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王磊:少向商家收錢,多給消費者貼錢

2021-01-08 36氪

餓了麼和口碑宣布合併2個月後,第一次對外發布新年合作計劃。

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在一場商家懇談會上表示,口碑和餓了麼宣布,接下來將推出以「全套數位化升級方案」和「切實降低服務費率」為核心的商家扶持政策,未來一年將幫助100萬本地生活服務商家實現數位化升級,為100萬商家新上線連接網際網路,並推動100萬新就業。

王磊表示,阿里將這個方案命名為「暖冬計劃」:「我們要用實實在在的賦能和實實在在的讓利,幫助全行業過一個實實在在的暖冬。」

同時讓利B端和C端的「暖冬計劃」

在懇談會上,王磊主要從商戶和消費者兩個方面介紹暖冬計劃的具體內容。

首先,在商戶方面主要和口碑開啟商業化道路相關。

2015年,口碑曾提出3年內不收商戶佣金。免費策略曾令口碑賺取大量商戶的好感,也令口碑在到店市場迅速規模化。數據顯示,2017年一年,口碑在到店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55%。

3年期限已過,羽翼漸滿的口碑開始思考商業化的問題,不過為了持續吸引商戶入駐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口碑仍然採取了較為保守的商業化策略,首先通過低費率策略穩住平臺的商戶。

王磊表示,口碑雖然最近正在進行商業化嘗試,但對商家的收費最低仍然是競對的五折。他還透露,2017年阿里平臺GMV5萬億,但營收只有兩千多億,如果扣掉阿里雲等基礎服務費,整個集團的交易扣點實際還不到4個點。但現在美團等競對則高達13個點。

針對美團近期還在上調費率事件,王磊認為,這是不健康的扣點方式:「它的外賣增速在降,扣點在漲,這不合邏輯。」而阿里希望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來調整費率。

然而,一個問題是,即使阿里已經給出低於行業水平的費率,不少商戶還提出自己在平臺抽傭上還面臨「保底分成」的困境。

這個困難尤其體現在低客單價的商戶身上,吉祥餛飩副總裁表示劉永開提到,平臺仍然存在保底分成,每單在4元左右,但是餛飩等小食的客單價一般只在十幾元,要拿到優惠的費率則需要達到20元一單,這導致吉祥餛飩基本享受不到KA的費率。

王磊認為,與抽傭相比,外賣實際成本最高的仍然是物流服務,而這個部分則基本是阿里在承擔。此外,新公司也正在做B端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比如為商戶提供供應鏈和貸款等金融服務。

此外,正新雞排董事長還在會上表示:「我們主要賣雞排,客單價只有十六七塊錢,但目前的感覺是,投入大,利潤率卻比到店低很多。外賣在營業額中的佔比也不高,僅10%左右。流量競價的轉化率也很低,沒有達到預期。」

對此,王磊認為利潤率低、轉化率低則是產品的營銷規則的問題,餐飲商家現在還處在很落後的流量的玩法,還沒到數位化的程度。「之前簡單用流量驅動,造成了行業缺乏精細化運作和創新,基礎設施薄弱,限制了長遠發展。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拿著筆記帳」。他說。

王磊認為,一個解決辦法是平臺提供更加精準的營銷服務,但這也需要商家的數位化程度提升,這也是為什麼阿里要提出幫助商家進行數位化的升級。

在明確表示阿里不會增加費率的同時,王磊也對美團等競對的做法作出評價。

他認為,競對可能有些壓力,但是阿里認為這個行業還應該有更好更快的發展,而不是更早割韭菜。他透露:「餓了麼費率我們不會漲,我們要想辦法怎麼把效率提上去,怎麼把服務創新這些東西做好,而不僅僅靠費率。粗暴地收流量稅不是長久之計。」

除了降低費率,據悉,今年春節前,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還將聯合螞蟻金服,推出專門的「暖冬商戶貸」——單個商戶最高可以貸款20萬,平均可貸款額度比平時提高近100%,惠及商戶數量超過100萬。

