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裡有啥動物?直到1958年時,學者:動物園中關著的,還有人

2021-01-10 歷史有事說

啥是動物園?動物園裡又有啥?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大多人都不屑回答。顧名思義,動物園裡住著的,自然是形形色色的動物。而通過動物園,國家可以對一些動物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供人欣賞,加強科普教育。的確,在如今,動物園也成為了家庭遊玩所必去,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場所之一,而這也正是動物園的意義。不過在15世紀的歐洲,動物園雖然也是供人消遣娛樂,但其中卻並非全關著動物,裡面竟關著不少人!

在人類早期,動物園一般是貴族們享受的場所。他們將奇珍異獸關入動物園中,以供貴族們玩賞。不過,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的很多動物園卻變了味。因為當時的歐洲人,發現了令他們所亢奮的新「動物」,印第安人。由於裝備差距,哥倫布很輕鬆地就劫走了一批土著,並運往歐洲。這樣的做法導致大批土著死於海上,而倖存的土著則被哥倫布展出及售賣。由於當時人們根本沒見過這種類型的「低等生物」,因此他們一經展出,就轟動歐洲貴族圈,前來觀賞者絡繹不絕。

考慮到新「動物」非常受歡迎,義大利紅衣主教伊波利託·德·美第奇特意在梵蒂岡建成了第一個人類動物園,裡面都是他們花了大價錢,或動用了大手段搜羅來的新大陸土著,其中包括印第安人、土耳其人、及非洲人等。隨後,他以訓練動物的方式訓練他們,並展示給貴族們,一時間引得好評如潮。不過他只是開了先河,卻並非絕唱。在同一時期,歐洲各國幾乎都曾這麼去做。而欣賞這些「動物」,便成為了歐洲人的新樂趣。

在這裡,每天都有很多土著死去,也有很多人被補充進來。他們的遭遇都十分悲慘,卻大多難以留下姓名。在檔案中:南非少女薩拉,因為臀部肥碩,被要求和動物一樣在籠中走來走去。她必須無條件聽從命令,赤條條地供人觀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有個會說英語的小個子黑人,即便他已喊出:「我是人,我是人。」但卻只能引來貴族的鬨笑與嘲諷,無數人向他丟食物,只想看看他在飢餓下和動物有什麼不同。畢竟在他們心中,他從來就不是人。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而在1899年的巴黎世博會上,更展示了400多位半裸的非洲土著,吸引了超過2800萬人參觀。

1958年,最後一場人類動物園展覽在比利時上演。此次展出了273位非洲男子,128名婦女及197名兒童。貴族們紛紛仁慈地將食物投入圍欄內,供「動物」進食。但即便在世界的反對下,他們卻仍不願承認裡面關著的是人類。對他們而言:既然是人類,又為何會關在裡面呢?

