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尾,不少上班族都直呼太忙沒空料理家務,這使得家政服務市場趨於火爆。隨著「網際網路+」的風潮刮向家政領域,保姆、月嫂也能網上預約了。據了解,網約家政很方便,市民通過手機下單, 就能隨時隨地預約鐘點工、保姆等。網約家政究竟靠譜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講述
網約家政挺不錯 但也有擔憂
市民潘靜(化名)是一名「70後」,臨近元旦,她想將家裡徹徹底底打掃一番,可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沒有工夫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無意間,她聽朋友說現在都用手機上的APP網約家政保潔,既省時又省心,她便想試試看。
潘靜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名為「XX家」的家政服務軟體,裡面的服務種類非常多。除日常保潔之外,還有保姆、月嫂、上門安裝、家電維修等。她點擊選擇了保潔服務,恰逢聖誕節和元旦,如果成為會員還有折扣優惠,這讓潘靜十分心動。一想到過年之前還要為房間做大掃除,她乾脆一次性支付了一千多元,不僅成為該家政服務平臺的會員,還擁有了5次優惠價格的家政保潔服務。
記者用手機APP軟體體驗網約家政服務
潘靜告訴記者,她在該軟體上預約了具體的保潔時間。預約之後,就有家政人員提前一天聯繫確定了保潔時間,並按時到達家中。「我一看對方還挺乾淨利落,首先從心裡就接納了對方。3個小時的家政保潔,家裡的邊邊角角都被收拾得蠻幹淨,我挺滿意的。」潘靜說,後來她還預約過清洗油煙機和洗衣機的業務,家政人員在整個清洗過程中也挺認真負責。
潘靜說,通過這一次親身體驗,她備感現如今網約家政的方便快捷。然而,她也坦言,在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到服務的同時,自己心裡也難免有一些擔憂。「旺季時會不會約不上單?對方會不會爽約?保潔的過程中如果家裡丟了東西、摔碎了東西怎樣維權?錢收了,萬一平臺突然沒了怎麼辦?」潘靜說,這些問題都有可能發生,而且自己也不清楚萬一真的發生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體驗
操作過程很快捷 卻沒有籤合同
昨日,記者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家政服務APP軟體,從下載到安裝不到1分鐘時間。打開後,裡面服務分類十分詳盡,有保潔、保姆、月嫂、育兒嫂、搬家貨運、家電維修、便民服務等,總共10餘類。
記者開始親身體驗網約家政。點擊「保潔」這項服務,發現裡面除了日常保潔房間之外,還有擦玻璃、清洗空調、清洗抽油煙機等服務項目。有的是按照保潔時間收費,有的則按照房屋戶型收取保潔服務費用。
在該家政服務APP軟體上記者還看到,該平臺承諾,專職員工具備身份證、健康證、技能證等三證認證,服務全程都為用戶購買保險,一旦發生財產損壞可先協商賠付。登記好用戶信息、選擇好服務項目、預約好保潔時間後,直接用支付寶、微信或網銀支付即可,非常方便快捷。但記者發現,網約家政的訂單生成之後,並沒有像面對面找保潔公司那樣雙方籤訂一份服務協議。
調查
「網約家政」服務受到年輕人青睞
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傳統的電話查詢號碼找家政服務,到現如今APP、微信下單等網約家政服務,主要是受到70後、80後和90後的青睞。
家住金談固小區的居民裴女士就用這種方式預約了家政清潔服務。裴女士剛剛搬入新居,因為裝修後遺留下的一些粉塵雜物等而頭疼不已,工作較忙碌的她就通過一款家政保潔的APP預定了一套整體房屋保潔套餐。對於這種全新的體驗,她感覺挺滿意。「以前我通過打電話找來的家政『遊擊隊』,往往是一錘子買賣,尤其是臨近春節,保潔員會坐地起價,有的保潔員則會遲到,因為他們一天要接好多家的活兒,而通過網絡預約,約定的哪天就是哪天,約定的幾點就是幾點,當時支付了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突然變動,明碼標價,這點挺不錯的。」
「我現在出門連現金都不帶了,帶一部手機輕鬆搞定一切消費,給家裡做保潔也是如此,足不出戶,一鍵下單,不耽誤時間也省去了很多麻煩,對於我們這些每天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還是挺方便的。」一位受訪者直言。
「網約」變爽約 服務打折扣
採訪時,一位家政服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政人員上門必須具備上崗證、健康證和身份證,同時向僱主出示公司開具的派工通知單。然而在記者的體驗中卻發現,一些生活服務APP的家政服務人員入行時間很短,有些尚且證件不全,也提前「趕鴨子上架」。雖然APP平臺都表示已對家政服務人員進行過培訓,但是否能夠提供基本證件,還需要個人提前進行核實。
記者調查發現,「網約」變爽約的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普遍存在。有媒體報導稱,濟南市民以預付費的方式購買了濟南一家家政公司的家政卡,幾次預約服務都預約不上,即使預約成功了也屢屢被「放鴿子」,這家家政公司因此經常被客戶投訴。杭州市民陳先生通過某家政服務微信端預約了油煙機清洗服務,結果清潔工把他家油煙機渦輪上的油漆擦脫落了。他多次跟該家政客服反映,始終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提醒
省消協:做好摸底調查 防範「網約」風險
省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廉莙表示,「網約家政」作為新興網際網路業態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方便的優勢顯而易見。不過,據他了解,現在省會網約家政使用率並不高,因為這種新模式有可能帶來一定的消費風險,畢竟網際網路不同於實體店,消費者無法全面核實考察家政服務對象的身份、資質、信譽度等,僅憑對方提供的照片等信息,很難核實真偽。一旦對方出現爽約、毀損、跑路等情況,消費者很容易陷入維權難的窘狀,尤其是預付式消費者損失會更大。
為此,他提醒廣大市民,在選擇「網約家政」服務前,一定要做好摸底調查工作,要查看公司是否有營業執照,詢問服務人員是否有健康證、工作證等,儘量選擇信譽好、服務規範合法的公司,最好提前在市工商部門的官方網站上查詢家政公司的註冊信息等,確保消費者找到的不是「遊擊公司」;家政服務人員入戶提供保潔服務前,最好與其籤訂相關的服務協議,約定雙方的權益與義務。如果涉及高空作業,要注意家政公司的安全防護措施,注意在高空作業時是否為服務人員購買人身保險,以免出現糾紛時消費者個人承擔不必要的損失;最重要的一點還要看家政公司服務人員素質,注意服務人員是否經過培訓,服務質量消費者是否滿意,切勿貪圖便宜。
律師:服務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維權
河北明傑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惠民認為,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各類網約服務模式應運而生。現在火熱的網約車、網約家政、網約外賣等,都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方便、快捷的優勢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不過,網約模式存在的問題,既要以法律的準繩嚴格律之,也要給其空間,並加強對其服務和引導。
他建議,在使用網約家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考察對方是否具有相關資質,網約服務人員和相關平臺或是家政公司是否籤有協議。在服務過程中遇到問題應及時向有關部門維權,如服務質量、收費等問題可以向人社部門、工商部門反映。若遇到不法分子借保潔之名實施盜竊、詐騙等,可以向公安部門報警。
(燕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