不止要讓利商家,阿里同時在消費者端也會持續加大力度投入。

王磊表示,按照目前的用戶增速和需求來看,補貼還將持續上漲。此外,要讓C端用戶更多使用口碑和餓了麼,不僅僅只做紅包補貼這樣的打法,還要對消費者進行分級。

以餓了麼星選為例,王磊表示,阿里將針對商家分群,但絕不是做一個所謂高端的餐飲品牌。而是需要進行消費分級,願意吃正餐、吃好一點的消費者可以使用選星選,而願意繼續進行即時消費想吃吃餛鈍雞排也很好。王磊再次強調,「我們現在是要把消費者和商家分開,我們仍然會加大消費者的投入,但不是現在忙著找商家提高扣點。」

阿里系在本地生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和願景

王磊在懇談會上透露,目前新零售板塊的數位化率已經達到了57%,而本地生活只有10%。

暖冬計劃也提出了要幫助外賣商家進行數位化升級。不過,由於市場缺口大,本地生活服務商們幾乎都瞄準了這個機會。

美團點評創始人兼CEO王興也在去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科技企業不要想著顛覆線下企業,而要融合發展。而美團會幫助傳統商家數位化。

這麼看來,兩大玩家都將數位化作為自己的賣點,那麼阿里系的競爭力又在哪裡呢?

王磊認為主要是三個維度。在數據的體量上,阿里和競對不在一個維度;在運營體系上,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日常還是過節,阿里積累的經驗和競對不在一個維度;在背後的經濟體力量上,阿里和競對也不在一個維度上。

不僅面臨著行業數位化的競賽,趁著本地生活服務興起的東風,多年不變的到店市場也引起了各大玩家的注意,不少玩家跨界進入這個行業。抖音開始和商家聯合發券,而微信也開放了附近的餐廳功能。口碑的對手似乎越來越多,壓力也隨之大增。

但在王磊看來,這是件好事:「越多人越好,越多競爭越好,因為競爭能夠創造有創新,沒有競爭不會有創新,就算整天喊著有創新,現在這個行業不是玩家太多,而是玩家太少。」

他還透露,阿里在不少地方碰到獨家的壓力,但這是一個不尊重客戶的玩法:「你上餓了麼就多扣幾個點,不上就維持二十個點,我們覺得這是非常惡劣的玩法,就是因為玩家太少,商家沒得選。」

王磊還提到了競對發起的惡性競爭:「我們介紹一個商戶,商戶說你們在我這個地方市場份額不大,競對給我穿小鞋,我們不好上,甚至有的商戶改一個名字算了,這個行業玩法太少。到店之前那麼多年沒有什麼變化,最近有一些變化,最近有直播,我巴不得這些人都來玩,來的人越多越。」

阿里的盤子很大,從實物電商到娛樂再到本地生活,外界開始提出疑問,大文娛至今也沒能和集團徹底融合,本地生活服務業務會走大文娛的老路嗎?

王磊認為,這個擔心很多餘:「本地生活它太像電商了,跟你在淘寶買的東西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把菜品變成了商品,商品變成了菜品。物流由兩天一天的物流變成半小時的物流,確認收穫、支付寶付款給好評。」

他還表示,在進入阿里體系後,口碑本身定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前口碑更關注交易筆數和GMV,進入阿里體系之後則更多關注商業場景。

王磊還表示,往後走一段時間,這個行業還將發生新的變化:「這個模式跟電商還會有不一樣的玩法,我認為現在還處在早期,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有可能找到本地生活服務比較有特色的運營方法,未來三年能夠把電商這套東西玩出同樣的水平。 」

基於這個背景,餓了麼和口碑是否能夠效仿淘寶等平臺孵化淘品牌,孵化出包括代運營的之類的亞生態?

