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動物園?動物園裡又有啥?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大多人都不屑回答。顧名思義,動物園裡住著的,自然是形形色色的動物。而通過動物園,國家可以對一些動物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供人欣賞,加強科普教育。的確,在如今,動物園也成為了家庭遊玩所必去,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場所之一,而這也正是動物園的意義。不過在15世紀的歐洲,動物園雖然也是供人消遣娛樂,但其中卻並非全關著動物,裡面竟關著不少人!
在人類早期,動物園一般是貴族們享受的場所。他們將奇珍異獸關入動物園中,以供貴族們玩賞。不過,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的很多動物園卻變了味。因為當時的歐洲人,發現了令他們所亢奮的新「動物」,印第安人。由於裝備差距,哥倫布很輕鬆地就劫走了一批土著,並運往歐洲。這樣的做法導致大批土著死於海上,而倖存的土著則被哥倫布展出及售賣。由於當時人們根本沒見過這種類型的「低等生物」,因此他們一經展出,就轟動歐洲貴族圈,前來觀賞者絡繹不絕。
考慮到新「動物」非常受歡迎,義大利紅衣主教伊波利託·德·美第奇特意在梵蒂岡建成了第一個人類動物園,裡面都是他們花了大價錢,或動用了大手段搜羅來的新大陸土著,其中包括印第安人、土耳其人、及非洲人等。隨後,他以訓練動物的方式訓練他們,並展示給貴族們,一時間引得好評如潮。不過他只是開了先河,卻並非絕唱。在同一時期,歐洲各國幾乎都曾這麼去做。而欣賞這些「動物」,便成為了歐洲人的新樂趣。
在這裡,每天都有很多土著死去,也有很多人被補充進來。他們的遭遇都十分悲慘,卻大多難以留下姓名。在檔案中:南非少女薩拉,因為臀部肥碩,被要求和動物一樣在籠中走來走去。她必須無條件聽從命令,赤條條地供人觀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有個會說英語的小個子黑人,即便他已喊出:「我是人,我是人。」但卻只能引來貴族的鬨笑與嘲諷,無數人向他丟食物,只想看看他在飢餓下和動物有什麼不同。畢竟在他們心中,他從來就不是人。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而在1899年的巴黎世博會上,更展示了400多位半裸的非洲土著,吸引了超過2800萬人參觀。
1958年,最後一場人類動物園展覽在比利時上演。此次展出了273位非洲男子,128名婦女及197名兒童。貴族們紛紛仁慈地將食物投入圍欄內,供「動物」進食。但即便在世界的反對下,他們卻仍不願承認裡面關著的是人類。對他們而言:既然是人類,又為何會關在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