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10:26 來源:北京日報
參與互動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有它,但1980年代以來沒人觀測到過
疣鼻天鵝30年再來野鴨湖
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很多人童年都聽過《醜小鴨》的故事,插圖上那隻紅嘴、羽毛潔白、脖子呈S狀的天鵝,就是疣鼻天鵝,有最美天鵝的美譽。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有,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再也沒人觀測到過。昨天,記者從野鴨湖獲悉,今年,該保護區首次觀測到疣鼻天鵝,還是一家六口。
11月4日上午11時30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在野鴨湖進行日常觀測,監測候鳥種群數量。在保護區東側泵站附近,看到一群群天鵝在水面嬉戲打鬧。忽然,工作人員發現天鵝群中有幾隻天鵝不同尋常。
「大天鵝和小天鵝的嘴都是黃色的,疣鼻天鵝的嘴是紅色的。當時我們就發現兩隻紅嘴天鵝,就覺得有些異常。」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介紹,他們馬上拿單筒望遠鏡拉近了觀察,發現果然是疣鼻天鵝。「一共六隻,是一個家庭,兩大四小。」李理和隊員們非常興奮,立即向保護區管理處通報。
和大、小天鵝不同,疣鼻天鵝因前額有一塊瘤疣的突起而得名,不但嘴的顏色特殊,體型也更大,飛行的時候不像大天鵝一樣喜歡叫,而是非常安靜,有「無聲天鵝」的稱號。疣鼻天鵝在陸地上行動笨拙,遊起泳來卻非常快。疣鼻天鵝羽毛潔白,遊泳時脖子比大天鵝更彎曲,是體態最優美的天鵝。因此最早的《醜小鴨》故事插圖上,畫的都是疣鼻天鵝。疣鼻天鵝配偶終生生活在一起,還是非常忠貞的鳥類。
據介紹,世界上一共有8條鳥類遷徙通道,經過中國的有三條,分別是西亞線、中亞線和東亞線。其中,東亞線的起點是俄羅斯遠東地區,途經中國,終點是澳大利亞。這是唯一經過北京的候鳥遷徙通道。野鴨湖就在東亞線上,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次年2月到3月,都有多達10萬隻候鳥在野鴨湖中轉。
疣鼻天鵝和大天鵝、小天鵝一樣,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包含在北京地區鳥類分布圖上。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北京地區就沒有人觀測到它了。疣鼻天鵝的遷徙通道主要在西亞線上,在新疆、尼泊爾一帶非常常見。
「這次疣鼻天鵝從西亞線跑到東亞線上來,跟氣候變化有關,但也充分說明,北京地區尤其是野鴨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適合鳥類生存。」李理介紹。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從2005年開始在野鴨湖地區開展鳥類監測,最初監測到的天鵝只有二三百隻。但這些年來天鵝數量穩步增長,「現在大天鵝有500多隻,小天鵝也將近300隻。」
野鴨湖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劉雪梅介紹,保護區面積6873公頃,最近10年開展了大規模溼地恢復工作,通過引水、補種水生植物等措施為鳥類營造棲息、繁衍的環境。10年裡累計恢復溼地2萬畝。同時,保護區內還安裝了80個實時監控點,組建了巡護隊,確保鳥類安全,避免人為幹擾。經過多年保育,保護區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觀測到的鳥類也從2005年的233種,增加到今年的295種。每年,都有10萬隻候鳥來此「打尖兒」。
「現在又到了天鵝遷徙的季節,野鴨湖是北京地區觀測天鵝的首選地,看到天鵝的機率特別大。」李理告訴記者,疣鼻天鵝會在北京逗留一到兩周時間,休息調整後繼續向南飛,最近到野鴨湖還能看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