相關焦點

  • 動物園裡除了動物還有什麼?
    廣州動物園,門票20元,對外開放了,不用預約。在廣州市內越秀區,交通便利,離地鐵口步行5分鐘。進門不久就能聽見嗷嗷的怒吼聲,順著聲音跑過去看看,是獅子,園裡有獅子群,雄獅子看上去真兇猛,小獅子看上去很可愛。這獅子群的吼聲絕對是這個園裡的亮點。
  • 有哪些動物園裡的動物,過得比較悲劇?
    現場有朋友說聽過,那我猜你去的是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聽的,而且你早上很早就去了。在長隆之外,中國很少有動物園裡能夠聽到長臂猿的歌聲。 長臂猿,是哺乳動物中除人類之外唯一一類能夠唱和聲的動物,音頻裡的長調,是雄性唱的,有種轉動的感覺的短調,是雌性唱的。
  • 這些名字裡有「動物園」的小說真的是寫動物園的?
    [摘要]在小說的世界裡,作家們對「動物園」所投入的關注也並不少,甚至可以說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想像從多個維度建立起了人與動物、人類社會與動物園的複雜關聯。據法國歷史學家埃裡克·巴拉泰考察,「動物園」在人類社會中有著悠久的歷史。
  • 歷史上「人類動物園」:被展覽的不僅有土著人、黑人,還有中國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動物園參觀,在大大小小的各種動物園裡,很多野生的動物都被關在了一個個玻璃展廳裡面,遠離大自然。因為非自然的人造環境讓動物們壓抑了天性,大部分的它們除了在人類投餵食物時會和人類互動外,其他時間一般都顯得無精打採。
  • 動物園裡的動物失業會怎樣?結局讓人唏噓
    「 以前晚上出門怕見到鬼,現在白天出門怕見到人。」這雖然是個段子,可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這是整個社會的真實寫照,現在國內疫情雖然受到了控制,可是國外依舊是水深火熱,大家都不敢出門了,商店啊、飯店都沒人去了,連帶著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備受冷落。
  • 兜兜上海灘:動物園裡趣事多
    西郊公園佔地74.3萬平方米,是由原來的高爾夫球場改建而成的,園內飼養了400多種動物。1980年西郊公園正式改名為「上海動物園」。▲ 以前的上海動物園▲ 如今的上海動物園西郊公園的第一頭大象叫南嬌,是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群眾獻給毛主席的。195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決定把南嬌送給上海飼養展出。
  • 澳洲動物園中出現震撼一幕,現場錄像讓人不寒而慄!
    據herald sun報導,有一段錄像在澳洲火了,這個錄像不僅收穫了近千萬次真實觀看,並且還有11萬點讚以及2600+條網友評論。這段錄像,讓無數澳洲人將目光投向了墨爾本的一座廢棄動物園,因為前段時間,在一段墨爾本小哥探險此地時錄下的vlog中,出現了讓很多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 除了和平公園,以前上海還有這些公園有動物園……
    猴山關著的山魈,天藍面孔血紅屁股,印象尤其深。70年代,看了紀錄片《捕象記》,又專程去看了捉來的小象版納。此時公園裡已有從農場上調去的好友,他帶著我們走進獅虎山內房,海獅河馬館池邊,斑馬犀牛欄圈,近距離觀察動物,拍了不少照片,狠狠過了把癮。楊浦公園、和平公園是春秋遊常去的重點公園。
  • 動物園裡的動物:蹄兔
    下面有四顆成梳子狀的下門牙,用來梳理皮毛。蹄兔長著小圓耳,脖子和尾巴很短,腿又短又細。前足四趾,有蹄狀的趾甲,後足第一和第三趾有蹄甲,中趾有爪。蹄兔眼睛上方有白色的斑塊,好像淺色眼影或者是粗粗的白眉,可能也是蹄兔看著眉清目秀的原因。蹄兔不呲牙的時候看著好像是在微笑。蹄兔善啼,雄性蹄兔用啼叫傳遞信息,發號施令。
  • 公務員和動物園裡的動物有什麼區別?
    其實公務員和動物園裡的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吃「國家的糧食」。公務員不用多說,用一句俗話說,公務員是鐵飯碗,裡面裝的是納稅人的錢。動物園裡的動物也是如此,動物吃的飯都是國家給的。第二點,公務員和動物園裡的動物都無憂無慮。
  • 動物園裡的動物:水獺
    水獺和鰭足類外形上有相似的地方,鰭足類的共同祖先長得很像現在的水獺。水獺是新加坡近幾年的動物明星,他們經常出現在各大新聞網站。因為在各個地方水獺逐漸消失的時代,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裡居然有水獺出現,而且不僅僅是出現在水域和野外,還經常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市區公園甚至街道上。是新加坡城市環境治理成績的最直接的證明。
  •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一段非凡的「逛動物園」之旅
