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改善 疣鼻天鵝30年再來北京野鴨湖(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生態環境改善 疣鼻天鵝30年再來北京野鴨湖(圖)
2015-11-10 10:26:3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5年11月10日 10:26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 

  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有它,但1980年代以來沒人觀測到過

  疣鼻天鵝30年再來野鴨湖

  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很多人童年都聽過《醜小鴨》的故事,插圖上那隻紅嘴、羽毛潔白、脖子呈S狀的天鵝,就是疣鼻天鵝,有最美天鵝的美譽。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有,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再也沒人觀測到過。昨天,記者從野鴨湖獲悉,今年,該保護區首次觀測到疣鼻天鵝,還是一家六口。

  11月4日上午11時30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在野鴨湖進行日常觀測,監測候鳥種群數量。在保護區東側泵站附近,看到一群群天鵝在水面嬉戲打鬧。忽然,工作人員發現天鵝群中有幾隻天鵝不同尋常。

  「大天鵝和小天鵝的嘴都是黃色的,疣鼻天鵝的嘴是紅色的。當時我們就發現兩隻紅嘴天鵝,就覺得有些異常。」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介紹,他們馬上拿單筒望遠鏡拉近了觀察,發現果然是疣鼻天鵝。「一共六隻,是一個家庭,兩大四小。」李理和隊員們非常興奮,立即向保護區管理處通報。

  和大、小天鵝不同,疣鼻天鵝因前額有一塊瘤疣的突起而得名,不但嘴的顏色特殊,體型也更大,飛行的時候不像大天鵝一樣喜歡叫,而是非常安靜,有「無聲天鵝」的稱號。疣鼻天鵝在陸地上行動笨拙,遊起泳來卻非常快。疣鼻天鵝羽毛潔白,遊泳時脖子比大天鵝更彎曲,是體態最優美的天鵝。因此最早的《醜小鴨》故事插圖上,畫的都是疣鼻天鵝。疣鼻天鵝配偶終生生活在一起,還是非常忠貞的鳥類。

  據介紹,世界上一共有8條鳥類遷徙通道,經過中國的有三條,分別是西亞線、中亞線和東亞線。其中,東亞線的起點是俄羅斯遠東地區,途經中國,終點是澳大利亞。這是唯一經過北京的候鳥遷徙通道。野鴨湖就在東亞線上,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次年2月到3月,都有多達10萬隻候鳥在野鴨湖中轉。

  疣鼻天鵝和大天鵝、小天鵝一樣,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包含在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北京地區就沒有人觀測到它了。疣鼻天鵝的遷徙通道主要在西亞線上,在新疆、尼泊爾一帶非常常見。

  「這次疣鼻天鵝從西亞線跑到東亞線上來,跟氣候變化有關,但也充分說明,北京地區尤其是野鴨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適合鳥類生存。」李理介紹。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從2005年開始在野鴨湖地區開展鳥類監測,最初監測到的天鵝只有二三百隻。但這些年來天鵝數量穩步增長,「現在大天鵝有500多隻,小天鵝也將近300隻。」

  野鴨湖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劉雪梅介紹,保護區面積6873公頃,最近10年開展了大規模溼地恢復工作,通過引水、補種水生植物等措施為鳥類營造棲息、繁衍的環境。10年裡累計恢復溼地2萬畝。同時,保護區內還安裝了80個實時監控點,組建了巡護隊,確保鳥類安全,避免人為幹擾。經過多年保育,保護區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觀測到的鳥類也從2005年的233種,增加到今年的295種。每年,都有10萬隻候鳥來此「打尖兒」。

  「現在又到了天鵝遷徙的季節,野鴨湖是北京地區觀測天鵝的首選地,看到天鵝的機率特別大。」李理告訴記者,疣鼻天鵝會在北京逗留一到兩周時間,休息調整後繼續向南飛,最近到野鴨湖還能看到它們。

