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2》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藍色星球2》的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

  2001年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可以算是全世界探索海洋的自然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豆瓣評分9.5。時隔16年之後,《藍色星球2》強勢回歸,並在騰訊視頻播出,豆瓣評分高達9.9!在長達5年的拍攝過程中,BBC自然歷史部為了這部7集的紀錄片一共進行了125次遠徵,拜訪了39個國家,足跡遍布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的海域,甚至包括南極冰蓋下的深海海底。光是水下拍攝,就長達6000多個小時。

  幸運

  浪人鰺捕鳥,拍攝前連一張靜止的照片都沒有

  浪人鰺的體形巨大,就像是40公斤重的鬥牛犬,攻擊性很強。攝製組在布里斯托聽到一些南非漁民的傳言說,他們看到浪人鰺躍出水面,捕食空中的海鳥,但是沒有任何圖片或視頻畫面來證實這一說法——20年來,米爾斯·巴頓(《海岸》一集導演)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拍攝任務,要拍攝的行為居然連一張靜止的照片都沒有。

  攝製組四個人帶著800公斤的拍攝裝置,包括一臺穩定攝像機,來到塞席爾的一個偏遠環礁,從船上進行拍攝。「我們到達時非常興奮。這種魚躍出水面,似乎的確是在捕食鳥類。不過,這種情況毫無規律,而且速度很快,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調整鏡頭來拍攝。」一周下來,只拍到幾個鏡頭,攝製組充滿了挫敗感。

  幸好,攝製組在塞席爾的嚮導彼得·金很了解這種魚。他建議前往一個偏遠海灘。在那裡,每個月有幾天漲潮時,浪人鰺會靠近海岸,攝製組能更好地觀察它們從水下跟蹤鳥類。彼得甚至能預測出那些最可能發動襲擊的浪人鰺。「最終,我們放棄了高科技的方法,只是將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依照當地嚮導的建議,成功拍攝到浪人鰺不可思議的捕獵場景。它們凌空躍出水面,真的捕獲到了空中的海鳥,它是名符其實的食鳥魚類。」米爾斯·巴頓感嘆,「雖然我們配備了昂貴的高科技設備,可是我們能夠在現實中拍攝到這種捕食鳥類的野生魚類完全要歸功於當地人的知識。」

  勇氣

  甲烷火山,深海的秘密只洩露了一次

  在《藍色星球2》中,攝製組要在8000米深的水下探索生命的奧秘:在海底,有行走而不是遊泳的魚類;以骨頭為食的蠕蟲;終其一生都生活在水晶海綿籠子裡的小蝦;布滿毛髮的螃蟹以噴湧而出的硫化氫氣體為食;小蝦徘徊在團狀化學物的邊緣,那裡熾熱無比,溫度高得甚至能將鉛熔化……

  這樣的拍攝相當的危險。「《藍色星球2》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把潛水艇開到南極的深海海底。」 製片人奧拉·多爾蒂介紹,當時水溫冷到零下1.8度,潛水艇的作業出現了故障,「當時是在450米的水下,潛水艇開始漏水,如果把這個故事講完,你就不敢和我去潛水了,但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我們把漏水的地方修補好就繼續潛水了。拍攝的過程總會出現危險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所做的工作已經到達了人類已知的邊緣,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奧拉還帶領攝製組到墨西哥灣海底的鹽水池拍攝,「這是一個近乎神話般的湖泊,可是對那些四處遊蕩,誤入其中的動物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死亡陷阱」。他們又冒險深入海灣西部,來到了一個被探險科學家兼深海研究員薩曼莎·喬伊博士稱為「泡沫薄幕」的地方。第一次觸底時,攝製組只看到一片了無生機的荒蕪之地。

