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專家:徒手擒蛇 與蛇為友
在廣州,捕蛇專家是一個特殊的職業,負責市區的捕蛇專家僅寥寥幾人,37歲的張亮就是其中之一。在平時,他是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動物生態與恢復研發中心的助理研究員;在接到市民熱線後,他就搖身一變成為捕蛇專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宜、秦松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高鶴濤
威水史
官塘投蛇案抓20多條毒蛇
捕蛇專家張亮
2010年,增城官塘發生群蛇擾民事件,後來被證實是有人報復投蛇。當時張亮剛到研究所工作,「一看照片就知道是短尾蝮蛇」。因曾為短尾蝮蛇取出體內寄生蟲時不慎被咬傷,張亮一眼就認出了擾民的正是短尾蝮蛇。短尾蝮蛇有毒,上百條毒蛇在村莊內橫行,嚇壞了當地的村民。
接報後,他和其他動物專家趕到了現場。「我們勘察發現,在某一戶附近的蛇最多,甚至在屋後還有死蛇,我們分析是有人故意投蛇。」這一猜測最終得到了證實,嫌疑人也被抓獲。這是張亮第一次以「捕蛇專家」的身份出現,他也親手捕獲了20多條毒蛇。
跟蹤一年抓到酒店緬甸蟒
讓張亮印象深刻的是抓捕緬甸蟒,從2014年8月發現,直到2015年7月底才最終解決,整整持續了一年。
2014年8月,張亮所在的應急救護小組接到廣州某酒店下水道發現蟒蛇出沒的信息,第一次出動沒抓到,經過勘察,他決定採用引蛇出洞的做法。「我讓酒店綁了一隻活雞在下水道的洞口,但連續幾天都沒有動靜。有一天有輛車停在那裡,第二天雞就不見了,繩子也被扯斷了……後來酒店方說經常看到蛇在晚上八九點出沒,我們又去了第三次,蹲守了很久,還是無功而返。」不過,此後這條蛇也忽然沒有了動靜,直到2015年7月底。
「當時有居民說在某小區發現了一條蟒蛇,我從地圖上一看,離那個酒店僅一路之隔,後來抓獲後發現,正是這條緬甸蟒!」此時張亮心中的大石才落了地,「我們分析,它可能是通過下水道進入了一路之隔的小區裡。」
鬧市徒手擒獲眼鏡王蛇
在歷次應急救援中,張亮從沒受過傷,其中最威水的一次就是2015年他徒手抓了一條眼鏡王蛇。
2015年4月某天的一個下午,一條兩米多長的蛇出現在越秀區執信南路一家水果店裡,附近上百名群眾都來看它。當時張亮正在家中吃飯,他的第一反應是這條蛇應該是較常見的滑鼠蛇,於是轉給了搭檔跟進,沒想到搭檔趕到現場後卻給他打來了電話:「是眼鏡王蛇!大的,我搞不定,你快來!」
「當時我趕緊打車趕到了現場,發現這條蛇竄到了店裡的天花板。正在我們準備請消防部門支援時,蛇自己掉了下來,還打翻了很多酒瓶。」張亮說,慌亂中最後它一口咬到了蘋果,金黃色的毒液從蛇牙裡源源不斷地注出,他徒手一把掐住了它,「它的牙齒咬住別的東西,又在用力跟我的搭檔糾纏,我正好下手。」
據介紹,這條眼鏡王蛇大概有3年的蛇齡,3.6斤重,2米多長,屬於亞成體。
從「律政先鋒」到捕蛇專家
37歲的他談起蛇時眉飛色舞,他從小就喜歡野生動物,常與蟲蛇為友。對於蛇,他更是愛之深切。「被蛇咬過無數次了。」張亮還向記者展示自己被短尾蝮蛇咬傷過的手指。13歲時,張亮被黃斑漁遊蛇咬過,「就擦破點皮,沒有大人說得那麼誇張。」張亮在16歲時甚至瞞著父母,在祖屋偷偷養了一條有毒的眼鏡蛇,最後不慎被其咬傷,父母得知後迅速將其送往醫院,之後五六年間他都沒碰過蛇。
進入大學後,張亮又重新開始養蛇。雖然讀的是法律系,但他卻沒落下自己的「養蛇大業」,在說服了舍友後,他在宿舍裡面養起了蛇,同時還混跡各個論壇,認識了許多蛇類愛好者,讓他擁有了不少專業知識。
畢業後雖然也做過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但張亮還是放不下對於野生動物的熱愛。在輾轉幾份工作後,他到了長隆野生動物園當起了技術員,負責指導飼養員。2010年,張亮進入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工作,後來廣州市成立全國首個野生動物應急救護小組,張亮成為其中一員。
廣州的蛇半數以上來自放生
廣州氣候潮溼溫熱,適合蛇類生長繁衍,在廣州遇到蛇類並不奇怪。「在我們捉的蛇中,大部分都是眼鏡蛇,跟土狗被稱為『中華田園犬』一樣,我們戲稱之為『中華田園蛇』。」
張亮說,由於民間的「放生」活動越來越多,雖然市民都是本著救助野生動物的初衷,但往往因為不了解蛇類生存的環境而盲目放生放歸野外,容易引來外來蛇種,加上大量集中放生蛇類,很可能會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此外,部分市民將蛇投放在人流較大的城市綠地,也會引來放生的蛇被馬路上的車輛輾軋,甚至進入市民的生活區域,威脅到群眾安全。據張亮介紹,在「擾民」的蛇中,被放生的蛇佔了一半以上。
2010年,張亮代表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動物生態與恢復研發中心支援林業主管部門解決蛇類擾民的行動;2014年,在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的主導下,廣州野生動物應急救護小組成立,他成為核心組員之一,同時也正式擁有了「捕蛇專家」這一稱號。在4年時間裡,他總共出動2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