相關焦點

  • 疣鼻天鵝,30年伊犁紀事
    環境好了,天鵝來了?環境好了?準確的表述應該是這些年來,隨著一系列伊犁河沿線國家溼地公園申報成功和建立,中國境內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沿線各地各族人民對環境保護意識加強。更重要的是新疆在維護穩定反恐嚴打專項鬥爭中對槍暴物品的嚴厲收繳打擊,使天鵝在新疆段被傳統槍彈弩箭獵殺的概率基本為零。
  • 北京治理生態環境效果凸顯 多種野生動物重現京城
    此外,野鴨湖溼地還首次觀測到白翅浮鷗。  蒼鷺、白翅浮鷗等都是春季遷來繁殖地,天涼後再遷到南方越冬。它們出現在野鴨湖溼地,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已非常適宜它們棲息繁衍。「過去只是遷徙過來的,現在開始築巢繁殖了。」  方春介紹說,蒼鷺等水禽數量變多,一方面是由於水質更加清澈,野鴨湖溼地公園補給用水是從官廳水庫、媯河引過來的。近幾年通過河道治理,水質有了很大提升。
  • 生態環境優良 新疆伊寧又添一處疣鼻天鵝棲息地
    生態環境優良 新疆伊寧又添一處疣鼻天鵝棲息地 2020-10-04 15:1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環境改善怎麼樣 讓小動物「說話」:北京將建20餘處生態監測站
    森林、溼地、綠地,究竟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改善?讓數據和「小動物」說話,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0餘處生態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小動物的種群分布、遷徙情況等,更加直觀地體現生態建設成果。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監測點,分布在門頭溝百花山、密雲水庫、懷柔喇叭溝門、通州東郊森林公園等地;溼地生態類型系統監測點,分布在海澱翠湖、延慶野鴨湖、順義漢石橋溼地、房山長溝泉水溼地等地;綠地生態系統監測點,分布在通州張家灣、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等地。8處改建站點絕大部分是科研機構現有監測站。
  • 北京野鴨湖新增鳥類18種 金絲燕、林柳鶯、雲南柳鶯超罕見
    金絲燕、林柳鶯、東方中杜鵑、花田雞、雲南柳鶯、北椋鳥等北京罕見鳥類。短嘴金絲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金絲燕屬,毛色呈菸灰色,身長約14釐米,外形像北京雨燕,翅膀狹長像鐮刀一樣,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棲息於海拔500米到4000米的石灰巖的洞穴中,這次來北京,應該是遷徙中迷路的「迷鳥」。
  • 榮成櫻花湖來了五隻疣鼻天鵝!
    榮成櫻花湖來了五隻疣鼻天鵝!亞成體疣鼻天鵝疣鼻天鵝在我國是一種數量稀少的珍禽,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據記載:2015年12月19日,在榮成天鵝湖發現三隻疣鼻天鵝。近年來,榮成市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大對水體和河道的保護與治理,境內水質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持續優化,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水生動植物生機勃勃,生態功能明顯提升。
  • 北京野鴨湖遷徙季鴴鷸覓食影像觀察
    鴴鷸遷徙時節,我在北京野鴨湖拍到過30多種鴴鷸類鳥,抓緊時間覓食對於遷徙的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於覓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雨水較多,在野鴨湖鳥容易覓食的淺灘水中,有一種看起來樣子很恐怖的蟲子備受鳥兒青睞,那就是鱟蟲(Triops spp.)——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的生物。
  • 生態環境優良 伊寧縣又添一處疣鼻天鵝棲息地
    跟隨「雙節」到來的腳步,新疆伊寧縣第二處天鵝棲息地迎來60隻疣鼻天鵝伊寧縣委宣傳部供圖跟隨「雙節」的到來,伊寧縣第二處天鵝棲息地迎來60隻疣鼻天鵝。該處棲息地位於伊寧縣薩木於孜鎮撒拉村伊犁河邊的一處魚塘,與第一處棲息地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僅距60公裡。記者在魚塘水面上看到,疣鼻天鵝或互相打鬧,或扎進水裡覓食。
  • 12月1日,北京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冬季正式開放
    野鴨湖冬季正常營業啦!看過這裡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滿眼翠綠,秋日的候鳥遷徙是否期待冬季的野鴨湖?那就快來打卡吧~野鴨湖是鳥類的天堂,每年冬天,它們會在這裡嬉戲玩耍,或水中遊弋、嬉戲,或展翅而起翱翔,在這裡,您可以體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 伊寧迎來今年首批27隻越冬疣鼻天鵝
    10月17日,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伴著雪花,疣鼻天鵝在水中與野鴨等水禽一起暢遊。天鵝泉溼地公園供圖  近日,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迎來今年首批27隻越冬的疣鼻天鵝,「顧家」的它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同來,其中一家帶了6隻1歲左右的寶寶,還有一對父母帶了3隻寶寶,惹得遊客紛紛前來觀看。  這6隻引人注目的小疣鼻天鵝寶寶,在父母的陪伴下在湖面上暢遊著。它們身上灰色的羽毛還未褪去,父母也對這些小傢伙疼愛有加,不時警惕地觀察著周邊的情況,不允許其它天鵝接近。
  • 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鳥類「住客」越來越多