  突然,正前方的海床上有東西彈射而出,並且快速上升到了水柱裡面,那是一個巨大的氣泡,有籃球大小。它在上升過程中,身後留下一串泥沙。緊跟著又冒出一個氣泡,然後是另一個……突然之間,潛水艇完全被巨大的甲烷氣泡包圍,它們從幾分鐘前仍舊空曠無垠的深海沙漠中噴發出來。人們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星球,「攝製組給它起了個暱稱叫『世界之戰』。我們在探險過程中又去過兩次『世界之戰』,可是再也沒看到甲烷火山的噴發。深海在無意中洩露了它的一大秘密,但是只有一次。」奧拉說。

  新奇

  豬齒魚使用工具,魚的智力要重新定義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物種,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動物們竭盡所能,力求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攝製組一直在尋找能體現這一點的故事,研究員約蘭德·波西格讀過一篇介紹豬齒魚使用工具在競爭中力拔頭籌的論文。

  可是,當時攝製組並不清楚有多少魚能做出這種非凡行為,也不知道該在哪裡或者如何拍攝。約蘭德與住在大堡礁蜥蜴島上的亞歷山大·威爾博士取得聯繫,並請求他幫忙尋找這些豬齒魚,看看它們是否表現出類似行為。果不其然,他在多次潛水之後最終發現,有些豬齒魚使用石頭作為砧板來敲開蚌殼,特別是有一條魚會不斷返回特定的硬珊瑚。它用嘴叼起蛤蜊,然後遊回珊瑚,開始用力重擊。珊瑚的作用其實就相當於一個鐵砧,它把珊瑚作為工具來敲開蛤蜊,然後吃裡面的肉。它每次都會撞擊珊瑚礁的特定位置。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攝製組花費100多個小時到水中拍攝這種小魚,並掌握了它的日常活動路線。「我們都很喜歡這隻豬齒魚,給它取名珀西。有時,它會向沙子吹氣尋找蛤蜊,有時會搶奪其它魚的獵物,不過它總是直接遊回我們所說的它的城堡。」《一個海洋》一集的助理製片人雷切爾·巴特勒介紹,在《藍色星球2》拍攝之前,還從未有人在大堡礁拍到過魚類使用工具的情況。目前已知的只是2011年有過這一行為的相關科學記錄,就連在蜥蜴島長期生活的亞歷山大·威爾博士也從未見過這一現象。「珊瑚礁中生活著許多魚類,它們每天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所以如此不可思議的行為居然被長期忽視,也許根本不足為奇。」

  執著

  群鯨圍獵,攝製組必須要向大自然尋求線索

  「大自然派出海鷗擔任信使。」當埃裡克·坎通納提到海鷗會跟在拖網漁船後面尋找魚時,許多人還笑話他,不過他的說法是有理論基礎的。如果漁船的拖網裡面有鯡魚時,海鷗確實會跟在後面,所以鯡魚會引來虎鯨,然後是座頭鯨。兩年來,製片人喬納森·史密斯也曾根據此理論跟蹤鯡魚群,以及虎鯨和座頭鯨的行動。他曾經藉助循環呼吸器(一種美國前軍事潛水器材,在它的幫助下,拍攝人員的潛水從45分鐘延長到了3個小時),潛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也曾經跟蹤鯡魚從北極的開闊海域進入峽灣,可是當時攝製組沒能明白鯡魚群早在一年前已經離開,隨之離開的還有鯨魚。

  這回拍攝將是史密斯最後的機會。攝製組駐紮在北極圈內偏遠荒涼的溫格索亞島,那時正值11月,太陽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會晚20分鐘,白晝短得要命。攝製組一路向北駛入開闊海域時,史密斯已經和許多聯絡人取得聯繫,其中包括挪威虎鯨調查部門的科學家、漁民和嚮導,他們早已各自乘船出發了。攝像師特德·吉福德也配備了輔助工具,在陀螺穩定臂上放置了1000毫米長鏡頭,這樣在幾公裡外就能觀察到聚集的海鷗。他還負責掌管航拍攝像機,就算船體劇烈晃動,鏡頭仍舊會保持穩定,而且能夠慢速拍攝。全世界共有5到10臺這樣的航拍攝像機,它們最初是為美國軍方設計的,如果沒有特別安全許可,它們是不能從一個國家帶往另一個國家的。船長託雷安裝了一個程序,以便監測海上交通狀況。坎通納的理論表明,有船和海鷗就代表有鯡魚,有鯡魚就代表有虎鯨。座頭鯨是最後出現的變量。攝製組只要萬事俱備,加上光線和少許運氣,就有機會拍到座頭鯨張開大嘴進食的畫面。