王磊承認,代運營很火,但還是電商的玩法。而且招人很難,因為年輕人覺得餐飲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他提到,外賣導致供應鏈的變化也很多,例如很多品牌做外賣的做法跟做正餐的玩法變得完全不一樣,開始標品化,開始小包裝化,這些東西特別多,在他看來,這都是比較好的生態。

有好的就有不好的,他認為不好的生態是,比如什麼事情都自己做。比如競對大肆鋪設POS:「他們送,讓人家做POS的廠商怎麼活,對於他來說是綜合的,把生態裡面做POS的都逼死了。競對這樣的好處是標準化的速度快,壞處是平臺做的沒有那麼好。」

目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已經開始逐漸過度到下半場。

上半場的競爭仍然是網際網路電商模式的繼續。王磊覺得,這和之前沒有不同:「還是導流,然後收流量稅,包括商業模式都沒有跟上變化,還是用的電商的模式。大家習慣搭一個平臺,然後開始做營銷,搞流量,這是最快的方式。」

而到了下半場,王磊認為,增速放緩、人口紅利結束,本地生活服務的整個結構變化到新階段,不僅僅是商戶結構的變化,還是技術的變化、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

1、技術的變化,比如門店數據要上雲,就需要用到POS機。

目前很多POS的廠長,因為降維的打法這些都活的不太好,這主要是因為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很多想做的營銷,除了做滿減、折扣,五折券,很多東西沒有辦法做,因為不清楚客單價。

2、消費結構的變化,外賣餐飲增速放緩了,但新零售增速非常快,所謂新零售就是非餐飲品類,比如商超、水果、買菜、鮮花、藥品等,這些也是外賣行業新增的一些配送品類。而這些品類也導致配送時間發生了變化,這令本地生活的物流服務也開始變化。在物流方面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很多做正餐的商戶開始考慮做外賣。

3、人口結構的變化,最近三年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真的比想像中熱鬧很多,餐飲其實不受大宗商品影響的,餐飲反而更熱鬧,這或許也是口紅效應的一種。鄭州、貴陽,可以說也到了該升級的階段。

據王磊的說法,合併僅兩個月,目前餓了麼和口碑兩個公司的整合以及跟集團的對接,包括口碑整個業務方向、和餓了麼的融合都已經確定,新公司的logo也在討論中,一些技術開發還在持續過程當中,大家很快可以看到有實質性升級的本地生活服務。

他還透露了集團更長遠的目標:期望到2036年成為初步建成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一億就業機會,一千萬家盈利的企業。而一千萬的盈利企業,其中有五百萬商家可能是來自本地生活。