    作為一名動物園愛好者、動物科普達人,花蝕遍訪全國各大城市動物園獲取第一手資料,以專業遊客的視角為無言的動物發聲,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與固有認知絕對不一樣的動物園世界。在展示每一種動物的獨特之處之餘,他揭示了動物園的存在意義:看懂動物,尊重動物,有助於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他堅信:動物園是大自然的縮影,它雖然具有原罪,卻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地方,也是人類進行動物啟蒙的絕佳場所。
  • 疫情期間的動物園怎樣了?無聊的不只是人還有動物
    今年一場疫情席捲了全世界,打亂了全世界人的計劃,許多人在家中禁足感覺到了無聊透頂,但是無聊透頂的可不止是人類,那些在動物園當中的動物們也是相當的渴望兩腳獸的到來,其實我們在動物園觀察動物的時候,動物們也在觀察著我們。但是在疫情期間,動物園人跡罕至,本來人氣滿滿的動物園也變得十分的冷清,一時間動物們也十分的不適,生活也變得十分的無聊。
  • 北京動物園的回憶
    文 / 孫戈 插圖 / 左馬 攝影 / 孫戈節選,全文刊登於《新知》2016年9月刊小時候不能上網也沒有那麼多靠譜的讀物,深入了解動物的唯一途徑就是整天泡在動物園裡。貌不驚人的鳴禽島上曾住著白肩黑䴉——全球數量僅約1000隻的極危物種,在東南亞原產地之外只有北京動物園展出,我至今都對它白色的肩章和後腦勺藍色的裸露皮膚記憶猶新。鳥館西北側羚羊館推倒後改建的科普館曾展出藍喉太陽鳥;太陽鳥吃花蜜,極難養活,2006年時整座科普館的地面都擺滿鮮花、樓道裡掛滿盛著花蜜的杯子,十幾隻藍喉太陽鳥和幾隻繡眼鳥在館中自由活動。
  •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一段非凡的「逛動物園」之旅
    2018年時,我從工作了七年的前司辭職,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在那之前,我的職業是做科普,關注野生動物保護。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園,一直有一個夢想,想把全中國的動物園給逛一遍。但直到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後,我才有機會真正去做這件事。所以,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逛了全中國幾乎所有省份的41座重要城市的56座動物園,一邊逛,一邊在網上直播,之後就有了這本《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 德雅路長沙動物園,半個世紀裡最火的動物是什麼?
    1957年,因為在烈士公園動物展覽區參觀的人多。於是市政府投資2.4萬元,在烈士公園的北面新建動物園,當時建園位置的名字叫和尚坡。新建的動物園,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德雅路長沙動物園。1967年,有市民投訴,說動物的集中存在,跟烈士公園的主題不協調,有辱於烈士光輝形象;並且不衛生。
  • 孟加拉豹貓偷跑出門,被當成野生動物抓起來,還擺在動物園裡展覽
    有一天網友回家,發現貓不見了。全家人一合計,可能是早上出門的時候,貓咪趁著家人開門溜出去了。網友就在小區微信群裡發了一下尋貓啟事,結果小區管理處的人聯繫了網友,告知網友一個他想不到的展開:你家貓現在在動物園關著呢。
  • 冬天,動物園裡的動物
    冬天,動物園裡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在順義一個不大的動物園裡,我們看到了幾種動物。鴕鳥很好玩兒,高高的個頭不停地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你看。餵點菜葉子,爭著搶著吃。不過,餵的時候不敢拿在手裡,之前看過有人拿著胡蘿蔔條餵鴕鳥,手指頭被咬出血了,有點嚇人。可能鴕鳥的眼神兒不太好使吧。
  • 動物園憑藉北極熊喝可樂成為網紅,爆笑韓國電影《秘密動物園》
    這部2020年的韓國喜劇電影《秘密動物園》,儘管題材比較老舊,但是很有創意的情節設計非常不錯,只是頭尾有點冗長和乏味,一開始需要少許耐心。環保的主題還是比較容易營造溫情的氛圍,這部喜劇不乏諸多沙雕設計,讓人忍俊不禁,但是最後還是以一種溫情的方式進行收尾。故事並不複雜,卻能用一種異想天開的爆笑模式包裹住動物保護的和人性反思的內核。
  • 啥是動物園的「動物丰容」?驚呆!宅在家的我們竟然和動物有同樣需求
    啥是「丰容」?,但不同的動物對巢穴有不同的喜好。 貪吃也是動物的一大天性,野外需要長途跋涉或者狩獵撲咬才能獲得食物,在動物園裡,飼養員也不允許動物們不勞而獲,於是各式餵食器應運而生。 飼養員根據每個動物的特長設計餵食器,看似取食不容易,實則符合該物種的習性,讓長頸鹿用「茄子」一樣的舌頭從小口裡卷出桶內的水果塊。而聰明的靈長類則需要手腦並用,例如用小棍子撥弄出盒子裡美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