  然而,10天過去了,攝製組一無所獲。船上可能只有史密斯還保持著樂觀,「通常我們到現在早該看到大量虎鯨了,只要海洋生命樂意幫忙,我們就能拍到想要的畫面。」等待在第11天有了結果。先是虎鯨。他們通常喜歡三五成群地外出活動。攝製組朝著它們的方向緩慢前進,途中又發現了另一群主角——座頭鯨。

  突然在卡爾德峽灣,放眼望去到處是虎鯨修長的身影滑過水麵,同時座頭鯨一個挨一個地上下起伏,史密斯非常興奮:「它們要開工了。」話音剛落,小魚開始躍出水面,整個海面就開始沸騰起來。 然而,36噸重的座頭鯨凌空躍起,鏡頭裡駝背鯨的血盆大口只佔據了畫面,然後又重新鑽入水下。

  船長調轉船頭。當海面出現銀色亮光時,鯨的身影再次向船頭靠攏。這次攝影師特德早已做好準備,鏡頭正好對準目標。當這條鯨躍出水面時,魚群開始驚慌逃竄,隨後座頭鯨衝出水面,張大嘴巴將獵物吞入腹中。接著伴隨著一聲巨響,它巨大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海洋深處。這是《藍色星球》第一次拍到這樣的捕獵行為,是前所未見的科學發現。

  悲傷

  見證海洋危機 最痛心珊瑚白化

  《藍色星球2》還介紹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海洋危機。例如,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塑料製品,現在廣泛出現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甚至包括北極的冰層中。據估計,每年倒入海洋中的塑料製品高達800萬噸。這就相當於每分鐘將一輛垃圾車的垃圾倒入海洋,或者在世界上每2.5釐米的海岸線上丟棄五個裝滿塑料的食品袋。因此,「攝製組只要看到海上漂浮的塑料,都會收集起來,有時是在拍攝之後,再從海洋中收集塑料製品。」總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說。

  最令人痛心的是珊瑚白化問題。2016年,大堡礁的海水溫度升高,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足以對珊瑚造成毀滅性影響。當海水變暖時,珊瑚會出現白化現象,迫使那些原本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顏色的微生物離開珊瑚,結果導致珊瑚白色的骨骼全部裸露在外。當時,厄爾尼諾事件導致海水溫度上升,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當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時,攝製組安裝了一臺固定攝像機來監測事態的發展程度,結果是毀滅性的。受觀測的珊瑚礁大約90%的分支珊瑚出現白化並且死亡。《藍色星球2》攝製組在蜥蜴島親眼見證了發生在大堡礁的情況,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

