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你該看看《藍色星球2》

2021-01-08 網易

  英國廣播公司 ( BBC ) 和騰訊視頻聯合推出的紀錄片《藍色星球 2》才播出2集,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達到了近乎滿分的9.9。

  如果說《藍色星球2》的第1集是流著淚看完的,本周一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的第2集《深海》則是全程張著嘴看完的。在黑科技的幫助下,16年前《藍色星球》第一季中提到的令我們充滿了好奇的「完全不依賴陽光的新生態系統」,在《藍色星球2》第2集中得以清晰呈現。

  攝製組的潛水艇沿著冰山的壁慢慢下潛到海底,吱吱嘎嘎的聲音表明它正承受著粉碎性的壓力,從幽暗的黃昏區到死寂的午夜區,光線逐漸消失殆盡,水溫降最低。一片永恆的黑暗、靜謐與極寒讓人誤以為這是荒蕪之地,然而當潛水器打開燈光,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部真正讓所有的語言甚至想像力都黯然失色的怪奇物語。

  內心忍不住驚呼:WTF,我這是看了一部外星怪物入侵地球的科幻大片嗎?

  不,這些深海生物比你看過的任何科幻片中的怪物或者外星人都更為科幻更為特效,看完就覺得人好像也沒啥了不起的。

  通體耀眼紅色頭頂卻有一縷火焰藍的鬥雞眼魷魚,它的兩隻眼睛居然一大一小一黑一綠一隻始終朝下看,一隻始終朝上看,黑暗中它一直在暗中觀察吧,這樣一想心裡毛毛的。

  一隻嘟著嘴眯著眼好像沒睡醒的後肛魚,它的腦子竟然是透明的,裡面好像長著兩片透明的綠葉,就是《瘋狂動物園》裡閃電一樣的存在啊,也太萌了吧。

  當你還沉浸在這個小透明萌萌噠的樣子中時,美洲大赤魷揮舞著長滿強有力吸盤的觸手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一巴掌吸在鏡頭上,我的心都跟著畫面一起顫抖了一下。說最喜歡吃辣炒魷魚的朋友們小心了,這些魷魚身長2米體重100斤,分分鐘把你吃了。

  避開了那隻魷魚,突然,一條亮著三排燈泡的傢伙悄無聲息地從你背後划過,猛地一咧嘴露出滿口尖刺般的牙齒,嚇得人簡直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怪物難道不是異形的母艦嗎?

  才從異形的恐嚇中回過神來,又冒出來一隻長腳的紅色怪魚,在泥濘的海床上走動,攪起一陣煙霧。希望這套紀錄片推出AR版本的朋友們可能會被嚇死,因為這種鮟魚身長可達3.66米,它嘴巴一張一合,你就沒了……

  除了令人顫慄的怪奇,這裡也有讓人敬畏的美。

  水下1000米的午夜區裡,美麗生物在一刻不停地燃放煙花,恐嚇捕食者,求偶,交流信息,這或許才是地球上最美的語言吧。

  高清微距攝像機拍攝到的海綿美得如夢似幻。

  一些透明幽藍的小蝦寄生在海綿裡,除非在他們極其幼小的時候被水流帶出海綿複雜精巧的結構,否則終其一生也不能離開。而他們一旦出去往往很快就會被其他生物吞噬,這白色的宮殿既是他們的美麗屋,也是他們的牢籠。

  而在深海裡巡遊的那隻海參,美得仿佛擁有神奇魔法,分明是北歐神話裡的海妖啊。

  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即使把喜馬拉雅山峰放入其中都會淹沒其中。曾經我們以為那裡空無一物,實際上就連這裡也有生命的奇蹟:這隻看起來軟綿綿吹彈可破的海星,它所承受的壓力相當於把50架噴氣式客機全壓在他們身上。那一刻覺得我們人類真是弱爆了!

  能夠如此清晰地看見這些奇蹟的我們是何其有幸。

  為了展示人類已知世界的邊緣,攝製組在長達4年的拍攝過程中,遍訪39個國家,足跡幾乎踏遍全球所有大陸和海洋,深及南極冰蓋下1000米深的海底,僅水下拍攝時長就達到6000多個小時。

  這些意義非凡的挑戰伴隨著極大的危險。

  製片人奧拉·多爾蒂和攝製組駕駛著潛水艇下潛到了1000米深處,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把潛水艇開到南極深海的海底,她在那裡呆了500多個小時,有一次潛水艇受到了低溫影響,「在450米的水下,潛水艇突然漏水了」,而返回海面需要45分鐘,萬幸的是駕駛員花20分鐘找到了漏水原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拍攝鯨落這一現象(鯨魚的屍體供養出一個長期而宏大的生態),攝製組乘坐小型潛水艇在大西洋某處下潛了700多米。正在大快朵頤的鯊魚認為潛水艇是來搶食的威脅,瞪圓眼睛猛烈撞擊潛水器的玻璃窗。

