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深海火山口,長滿鱗片的蝸牛,因為人類採礦瀕臨滅絕

2021-01-08 怪羅科學

蝸牛,一點也不陌生,有一個小小的保護殼,身體其他部分軟軟的,看起來非常可愛,也是我們常吃的一種食物。

那你見過鐵甲外殼的蝸牛嗎?

圖為:鱗腳蝸牛,見過長這樣的蝸牛嗎

這種蝸牛叫鱗腳蝸牛,身上的外殼和鱗片含有鐵合物,因此非常堅固,也具有磁性。

它們主要棲息在印度洋深海中的熱液噴口附近,2003年,人類首次發現鱗腳蝸牛生活在海底2900米的地方,且棲息地面積只有兩個足球場這麼大。如此惡劣的棲息環境,鱗腳蝸牛完全是依靠身體獨特的鐵甲外殼和鱗片存活下來。

它身上的保護殼可以分為三層,中間是一層文石層,大約有250微米厚,文石是一種常見殼類材料,文石層內裡包裹著一層糊狀的有機物,約150微米,文層是外側是硫化鐵強化的外層。

蝸牛的鋼鐵外殼中,每一層都有其特有的作用。科學家們對鱗腳蝸牛的外殼保護強度進行了模擬,當外殼受到捕食者的攻擊時,若攻擊力量比較強大,則會出現裂痕,裂痕的斷裂方式主要以樹枝狀擴散,可以有效減弱和分散攻擊的力量;同時中間的糊狀有機物會迅速填充到裂痕中,防止裂痕擴大。

蝸牛的身體上還有一排一排的鱗片,這種鱗片主要由蛋白質組成,數以百計的鱗片像瓦片一樣排列,保護著蝸牛的身體。

鱗腳蝸牛還有一顆巨大的心臟,主要是為了適應體內共生細菌的氧氣需求。蝸牛體內寄生著多種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利用海底噴口的硫化氫獲取能量,蝸牛負責提供氧氣,細菌負責提供大量營養物質,互惠互利。

一排排互相重疊的蝸牛鱗片和鐵甲外殼組成了蝸牛「無堅不摧」的盔甲,可以抵禦捕食者和其他競爭性蝸牛的捕食,也可以保護身體免受噴口滾燙且具有揮發性的水。這種強大的生物防禦技能,也給科學家們新的啟示,為研製防彈衣和新型保護材料提供了新的靈感。

儘管如此,看起來堅不可摧的生物,卻也面臨著滅絕的窘境。

7月18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鱗片蝸牛列為瀕危物種。由於人類不斷開採海底礦石,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導致它們慢慢走向滅絕。

這將是第一個因為人類不斷開採深海礦石而瀕臨滅絕的生物。

科學家們認為,雖然鱗腳蝸牛已經進化出很多技能來適應惡劣的環境,但是由於我們對這種蝸牛的習性和生物學知識知之甚少,我們並不能確定蝸牛是否能經受住海底採礦的嚴重破壞,若將它們移居其他地區,是否能適應新的棲息地也無法確定。