  每個故事都凝結了攝製組的耐心、勇氣以及對科學的執著。「在拍攝這個系列節目時,最吸引我的就是我們始終衝鋒在科學前沿。我們不是單純地報導這些科學故事,而是在幫助探索新的科學故事,目前至少有15篇科學論文都是以我們拍攝的畫面作為研究基礎的。」詹姆斯·霍尼伯內說,「這不僅是我們這次拍攝的主題,同時也是整個《藍色星球2》系列的主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藍色星球2》幕後:水下拍攝6000小時
    時隔16年強勢回歸 記錄海洋的同時探索新的科學知識  《藍色星球2》的幕後:「記錄與海」的「第二次握手」  2001年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可以算是全世界探索海洋的自然紀錄片的「開山鼻祖」,豆瓣評分9.5。
  • 4年製作、6000小時水下拍攝,豆瓣9.9高分的BBC《藍色星球2》的幕後...
    參考資料:wetpixel、bbc、Roger Munns博客 翻譯:雪梨貓4年製作、125次考察、39個國家的訪問、6000小時水下拍攝、1000米探測深度,7集的《藍色星球2》為觀眾展示了新的故事,用壯觀的新坐標和非同尋常的動物行為,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和了解海洋的神奇與魔力。
  • 丹麥「國家水族館」——藍色的星球
    那麼,作為童話世界的追隨者,我們便開始追隨最先觀賞的海的女兒的腳步,追隨那條美人魚的蹤跡,去看看她的海洋世界。沒錯,今天的旅程就是丹麥國立水族館。接下來,旅程開始了。1、 五瓣風車在北歐國家裡,你從沒想過哥本哈根國家水族館是聖母院最大的水族館。離哥本哈根機場不遠。所以第一次或最後一次去丹麥是去水族館。
  • BBC新紀錄片《藍色星球2》怪魚:身上長腳 在海中自如走動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期,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帶領人們深入藍色海洋,探索未知海洋的奧秘。日前播出的一集節目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奇怪的魚類,其身上長有一隻「腳」,並能在海中自如走動。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你該看看《藍色星球2》
    英國廣播公司 ( BBC ) 和騰訊視頻聯合推出的紀錄片《藍色星球 2》才播出2集,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達到了近乎滿分的9.9。   如果說《藍色星球2》的第1集是流著淚看完的,本周一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的第2集《深海》則是全程張著嘴看完的。
  • 《復仇者聯盟4》被刪除的幕後照片顯示驚奇隊長也去了沃密爾星球
    為了收集到所有的無限寶石,鷹眼和黑寡婦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前往沃密爾(Vormir)星球尋找靈魂寶石。在沃密爾星球上,兩人知道了拿到靈魂寶石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一點,作為觀眾我們早在《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裡就知道了,但當時的鷹眼和黑寡婦不並不清楚。
  • 《寵物星球》幕後BOSS揭秘
    《寵物星球》是天秀網絡自主研發的一款回合制網頁遊戲。以寵物為主,所有人物角色均輔助寵物成長交互的新穎網頁遊戲。《寵物星球》上所繁衍的大部分生靈是友好的,善良的,樂意與玩家共生存的,但也不乏一些邪惡的存在,它們意圖破壞星球上的和平,把整個寵物世界籠罩在自己黑暗的統治下。那麼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來了解一下那些站在幕後的黑暗巨頭們。
  • 深圳海洋奇夢館展開「藍色星球認養計劃」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何俊)2018年4月2日是第十個國際自閉症日,當天上午,深圳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招募了10名自閉症孩子與10名普通孩子,在海洋館館長的帶領下認識海洋動物,了解地球這顆藍色星球,開展了「藍色星球認養計劃」。活動以1+1的形式共同認養海洋動物,用繪畫或者文字的方式記錄下動物的信息、給予祝福。
  • 抖音藍色海黑色河是什麼歌 張有道《藍色海黑色河》歌詞完整
    近日,在抖音上面有一首特別火的一首歌,其中的一句歌詞是「藍色海黑色河」,這是首什麼歌呢?據了解,這首歌的名字是《藍色海黑色河》,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演唱者及歌詞完整版介紹。  1、抖音藍色海黑色河是什麼歌  這首歌名叫《藍色海黑色河》,是由張有道演唱的。
  • 巴西薩爾瓦多海灘發現藍色海蝸牛
    【南美僑報網訊】上周,一名救生員在SALVADOR市的JAGUARIBE海灘上發現了一隻藍色海蝸牛。民間俗稱它們為「藍龍」。它們的主食是海洋微生物,對人類沒有危害。據環球資源保護研究所稱,這是第一次在該州海灘上發現此類動物。最近幾年裡,在大西洋中出現「藍龍」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但是在巴伊亞州沿海還比較罕見。
