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Ⅱ級瀕危珍稀物種|果實似火、分外醒目的高大喬木——千果欖仁
文:花木君
欖仁可能了解的人不多,因為欖仁屬於無霜期熱帶植物,僅僅分布在華南和西南部分省份,並且我國種類較少。如果是喜歡養熱帶魚的朋友,可能會了解欖仁,因為經常有養龍魚和花羅漢的時候,在水裡放一兩片橄欖葉,從而以調節pH值。
而提到千果欖仁,知道的人估計會更少,然而,若是秋冬季去西雙版納旅遊,一定會見識到千果欖仁的壯觀景色。因為在千果欖仁花果期,滿樹綴滿了花果,在一片高大翠綠的樹叢中,通紅似火,鮮豔奪目,而且植株高大,很遠就可以看到,非常壯觀,這就是珍稀的瀕危物種——千果欖仁。
千果欖仁(Terminaliamyriocarpa Van Heurck & Müll. Arg.),又名大馬纓子花、千紅花樹,是使君子科(Combretaceae)、訶子屬(Terminalia Linn.)常綠大喬木,產於廣西(龍津)、雲南(中部至南部)和西藏(墨脫)。
【植株】高達25-35米,具有大板根;小枝被褐色絨毛或脫落無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稀有粗齒,先端有偏斜短尖頭,基部鈍圓,僅中脈兩側被黃褐色毛,餘無毛或近無毛,側脈15-25對,在兩面明顯,平行;葉柄較粗,頂端有1對具柄的腺體。
【花果】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密被黃色絨毛;花小而極多,兩性,紅色;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筒杯狀,內面無毛,5齒裂;雄蕊10,突出;具花盤。瘦果極多,有3翅,其中2翅等大,1翅特小,連翅寬約1.2釐米,翅膜質,幹后蒼黃色,被疏毛,大翅對生,長方形,小翅位於兩大翅之間。8-9月開花,10月至翌年1月結果。
千果欖仁所屬的訶子屬,全屬約200種,中國原產6種3變種,6種分別為:毗黎勒(T. bellirica (Gaertn.) Roxb.)、欖仁樹(T.catappa L.)、訶子(T. chebula Retz.)、滇欖仁(T.franchetii Gagnep.)、海南欖仁(T. hainanensis Exell)、千果欖仁(T. myriocarpa),3變種為錯枝欖仁(T.franchetiivar.intricata(Handel-Mazzetti) Turland & C. Chen)、微毛訶子(T.chebulaRetz. var.tomentella(Kurz) C. B.Clarke)和硬毛千果欖仁(T.myriocarpaVaniotHuercket Muell.-Arg. var. hirsuta Craib),後從國外引入7種。
千果欖仁和其變種硬毛千果欖仁比較相似,區別在於:硬毛千果欖仁小枝密被褐色長硬毛,幼葉被黃褐色絹絲狀伏毛,老時漸脫,幼葉邊緣具明顯的鋸齒。在我國分布於中國雲南(瀘水)。
千果欖仁和同屬其他品種的區別在於,其果實非常多,一棵樹數量可達成千上萬,其種加詞「myriocarpa」意為「萬果的」,也形容果實數量極多。因而非常容易區別。
千果欖仁屬於速生樹種,木材白色、堅硬,可作車船和建築用材;並且由於植株高大,根系很深,具有極佳的防風效果;而且千果欖仁和欖仁樹一樣,葉片含有降酸功效,腐爛會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草酸、腐植酸及葉酸等物質,能夠使得水質PH值降低,並且具有穩定魚性及促進發情排卵的作用。
不過,千果欖仁主要的還是其觀賞價值,由於千果欖仁植株高大,常常高大二三十米,並且是常綠喬木,葉片四季青翠,一到花果期,滿樹綴滿了花序和果實,垂掛搖曳,紅彤似火,很遠就可以觀賞到千果欖仁的矯健身姿和美麗果實,因而是著名的景觀樹木,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不過,千果欖仁屬於熱帶植物,對環境比較挑剔,需要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年平均溫19-23℃,極端最低溫0-3℃,並且是弱酸環境才能栽培。從野生分布來看,目前除了在滇、桂、藏發現外,其他地方尚未有發現,並且人工栽培除華南植物園有栽培外,偏北城市尚未有成功記錄報導。而從同屬的橄欖樹最北界為福建廈門來看,似乎千果欖仁也很難在廈門以北緯度地區成活。
千果欖仁由於植株高大,過去經常被人為砍伐,用來製作家具或者車船等建築用材,因而野生成株數量急劇下降;而其果實雖然成千上萬,然而發芽率卻並不高,天然繁殖能力較弱,尤其是在分布地,由於幼株得不到充分光照,在幼苗期或幼樹期就已分化死亡,林下幾乎不見幼樹生長。因而自然種群整體面臨瀕危境地。
為了保護千果欖仁這一珍稀樹種,在1999年國務院頒布的首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千果欖仁被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在2013年《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被定為易危(VU)。
千果欖仁被列入重點保護後,分布地不少地方加強了對千果欖仁的保護措施,然而由於樹種特殊的生長條件,我們只能在去華南旅遊時,才能觀賞到千果欖仁美麗壯觀的偉岸姿態。
2020-04-30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