科學家們不禁感嘆:我們對鱗腳蝸牛的科學研究的速度也許趕不上人為破壞環境後滅亡的速度。

相關焦點

  • 最硬核的深海動物,也要被我們搞滅絕了
    深海是個人類剛剛開始了解的世界,而如今,那些我們剛知曉其存在的深海奇異動物,正因我們的活動面臨著滅絕威脅。三個紅點為鱗腳蝸牛僅有的三個分布點。圖片:Michal Maňas / Wikimedia Commons「硬核」蝸牛危在旦夕2019年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鱗腳蝸牛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讓它成為了首個因採礦威脅而被宣告瀕危的深海動物。消息發布時,多家公司正在申請勘探性質的採礦許可。
  • 人類發現一種「煮不熟」的蝦,生活在海底火山口,水溫超過450度
    因此,很多海底生物的視力都已慢慢退化,有趣的是,白色盲蝦們生活在水溫可超過450度的深海火山口附近,難道說它們不會被燙熟嗎?白色盲蝦是英國科學研究小組在加勒比海,開曼群島以南一處海溝發現的一種蝦,他們認為白色盲蝦生活在海底深處的火山口。並指出,在黑乎乎的海底深處生活,眼睛已經變得不再重要。有趣的是,它們的背部會發光,這也許可以稱為長在背部的「眼睛」。
  • 被發現生活在火山口的6種神奇生物
    雖然人類已經開始探索太空,但在地球外的世界裡,至今都沒有關於生命的發現。這足以說明地球的環境是多麼適合生命的發展,但地球上也存在不少極其糟糕的環境。這些環境雖然沒有外太空那麼惡劣,但似乎也不大適合生命存在。然而,依然存在不少例外,因為有少數動物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在一些極端環境下生活。
  • 深海「鋼鐵俠」:螺殼含磁鐵、腹足長鱗片的蝸牛
    深海世界生活著一些最神奇的生物,就連蝸牛在這裡都變得與眾不同。在印度洋深處的海底熱液口附近,生活著一種長著「鐵盔甲」的蝸牛——作為海洋中生活的腹足類動物,稱它們為「海螺」其實更為恰當。這種螺的名字叫鱗角腹足蝸牛,它們的螺殼由鐵的硫化物組成,腹足上覆蓋著鐵質鱗片,看起來金屬感十足,堪稱深海版的「鋼鐵俠」。
  • 海洋科普丨深海版「鋼鐵俠」連子彈都打不死
    生活在深海裡而作為海洋中生活的腹足類動物似乎稱它們為「海螺」更為恰當鱗角腹足蝸牛作為一個軟體動物雖然有著子彈都打不穿的堅硬外殼卻仍舊面臨著滅絕的境況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鱗角腹足蝸牛的消化系統已經退化,不到典型腹足類消化系統體積的10%,而食管腺體就像蝸牛體內的食品工廠,共生菌提供的能量使鱗角腹足蝸牛甚至不用去覓食。與此同時,鱗角腹足蝸牛為這些細菌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生存環境。這或許就是鱗角腹足蝸牛能長到4.5釐米大小,而那些沒有共生菌的蝸牛隻能長到1.5釐米甚至更小的原因。
  • 全球生命力最頑強的蝦,生來沒有眼睛,卻生活在深海「火山口」
    海洋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佔據的面積很大,但卻可以為無數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的場所,同時也對人類生活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比如說一旦海底的火山爆發,就會引起大規模的海嘯,繼而造成大規模的人員財產損失,可即使這樣它的神秘特質還是會不斷的吸引人們前去探索。
  • 這種蝸牛的硬殼可以抵禦子彈,美軍都在研究它,製作新一代裝甲車
    深海環境一直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區,因為缺乏食物來源,但從從深海中的熱泉,即熱液噴口中湧出的被地幔柱加熱的海水攜帶大量硫、鐵等元素,而一些生活在熱泉附近的化能細菌能夠利用這些元素產生能量進行生長和繁殖,因此,在總體上寒冷、 食物匱乏、 生物量極低的深海環境中,深海熱液口就像 「 生命綠洲」 ,它們周圍形成了基於細菌與古菌所固定的化學能的生態系統。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盤點:中華眼鏡蛇幾近絕種
    原標題: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盤點:中華眼鏡蛇幾近絕種 【科技訊】12月1日消息,動物們生活在地球上,雖然每天都要面對天敵的捕殺,同時也要獵食其他生物,但是它們每一個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的主人,不過由於人類的捕殺與侵擾,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很多動物將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 因為人類行為,這5種動物未來或將瀕臨滅絕!(上)
    有時由於氣候因素,有時由於人類的幹涉,有時由於自然的悲劇,甚至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某些動物物種面臨著從我們星球上消失的危險,這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人類的行為導致了物種滅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我們在地球上的作用,這次V先生帶來的是為了人類的行動而有滅絕危險的11種動物。
  • 殼上帶鐵的蝸牛,藏在海底2000米深處,人類可能會給它們帶來災難
    雨後的田壩,或者花園地上總會出現很多小蝸牛,小時候可以蹲著看蝸牛幾個小時,淘氣一點的熊孩子,會把蝸牛用石頭砸碎,雖然蝸牛算是害蟲,但這樣做還是有些殘忍。也不是所有蝸牛你都能踩碎,印度洋海底有一種深海蝸牛,號稱海底「鋼鐵俠」,去弄它,碎的可能是你。