  然而攝製組甘冒這樣的風險,絕不僅僅是為了向人們展示無與倫比的視覺衝擊。

  第2集的最後向我們展示了大西洋的一個海底熱泉,它被命名為「失落的城市」,組成所有生物最基本的分子碳氫化合物在這裡不斷形成。我們相信,40億年前,生命就誕生於這些海底熱泉。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我們認為生命起源於蔚藍的深海。然而人們太過自負,對所來之處缺乏敬畏。

  就在前兩天,關於白鱀豚物種滅絕的文章,引起了輿論對白鱀豚的關注。對此,科學家的說法是白鱀豚處於2007年宣布的「功能性滅絕」,數量非常稀少,以致於自然條件下失去了繁殖能力。還有那條在加拿大被釣起來的魚,被人們丟棄的塑膠袋攔腰截斷仍然不可思議長大。你能想像自己從小就被戴上這樣的枷鎖嗎?

  《藍色星球2》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在豆瓣上給喜歡這部紀錄片的觀眾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講述了自己在此次拍攝過程中所目擊到令人痛心的死亡——

  「我們安裝了一臺固定攝像機來監測事態(珊瑚礁白化)的發展程度,結果是毀滅性的。受觀測的珊瑚礁大約90%的分支珊瑚出現白化並且死亡。《藍色星球2》攝製組在蜥蜴島親眼見證了發生在大堡礁的情況,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

  他也提到《藍色星球2》講述的故事和許多現實問題息息相關——

  「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塑料製品,現在廣泛出現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甚至包括北極的冰層中。據估計,每年倒入海洋中的塑料製品高達800萬噸。這就相當於每分鐘將一輛垃圾車的垃圾倒入海洋,或者在世界上每2.5釐米的海岸線上丟棄五個裝滿塑料的食品袋。」