    近年來,隨著呼倫湖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溼地內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和魚類為遷徙的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烏蘭諾爾溼地腹地內,蘆葦隨風搖擺,水面微波蕩漾,數百隻不同種類的鳥兒展翅飛翔、翩翩起舞。它們時而優雅地在水草間散步,時而在水中嬉戲,怡然自得。
  • 建平生態環境改善引得「貴客」來
    它們時而閒庭信步,時而翱翔天際,時而埋頭覓食,構成了一幅幅和諧的生態美景圖。當前,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在風光旖旎的森林、稻田、灘涂、生態公園,都會出現諸如蒼鷺、侏鸕鷀等許多不同類型的鳥類,這些鳥類選擇在這裡棲息、覓食,見證了我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據悉,蒼鷺、侏鸕鷀這些鳥類對棲息地的大氣、水質等環境因素非常敏感。正是由於它們對環境地要求高,所以這些鳥類也成為衡量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 台州灣溼地迎來疣鼻天鵝,《醜小鴨》原型就是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希林圖片來源:台州市愛鳥協會供圖最近,台州灣集聚區溼地迎來一位神秘的「天外來客」:它身著潔白的羽衣,鼻子前一抹亮色分外矚目。它就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疣鼻天鵝。經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確認,這隻天鵝正是疣鼻天鵝,也是浙江省內首次記錄到的越冬個體。先給讀者來個小科普:疣鼻天鵝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在中國繁殖於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是一種大型的遊禽,棲息於湖泊、江河或沼澤地帶。
  • 鄭州:加強保護,讓疣鼻天鵝有個「安全的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 陳慧1月15日,鄭州市林業局對新聞媒體通報了近期將加強疣鼻天鵝保護工作措施,盡最大努力給疣鼻天鵝提供安全、舒適、良好的生存環境,構建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的美麗家園。2020年下半年以來,棲息鄭州的疣鼻天鵝數起傷亡事件發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河南省環保聯合會、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等社會團體近期聯合致函鄭州市政府,提出加強保護的建議。鄭州市林業局1月8日組織召開了相關局委參加的疣鼻天鵝保護工作協調會,特邀了上述社會團體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生態環境部:全國生態狀況總體呈改善趨勢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高敬、王榕)生態環境部29日發布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顯示,全國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局部變化劇烈,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生態退化範圍減小、程度降低,生態服務功能有所提升,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明顯,生態狀況總體呈改善趨勢。
  • 央視直播烏梁素海疣鼻天鵝的「愛情故事」,看央視鏡頭下的疣鼻天鵝故鄉
    走進烏梁素海關注疣鼻天鵝進入五月,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梁素海,迎來一批特殊的「歸鄉者」——疣鼻天鵝。每年五月都是疣鼻天鵝集中孵化繁殖的季節,從20日開始,央視新聞頻道將關注烏梁素海疣鼻天鵝的繁殖情況。
  • 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迎來越冬疣鼻天鵝
    天山網訊(文/記者沈祖嘯 圖/視頻 韓新林)「現在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疣鼻天鵝選擇在此越冬。「11月17日,剛剛給疣鼻天鵝投放完食物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管理員韓新林告訴記者。  5隻、8隻……28隻,近年來,來這裡過冬的天鵝越來越多,韓新林每天觀察也越來越細,記錄的天鵝的數量越來越精確。
  • 九隻疣鼻天鵝安家鄭州 也請大家善待這些遠來的朋友
    昨日,一對疣鼻天鵝帶著七隻小天鵝在鄭州市區賈魯河遊弋的視頻和照片吸引了大家的關注。不少市民朋友在感到欣喜的同時也表示:美麗的天鵝選擇安家鄭州,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們!疣鼻天鵝是鳥綱、鴨科、天鵝屬的一種大型遊禽,全身羽毛潔白,脖頸細長,前額有一塊瘤疣的突起並因此得名。在水中遊泳時,頸部彎曲而略似 「S」形。飛行時將頭部伸直,但很少發出叫聲,故又得名 「無聲天鵝」。疣鼻天鵝主要棲息在水草豐盛的開闊湖泊、河灣、水塘、水庫、海灣、沼澤和水流緩慢的河流及其岸邊等地,以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分布於歐洲、北非、亞洲中部與南部。
  • 新疆塔裡木墾區生態環境改善 成野生鳥類棲息樂園
    在塔裡木墾區,也時常出現鷹的身影。(資料圖) 楊邦力 攝4月18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一團職工門前的小塊地裡,六隻赤頸鴨時而翻飛鳴叫,時而遊弋戲水。據介紹,由於當地生態環境逐漸改善,以前在人們視線中消失的野鴨、白鷺、天鵝、鷹等野生鳥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該團境內的溼地逐漸成為野生鳥類的棲息樂園,構成一幅人與自然、人與鳥類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