  • 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海洋礦產資源豐富,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深海礦藏的興趣越來越大。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
  • 南非瀕臨滅絕的十種珍禽異獸 看到了請善待它們
    海外網12月26日電 南非雖然是一個生物極其多樣化的國家,但瀕臨滅絕的動物其實也有很多,不僅僅只有犀牛這一種。這些瀕危動物分散生活在南非各地,如果旅行時恰好有幸一睹它們的真容,希望可以把保護它們的責任感傳遞出去,讓這些瀕危動物能夠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
  • 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有時由於氣候因素,有時由於人類的幹預,或由於自然悲劇,甚至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某些動物物種正面臨從我們的星球上消失的危險。這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尤其是當某個物種瀕臨滅絕的原因是由於人類的錯誤行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迫使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所扮演的角色。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帶來: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 剛果(金)獨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
    剛果(金)馬伊科國家公園負責人姆博馬23日在首都金夏沙說,在該國家公園生活的剛果(金)獨有的珍稀動物(犬旁+霍)(犬旁+加)狓正瀕臨滅絕。他同時指出,偷獵、採礦、森林火災和盜伐林木是這些動物種群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馬伊科國家公園位於剛果(金)東部東方省和馬尼埃馬省交界處,於1970年建立,佔地10830平方公裡,國家公園內有非洲森林象、黑猩猩、(犬旁+霍)(犬旁+加)狓等珍稀動物和一些剛果(金)特有的雉科動物。  (犬旁+霍)(犬旁+加)狓是長頸鹿的近親,但沒有長頸鹿那樣的長脖子。
  • 陸地上最大的螃蟹,肉質鮮香帶著椰子味,人類大量捕食已瀕臨滅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愛旅行看世界,很多人都愛吃海鮮,廣闊無垠的大海,也存在著強大的生物基數,可以讓人類來滿足自己的食慾,但畢竟地球上有60億人,所以如果某種生物成了人類特別愛吃的,那麼它還是難以逃脫滅絕的下場,不久前,有科學家報導,有一種螃蟹即將滅絕,大家知道是什麼螃蟹嗎?
  • 世界上最難煮熟的蝦,生活在深海火山口,連中國的吃貨也沒辦法
    因為蝦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和鈣等眾多的營養成分。市場上也有很多種類的蝦,比如河蝦,草蝦,青蝦等等,品種不同的味道也會略有不同,烹飪的方法也不同,吃過這麼多蝦,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種蝦是居住在450度高溫的嗎?英國科學家也是不經意間在加勒比海深處發現了這種蝦,這種蝦被稱為超級耐熱蝦,又稱白盲蝦。它是世界上耐熱性最強的生物,50度以上溫度我們正常的生活中就感覺太熱了。
  • 人類到底有多可怕?看看那些全族瀕臨滅絕卻無法阻止的物種
    那麼人類到底有多可怕呢?看看那些全族瀕臨滅絕,卻無法阻止的物種就知道了。第一種白犀牛,原生活於非洲,通體白色,皮膚光滑,體長在三米到四米之間。是西遊中智力最高的分支。因其價值昂貴的犀牛角,被人類追趕不殺至瀕臨滅絕。現全世界僅存活五隻,但只在非洲中部存活為一隻雄性白犀。並以失去了繁殖能力,遂如今我們只能目睹其種族的滅亡。
  • 人類也曾瀕臨滅絕?我們驚人相似的基因說:是的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似乎並未打從心底裡正視。但從演化史來看,我們能有如今的地位摻雜著太多偶然性,而讓人類瀕臨滅絕的危機也時常發生。生物學家古爾德就曾說:假如歷史重演,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要提到人種,我們總能首先想起以膚色劃分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
  • 虎貓現身懸崖,靠長約半米尾巴平衡身體,全球不足2500隻瀕臨滅絕
    01生活在高山上,全球不足2500隻,瀕臨滅絕安第斯山虎貓又叫山原貓、南美山貓,是貓科虎貓屬的一種,且沒有亞種,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 這5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遲的1937年滅絕,滅絕原因大都因為人類!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許多新的動物會衍生出來,但是也有很多動物走向了滅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幾種如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南加利福利亞貓狐這是一種狐狸,但是有沒有我們想像的狐狸那樣的妖媚,看著像貓咪一樣的可愛,消失之前生活在北美洲,不過後來由於人類侵佔了它們的生活環境,它們就一步步走向了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