  • 《星球大戰8》劇情細節曝光 楚巴卡才是幕後黑手!_遊俠網 Ali213.net
    一份來自日本的宣傳資料可能洩露了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劇情。  外媒StarWarsNewsNet發現了一張來自日本的宣傳單(經網友Niamor翻譯,IGN譯者驗證),宣傳單上說道:  「星球大戰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真相將很快揭開
  • 《星球大戰7》幕後黑手曝光 帝國皇帝絕地重生
    近日,關於《星球大戰7》有猛料放出,根據外媒latino review透露,他們從兩個不同的消息來源處得知,將有一個前作中的反面角色回歸新三部曲,那就是帝國皇帝帕爾帕廷。
  • 超萌標誌白手套:喵星球禮儀兵雪鞋貓丨喵星球
    其實地球不叫地球,而叫喵星球。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統治星球的貓咪們施魔法讓我們產生的幻覺。
  • 為守護藍色海洋,大鵬少年變身「海洋工程師」
    日訊(記者 凌安兒)7月15日,2019年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40名愛海少年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沙灘垃圾記錄員和海洋生物觀察員,完成一次知海、親海的研學之旅。……活動走進科芙海洋研學吧,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大家走近各類海洋生物標本和海馬、珊瑚和紅樹等三類海洋生態模擬缸,通過觀察和記錄,認識海草床、珊瑚礁和紅樹林等三大海洋生態系統,並觀看《守護南海珊瑚林》《藍色星球》等紀錄片,共同探討人類要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做什麼……課堂上,大家還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溫度計、鹽度計、PH測試紙和氨氮測試盒等工具,分組對較場尾、金沙灣、
  • 資陽市民發現藍色蜥蜴 16年來該市第二次發現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市民發現的「藍色蜥蜴」&nbsp&nbsp&nbsp&nbsp爆料人:背部黑白條紋相間,藍色尾巴的動物到底是啥?
  • 【藍色星球Ⅱ】他們花幾個月跟拍一隻章魚,目睹它差點被鯊魚吃掉
    rlyl   一隻機智勇敢的章魚   Editor:rlyl  延伸閱讀:  【藍色星球
  • 韓劇李敏鎬《藍色大海的傳說》:就算你不記得我,我依然愛著你!
    韓劇《藍色大海的傳說》,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劇,影片充滿奇幻色彩,全智賢飾演的人魚公主遇到了都市「福爾摩斯」騙子李敏鎬,為了適應陸地生活所發生的故事。藍色大海的傳說故事起源於漢文學家柳夢寅寫的民間故事集《於於野譚》中的人魚傳說改編,1598年在江原道的歙谷縣有位名叫金聃齡(李敏鎬飾)的縣令在赴任途中借宿於梁氏的旅閣,梁氏帶他觀看自己抓到的美人魚(全智賢飾)。
  • 如何訓練小型貴賓犬握手?
    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
  • 都知道八公山是豆腐發源地,卻少有人知它是「藍色星球」生命之源
    但是我們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八公山還是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這裡有形成於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是由大小四十餘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餘平方公裡,主峰海拔241.2米,這裡分布著晚前寒武紀和寒武紀的沉積地層,蘊藏著眾多的自然界的秘密。在八公山麓曾發現了形成於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也是世界公認的發現的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除此之外,在2000年由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距今300多萬年古猿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 藍色的深海婚禮,藍白的平穩安心,如宇宙般經轉千年亦不變
    流浪整個宇宙,你是我堅定不移的星球,你是專屬於我的小小光點。最初我並不在意,不過是一個眼神,一次相擁的微笑,一次頻道的共振,直到每分每秒都會想你,我才知道原來你早已在我心裡。色彩搭配幽幽藍色,如同浩瀚宇宙,無限的廣袤無垠,一條乳白色亮帶跨越星空,祝福新人的愛情,如宇宙般經轉千年亦不變。主舞臺不同層次的藍色將婚禮打造成銀河系既視感,表達愛的永恆。婚禮吊頂豐富奇異,線條的流蘇、膨膨的球體,還要極具藝術感的管道,天馬行空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