相關焦點

  • 餓了麼CEO王磊:餓了麼和口碑會對商戶多減負,對用戶多補貼
    去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王磊迅疾受命,接手剛被收購來的餓了麼。肩負著將其融入阿里的重任,王磊上任後迅速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僅僅半年後,口碑也被納入王磊麾下,自此,餓了麼與口碑合併後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登上歷史舞臺。 王磊無疑是故事的主角。 王磊原非「局外人」。
  • 餓了麼商家聯盟成立 首推平臺不漲點 商家不漲價
    7月13日,餓了麼品牌升級後第3天,在安徽合肥老母雞家園即中式快餐全國榜首老鄉雞的總部,餓了麼和老鄉雞、百勝集團、華萊士、Tims coffee等一眾平臺上的知名餐飲企業聯合宣布成立阿里本地生活商家聯盟(以下簡稱「商盟」)。此次商盟的成立,再一次展現餓了麼數位化賦能平臺商家的決心和布局。後疫情時代,如何快速找到出路,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成為眾多商家考慮的首要問題。
  • 餓了麼重大升級!網友:可以點王一博嗎?
    「一方面,即時配送已經成為同城生活的剛需,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商家也意識到,數位化能力已經成為餐飲和零售行業的必備技能。」王磊表示。相較於此前的品類拓展,此次全面升級的確是全方位的。除了加碼本地零售快送,餓了麼也想讓人們的生活圈變得更有趣好玩。
  • 本土餐飲商家包攬餓了麼雙12會員增速前三
    會員成餐飲商家增長新支點這個雙12中,麥當勞、德克士、西貝莜麵村等34家品牌再借餓了麼超級會員推出聯合福利:購買餓了麼「超級吃貨卡」後,用戶可以同時授權成為品牌的會員,獲得這些品牌專享優惠權益。餓了麼此次披露的數據顯示,在餐飲業數位化轉型大潮中,會員運營已成為商家增長新支點。
  • 玩套路的餓了麼掉隊了
    就像餓了麼CEO王磊所表示的,餓了麼希望通過全面升級來服務消費者的「身邊經濟」。所以我們會看到,餓了麼通過短片向用戶傳達的另一個重要信息:它並不只有送餐業務,而是已經從一個外賣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服務平臺。
  • 大戰前夜:美團上市,口碑餓了麼「合體」融資
    餓了麼CEO王磊曾說,「本地生活對阿里是非常重要的入口,阿里從實物電商到數字電商(大文娛),再到本地服務電商,是一脈相承的事。阿里所有都圍繞消費者和商戶的商業網際網路化,只是場景不停在變。」相較於淘寶+天貓構建的阿里電商王國,餓了麼+口碑更像是本地生活領域的「小阿里」。還在成長期,但是代表未來。如果說當年的O2O是高額補貼下的冷兵器戰爭,這將是一場核武器爆發的終極戰事。
  • 餓了麼、美團這麼火,為什麼商家卻不願加入?
    餓了麼、美團作為外賣界的兩大主要平臺,其自身所帶的平臺流量吸引著諸多的商家入駐。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下半年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1190億元,環比2017年上半年市場規模增長達到了31.35%。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大量需求的背後對於商家來說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與新機遇。
  • 餓了麼「騎士堡壘」計劃再獲品牌響應,藍騎士又多了幾十個歇腳地
    8月28日消息,餓了麼在上個月發起的「騎士堡壘」計劃,正在獲得更多商家和品牌的響應。本月內,曼玲粥、大潤發及安慕希等品牌陸續加入,曼玲粥及大潤發在店內設立藍騎士驛站,為來自各平臺的騎手們提供休息、飲用水、手機充電能服務,安幕希則通過藍騎士驛站向騎手發放了價值10萬元的飲品。
  • 餓了麼怎麼了?前有騎手猝死後有自焚 在外賣行業已掉隊
    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憤慨——餓了麼享受著巨大的估值好處,騎手卻成了螻蟻。不少網友指出,穿著餓了麼的制服,送著餓了麼的外賣,受著餓了麼的管理和考核,但一旦人出了事,餓了麼卻把責任甩得一乾二淨。對於外界炮轟,餓了麼扛不住了,終於稱向意外身故的藍騎士致哀今起平臺猝死保障額提升至60萬。阿里本地生活公司CEO王磊在接連的兩起風波中,餓了麼應對都很不利。
  • 餓了麼強推星火計劃向商家收費 不籤約就強制關店
    近日,南京江寧區某高校商家向記者爆料,其入駐的訂餐平臺餓了么正在推行一項名叫「星火計劃」的活動,向商家收費。平臺對外宣稱商家可自願參與,但實際上未籤約的商戶會被關閉線上支付甚至下架。誰不籤約就強制關店「星火計劃」是餓了麼針對入駐平臺的商家在營業額3000以內收取5%的「技術服務費」,而餓了麼則會為商家提供排名提升等措施。據商家王女士告訴記者,當時負責該區域的市場經理閆女士曾說「你們要是不籤就強制關店!」。第二天「和定食」等五戶未參與計劃的商家在線支付功能就被關閉,而這一信息也得到了其他商家的證實。
