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海洋礦產資源豐富,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深海礦藏的興趣越來越大。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

  在過去10年中,各國對海底硫化物、多金屬結核以及富鈷結殼的興趣大增。負責管理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的國際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已經頒發了30個勘探合同,覆蓋海域面積高達150萬平方公裡。此外,還有一些國家在自己的水域中進行礦藏勘探。然而,大多數相關勘探的環評研究集中在採礦對海底環境的影響上,海洋深中層水域生態環境所受到的影響則被忽略了。

  此次,由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深海採礦對海洋深中層水域生態環境所構成的潛在威脅進行了初步研究。他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指出,深海採礦過程中不僅會釋放出大量泥漿和溶解的化學物質,形成沉積物羽流,還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向上層水域擴散,這些都可能會對位於水下200—5000米處的深中層水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深中層水域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其魚類生物量是全球每年捕獲魚量的100倍。該水域連接著淺海和深海生態系統,在氣候調節、海洋養分循環中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深海採礦很可能會影響這些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海底管理局要確保海洋環境免受與採礦有關的活動的有害影響,但目前並沒有太多關於採礦對深中層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的科學證據。研究人員建議,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深海採礦活動對環境的危害,應慎重行事,在開採之前就研究相關影響,並採取預防性管理措施。(記者劉海英)

相關焦點

  • 最硬核的深海動物,也要被我們搞滅絕了
    美國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生物學家萊文(Lisa Levin)說:「這則消息的宣布很重要,它提醒政策制定者,深海採礦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可能影響。」西洛瓦特和陳充相信,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人們知道熱液噴口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把鱗腳蝸牛列入紅色名錄只是第一步。陳充說:「(鱗腳蝸牛)出現在那個名單上,對於政策制定者和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有一定意義的。」熱液噴口周圍的各種生物,包括鱗腳蝸牛在內。圖片:J. T.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我國海洋環境質量整體企穩向好,局部區域生態系統得到修復恢復,但仍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仍面臨著諸多突出問題。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打通了陸地和海洋。
  • 鯨魚數量反彈有益海洋生態系統
    大型鯨魚數量的增加對保持海洋環境健康十分主要。一項新研究指出,鬚鯨和抹香鯨數量的回彈有助於強健全球海洋生物網。一直以來,人們對鯨魚的生態角色和重回海洋可能對漁業產生的影響爭論不休。科學家注意到,許多大型鯨魚的種群數量開始增加。但很多人並不同意這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第四期):太空、深海、極地、生態安全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國空間站▼深海安全深海作為未來戰爭的戰略基點,成為各國明爭暗鬥的新焦點。眾所周知,海洋是世界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深海油氣資源、可燃冰、砂礦等等,儲量之大遠超當今人類需求。誰搶佔了開發深海的先機,也就掌握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巨大資源寶庫。
  • 深海動物比海洋表層大嗎?科學家:小多了!
    動物志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為大家講解了海洋各水層的動物。從各大平臺的評論來看,還是沒有打消一些讀者的疑問。今天動物志又應邀回答了一個問題,轉過來與廣大讀者和粉絲共享。為什麼深海的動物那麼大?這個問題真是莫名其妙,因為深海動物根本就不大,現有的科學發現是從海面越往下動物體型總的來說就越小,而且從深海惡劣環境、生態系統的營養等角度分析,深海也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動物。
  • 深海中的"熊貓" 探索巨型槍烏賊用於深海環境保護
    中國網3月13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3月11日報導,巨型槍烏賊是一種環境變化時變得很脆弱的動物,尤其是環境溫度發生改變時;它對海洋汙染很敏感,被認為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指示器」。巨型槍烏賊的這些特點,是西班牙人安吉爾·蓋爾拉帶領的國際研究小組成立的先決條件,而該小組的成立,目的是倡議「將巨型槍烏賊用於深海環境保護與維持」,其中,安吉爾是西班牙科學研究最高委員會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員。「巨型槍烏賊可能是深海中的『熊貓』」,安吉爾·蓋爾拉在歐盟的討論中說道。
  • 潛入深海 使命必達
    水下機器人可以通過搭載各種傳感器,憑藉其獨特的續航能力,實現大海域、超深海域等地域的海底地貌探測、海水鹽度、汙染情況等信息採集,實現海洋生態環境勘測的智能化、信息化。近年來,水下機器人由最開始的軍工市場向民用及大眾娛樂消費市場拓展,應用領域廣泛。
  •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上海市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
    第四條(驗收要求)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核准的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的內容及其核准文件確定的內容,進行海洋工程環保設施驗收。  第五條(申請時限)  建設單位應當在海洋工程投入運行之日30個工作日前,向原核准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海洋工程環保設施驗收。
  • 《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即將施行——科學立法護衛海洋生態
    近年來,遼寧省大連市在合理開發中注重生態保護,在保護中科學有序開發,不斷加快由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邁進。大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肖盛峰表示,要通過強化立法,探索完善建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體制機制,依法保護好、改善好大連的海洋生態。
  • 海洋科普丨深海版「鋼鐵俠」連子彈都打不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其中鱗角腹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顧名思義鱗角腹足蝸牛是一種蝸牛
  • 河北:定期評價海洋環境質量 加強海洋環境管理
    中國海洋報訊  近日,《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出臺,提出自2013年2月1日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評價海洋環境質量,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和專項通報,加強對海洋災害、海洋環境汙染事故的監測、監視、預警、預報和信息管理。
  • 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和太湖東海局有關領導來我市調研交流
    5月14日-15日,生態環境部海洋司副司長張志鋒和太湖東海局金左文副局長對我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座談交流,並實地參與規劃編制組的一線調研活動,規劃編制領導小組組長徐家保副市長,市政府馬偉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唐光普局長、姚寧副局長先後陪同。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從鯊魚到鰩魚,有很多海洋物種瀕臨滅絕。」保護國際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學家李·漢娜說,「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海洋環境和物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鰩魚體型類似於鯊魚,有的可長到3米多,主要生活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東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海域的淺水區域。近年來,該類物種的生育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再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和威脅,使該物種生存處於瀕危邊緣。
  • 海洋環境保護
    自1989年,國家環境保護局組織沿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工作。為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控制和減輕近岸海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加強近岸海域環境的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 科學家揭秘海洋環境因素對寒武紀大爆發的影響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與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提出了距今5.51億年至5.15億年前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新機制。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通訊》3日在線發表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朱祥坤課題組、南京大學凌洪飛課題組與國內外其他單位的合作研究論文《埃迪卡拉紀—寒武紀轉折期海洋氧化-還原狀態與動物演化的耦合關係》。
  • 鯨落:一頭鯨的死亡,形成了一個深海生態系統
    它的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 並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個獨特的深海生態系統 生物學家稱這一過程為鯨落 >巨大的壓力又增大了分解產生氣體的溶解度 這樣屍體就會相對完整地沉於海底 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深海生物前來分食 它們與鯨屍共同構成了可持續數十年的鯨落奇觀 鯨落是指鯨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 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