案例:前幾天寶媽小霞帶著晨晨去公園裡面玩,這時坐在旁邊的幾位寶媽看晨晨可愛,就忍不住誇了幾句,其中一位寶媽問小霞:「你家孩子幾歲學的走路啊!」小霞驕傲地對那位寶媽回道:「我家孩子10個月的時候就會走路了。」
  • 章子怡1歲兒子會叫爸媽會扶走,關於1歲寶寶發育指標,你家達標沒
    一眨眼,章子怡的兒子也這麼大了,她說到兒子現在一周歲"會叫爸媽""會扶走",言語之間都是滿滿的驕傲自豪,真的是肉眼可見的母愛。看到這,有的家長就說,我家孩子也周歲了,但是爸媽還不會叫,站都不站穩呢,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呢?家長不要羨慕,其實孩子的發育都是規律,正常來說一周歲差不多會扶走,但發育快慢與孩子自身和家庭教育相關。
  • 拽著寶寶雙手學走路,純粹是「幫倒忙」,遵循孩子生長規律是關鍵
    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父母不要盲目地牽著寶寶的手,不要好心做壞事。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寶寶快點長大,快點學會走路。這樣父母就不用每天抱著寶寶,當然也不會那麼累。然而,當嬰兒學會走路時,許多父母會握住嬰兒的手,讓嬰兒學會走路。其實這種行為是一種誤解。小張是這樣一位母親。
  • 寶寶不學爬先學走?媽媽別急著高興,後期發育差距會被拉大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後臺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留言:有些寶媽說自己的寶寶還不會爬,就已經可以走了,認為這樣很聰明,發育得也很快,可是後來慢慢地就會發現,他們高興得太早了。寶媽茹茹發現:自家寶寶算是學會走路比較早的了,但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的,有次在公園帶著孩子散步時,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兒科醫生,才知道緣由。那位醫生看了孩子一眼就問她:孩子會走路之前,是不是還不太會爬?茹茹只好如實地說,確實是沒爬幾天就會走了。結果對方一臉認真地勸說:「一定要讓孩子多練習爬行,爬行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只有爬得好才能走得好。」
  • 寶寶不會爬就直接走是智商高?別高興太早,當心對寶寶身體傷害大
    正當所有家長都羨慕這位媽媽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別太高興了,不學會爬就走對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多爬爬對孩子才好。」 起初,這位媽媽還不相信,不過沒過多久,她的孩子就檢查出來發育不良,特別是四肢和軀幹比起來,都特別的細小,這時候這位媽媽才知道我所說的話到底有多重要。
  • 研究證實:寶寶越「爬」越聰明,媽媽要抓住3個月份,正確引導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7個月左右開始會爬行,爬行的姿勢千奇百怪,有的豎著爬、有的橫著爬、有的拖著一條腿側著爬……無論哪種姿勢,都暗示孩子的行為能力增長,也會無形中影響智商發育。
  • 「先爬後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什麼優勢?家長多了解
    但是生活當中還是有很多「不爬就走」的寶寶,雖然從表面來看,和「先爬後走」的寶寶沒太大區別,都很健康聰明。但爬行的很多好處,是那些「不爬就走」的寶寶無法體會的。「先爬後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什麼優勢?
  • 「別跑」、「別爬」,爸媽們這些緊張的口頭禪,別再說了
    錯失了動腦學習的最佳機會寶寶們在慢慢長大時,需要經歷爬行和搖搖晃晃學走路的過程,美國紐約大學有研究發現,在寶寶們這些大動作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大腦也是在「學習」。因為研究發現,當寶寶在搖晃走路時,他們的大腦也在快速地計算前方目的地的距離、衡量動向,與此同時,他們的小腦袋也在盤算如何避開障礙物。
  • 你家寶寶會「趴」嗎?趴與爬的進階訓練,關係到頭型和智力的發育
    當寶寶比較小時,身體沒有協調能力,即使連最簡單的「趴」都很難勝任,有的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由得想,孩子何時才能長大啊。其實,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便可以更好的學會「趴」的技能。芳芳家的孩子剛出生不久,頭型發育得非常不好看,芳芳擔心長期這樣發展下去,孩子以後變得越來越醜。
  • 崔玉濤答疑:孩子總是坐不住,是不是多動症?怎麼引導?
    因此,判斷孩子的運動量夠不夠,可以看孩子運動後的狀態,如果一天裡,孩子吃飯時胃口很好,情緒不錯,晚上睡覺也睡得很踏實,就說明他的運動量基本是合適的。 2.孩子運動量不足有什麼表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越早會笑的寶寶越聰明?愛笑的寶寶,多多引導發育會更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鄰居家媽媽生了寶寶,晚上吃過晚飯,我過去串門。鄰居家婆婆抱著孩子:看我家這個寶寶,出生才3天就會笑,肯定是個聰明的娃娃。估計不少人會對這句話產生懷疑,真的是越早會笑的寶寶越聰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相信做父母的都有體會,眼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從會坐、站立,到會走路、說話,每一步成長都會讓家長非常有成就感。不過有的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在家裡看孩子哪兒哪兒都好,一帶出去,就免不了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問題,因為和別的孩子一比較,自家孩子就跟發育不良似的,樣樣落後於人。
  • 孩子準備學走路前有3個信號,為了避免「踩坑」,父母要早做準備
    航航覺得自己應該帶孩子多練習練習,老公卻覺得孩子那麼小,再累到就麻煩了。究竟該如何做呢,航航陷入了沉思。過早的逼著孩子學走路,會影響孩子發育其實,孩子學習走路是很自然的事情,作為孩子的父母關心孩子的大動作發育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過早的逼著孩子學走路,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 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我家寶寶 7 個月了,總是愛往後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簡單的爬行動作,大有門道7 個月齡的寶寶,就會開始嘗試「爬行」了。
  • 孩子爬行的好處多,7個遊戲來訓練,不要錯過寶寶生長發育關鍵期
    有人說,如果孩子爬夠500個小時,各方面發育都會有好處,受益不是一時,而是一輩子。若是按每天爬行5個小時的話,寶寶最好可以爬100天。如果孩子能爬夠800個小時,就更加好了。爬行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它可以幫助孩子很好的協調大腦、四肢、感覺統合、運動計劃、手眼協調性、關節靈活性等。
  • 孩子會爬和不會爬,有啥區別?父母該如何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
    寶寶從翻身到坐下再到爬之後才是走路,每一個發育階段都非常重要,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人為的幹預,很有可能會導致寶寶之後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那麼寶寶會爬和不會爬,究竟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