  • 餓了麼外賣吃出蟑螂,商家平臺互相推諉,誰是安全隱患「保護傘」
    但是,即便在線外賣市場年交易規模已達數千億元,消費者至今依然在食品安全事故中處於被動地位,被平臺和商家所主導。日前,有消費者向藍鯨TMT反映,在餓了麼平臺上點到的外賣中出現了完整蟑螂,並引起了身體不適。
  • 餓了麼上線「有菜」 詳細分析百度、美團、餓了麼購物車設計
    (贏商網浙江分站整合)今天下午一點多,餓了麼 CEO 張旭豪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個連結——「買靠譜食材上有菜平臺」,同時評論說 「餓了麼將連接更多平臺和供應商,將優質食材提供給商戶」。雖然公司官方還未透露任何風聲,但據 36 氪了解到,這裡提到的 「有菜平臺」 是餓了麼新上線的食材 B2B 採購平臺。
  • 被阿里巴巴收購一年之後,餓了麼旗下的「蜂鳥」配送單飛了
    近期,餓了麼宣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被阿里收購一年多後,蜂鳥配送終於「單飛」。為何「單飛」「蜂鳥融入阿里經濟體的一年多,本地即時配送體系已經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表示。在被阿里收購前,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就稱「配送是餓了麼的核心價值之一」。
  • 致餓了麼:我願意多等五分鐘,你願意少扣一毛錢嗎?
    眾所周知,國內叫得上名字的外賣平臺只有兩家:美團和餓了麼。面對群眾的指責,美團暫時一聲不吭,而餓了麼則率先回應。 昨天,餓了麼官博發聲:「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配文是一份改進說明:這個「延時收餐」的功能,乍一看是挺人性化,因為有的人吃飯確實不急,可以多給騎手一點時間。但如果仔細琢磨,會發現有哪裡不太對勁。
  • 日照有300餘家"餓了麼"加盟商 消費者評論:鴨腿裡有蛆
    記者從一貼吧中查詢到這個電話,對方告訴記者目前日照加盟餐廳有300餘家  大眾網日照3月16日訊(記者 鄭雲歌)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餓了麼3月16日,大眾網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日照地區加盟的商家有三百多家,部分消費者表示曾在飯菜中吃到頭髮、蛆,對飯菜質量表示不滿意。  3月16日上午,記者撥打了「餓了麼日照免費加盟餐廳」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日照地區註冊的商家有三百多家,大部分都是餐飲店,加盟需要有雙證、實體店,對於其他問題,他表示入職不久不方便回答。
  • 不僅是外賣之爭,美團餓了麼的新零售大戰已開局
    無獨有偶,美團在外賣市場的頭號競爭對手餓了麼也開始在新零售領域頻頻發力——在進入阿里體系後,餓了麼的角色顯然已經不僅局限於外賣,其配送團隊蜂鳥將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時配送不再僅服務餐飲外賣,而是計劃向各路新零售縱隊輸出運力。 可以看到的是,美團與餓了麼的角逐已經從外賣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戰場中。
  • 鵝夫人全聚德王品牛排紛紛上線,口碑餓了麼推出「復工十件套」
    餓了麼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已有近10萬家門店新上線外賣功能。口碑餓了麼也宣布推出「開工十件套」,用數位化能力全力幫助行業加快恢復經營。鵝夫人、全聚德、王品牛排、電臺巷火鍋、麥吉奶茶、哥老官等知名品牌紛紛入駐,特殊時期,少出門「雲打卡」,成為一種安全時尚的新操作。
  • 餓了麼聯合商家孵化新年新品,許願松、平安果禮盒上線當日被搶空
    快訊 | 詳情 餓了麼聯合商家孵化新年新品,許願松、平安果禮盒上線當日被搶空 元旦前夕,餓了麼聯合商家孵化的許願松、平安果禮盒等新品陸續上線。這些新品的數據洞察、包裝設計等均由餓了麼完成,製作原料則由商家提供。
  • 如何提高餓了麼排名
    通過三個入口進入的顧客,可以看到的商家信息如下:通過品類導航入口點擊進入後,消費者可以看到店鋪的信息為:店鋪圖片/店鋪名稱/店鋪評分/起送價格/配送費/店鋪活動/店鋪距離/配送時長。通過推薦商家入口點擊進入後,消費者可以看到店鋪的信息為:店鋪圖片/店鋪名稱/店鋪評分/起送價格/配送費/店鋪活動/店鋪距離/配送時長。
  • 外賣平臺攻城略地,餓了麼再出奇招,違約商家將被關店!
    數據統計,在國內外賣平臺中美團和餓了麼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在短短數年的時間用戶數量達到了5億,日活躍用戶近7000萬,而餓了麼日活躍用戶也近2000萬,外賣的出現徹底解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但是外賣平臺瘋狂擴張的背後,卻暴露出著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