  隨著《藍色星球2》每周一18:00在騰訊視頻的播出,一共7集的紀錄片或許會帶給你更直觀的觸動。

  對於那些慣於把自己放在食物鏈頂端人們,從這些神奇並奮力求生的生物身上或許會認識到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萬物皆偉大萬物同渺小。所有的生命都理應被善待,否則我們真的就只能在紀錄片中看見他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人類可以站在「食物鏈」頂端,全憑自己的科學理論嗎?
    然而,從以研究人類社會為主的社會科學,到以研究有機界和無機界為主的自然科學,都說明了人類(數百萬年的演化歷程)和所謂的意識(比如,我們認為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其實都只不過是自然在經歷了漫長時間演化之後所得出的最高產物。因為,人類的所有生產活動其實都在自然界中進行,包括所有科學理論的形成。
  • 論體能,人類完全被虐,為何能屹立食物鏈頂端?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不是最強壯的動物,論體能、力量、敏捷,人類幾乎排不上號,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人類已經成為了食物鏈頂端,這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智慧嗎?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在地球上生活的眾多生物中,由於人類有著強大的能力,而且在各方面相對來說都優於其他一些生物,因此長此以往,就讓我們產生了這樣的一個意識,那就是我們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真的在食物鏈的頂端嗎?
  • 假設突然把人類按1:100縮小,人類還可登上食物鏈頂端嗎?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自誕生以來,就一直站在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雖然說人類的肉體其實很脆弱,自保能力也極差,沒有像蛇一樣的毒液,沒有像老虎一樣的獠牙,也沒有像鳥類一樣的翅膀,這也是為什麼人類一旦陷入荒郊野外就會面臨生命危險的原因。
  • 處在食物鏈越頂端,種群數量越少?為什麼人類卻有70億人口呢?
    在地球的動物界,75%的物種是昆蟲,據說世界上螞蟻的總重量和人類的總重量相當。有意思的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往往被認為比昆蟲更高級,而昆蟲經常處在食物鏈底端,它們以植物為食,躲避哺乳動物和鳥類。然而,處在食物鏈頂端的獅子、老虎,以及各種猛禽不用擔心被吃掉,但是它們的數量往往少得可憐,經常成為瀕危物種。一種簡單的解釋是,這些猛禽和猛獸的繁殖能力太弱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動物,沒有競爭對手,繁殖能力反而更弱呢?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還會進化嗎?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進化論的原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擇的是「基因」,由於人類基因工程出現,我們已經不再需要進行適者生存,人類已經進化到智慧化的時期,並且已經成為地球的主宰,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所以不需要因為生存環境的原因再進化。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用擔心被淘汰,我們甚至可以改變環境,改變地球。
  • 10個冷知識:嚴格意義上講,人類並不是食物鏈頂端生物
    10個冷知識:嚴格意義上講,人類並不是食物鏈頂端生物食物鏈10.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數量稀少如果單純地從生物角度來看,人類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食物鏈頂端生物,如果將食物鏈分為5個等級,代表最低端的生產者,5代表頂端的掠食者,那麼人類大概能排名在2.21,也正是因為人類等級不高,所以才能產生如此龐大的人口,那些真正的頂端生物,數量往往是很少的,如藍鯨、老虎等。
  • 人類是如何爬到食物鏈頂端的?其中最大的轉折點是什麼?
    但是,早在250萬年前就存在在地球上的非常類似人類的生物,卻是一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生物,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和我們一樣懂得愛和玩樂,能夠建立起親密的友誼,也會爭權力、爭地位,但是他們當時對整個地球來說無足掛齒,對環境的影響並不比螢火蟲和水母大。那人類是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爬到食物鏈的頂端的呢?其中最大的轉折點是什麼?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這就能看出來明顯的不同之處,鬣狗是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會錯過任何的食物,有的時候腐肉也不在話下。食肉動物和非食肉動物它們在食物鏈上所處的等級都不相同,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環當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基礎數量充足,每天都在不斷地吃草,把這些來自於太陽的能量向食物鏈上級傳遞,它們的存在仿佛天生就是為了供養食肉動物的,數量非常多,怎麼吃都吃不沒。
  • 老虎、獅子等大型猛獸處於食物鏈頂端,為何反而更容易滅絕?
    如果你有觀察過食物鏈上的動物,你就會驚奇的發現,那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現狀大都不太好。像老虎、獅子、獵豹這些動物的整體數量都在減少,可它們是動物界裡令其它動物聞風喪膽的霸主,本該不愁吃喝,為什麼這些大型猛獸反而更容易滅絕呢?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剛出生時就大哭?而其他動物卻異常動靜
    人類一直是被稱為萬物之長,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我們,當今世界上已經沒有天敵能威脅到我們的生存。但是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什麼胎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嚎啕大哭,而其他動物卻異常安靜,很快就結束了。人類幼崽出生時,吸收的營養都是用來發育大腦,而動物的幼崽全用來發育身體,這也是為什麼動物的體格要普遍比人類幼崽發育較快的原因,它們不需要大腦,只需要體力,而人類卻恰恰相反。
  • 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科學家提到了它,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人類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因為人類可以創造武器,修建了安全又美觀的房屋,並且會做各種各樣的美食,許多動物見到人類就會轉身逃跑,又因為濫殺濫捕,不少動物已經滅絕。,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可人類真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
  • 你在「食物鏈」的哪兒?
    原始哺乳動物有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就只有原始人猿進化成了人類?其他哺乳動物為什麼只得到少數的進化?或者說為什麼只有人類得到了迅速進化?當初和我們祖先一樣的原始人猿為什麼沒有再一次得到發展?原本和我們祖先一樣的人員,他們的後代和現在的人類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而那些猴子雖然說不是在最底端,卻還是逃不過被安排的宿命。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人類只吃食草類型的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會如此呢?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4/5) "← →"翻頁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 →"翻頁
  • 人類真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專家指出一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是地球上食物鏈的頂端。當然,後來因為食物資源不足,恐貓被迫進行遷居。直到後來,恐貓定居在南非大路上,和人類的始祖南方古猿一同生活。當然,現在的貓比之遠古的恐貓來說,自然是雲泥之別,也再不會對人類造成什麼群體上的滅絕危險。不過,當你凝視貓的雙眼時,仍然要小心來自這神秘背後的未知。
  • 食物鏈頂端的東北虎,現在危在旦夕
    古至今,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了很多的動物,有很多非常兇猛,也有的會比較的溫順,在最早的恐龍,然後再到現在的霸主老虎等等,它們都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之一,而他們一般都是以獵殺其他的動物來為自己填飽肚子,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在這個世界裡面生存下來。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它們是誰?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稱王稱霸數萬年了,隨著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能量越來越大,地球都快放不下了。那麼人類還有什麼天敵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些這個問題。任何動物都有天敵,人類是動物,當然也不例外。在生物界,人類似乎早就處於食物鏈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