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以後,西方藝術的中心從義大利轉移到法國。從17-19世紀,產生許多藝術風格,巴洛克風格,法國古典主義,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理性與感性交替上演。
一說起這些專業術語,就讓人頭大。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新古典,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你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Irene就帶著大家了解這幾種藝術風格,並總結分辨作品流派的小技巧~
17世紀文藝復興已經進入末期,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熱潮創立新教,天主教地位受到威脅,通過反宗教改革運動進行反擊,巴洛克藝術順勢興起成為天主教反改革的宣傳工具。
巴洛克在歐洲大陸流行起來,但這種誇張戲劇性的藝術風格在法國卻被古典主義傾向而減弱,以普桑為代表的法國畫家確立法國古典主義原則,同時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使得法國藝術也走向學院化規範化形成固定的範式。
18世紀法國新興資產階級貴族興起,這些新貴族也有著強烈的藝術消費需求,迎合他們口味的新藝術形式——洛可可應運而生。但這種輕鬆奢靡的藝術風格很快遭到其他藝術家的批判。
18世紀正值法國啟蒙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在這樣的思潮下,浮華輕浮的洛可可風格必將退出歷史舞臺,新古典主義就此誕生,藝術再次轉向崇尚古希臘羅馬的科學理性之美。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君主制土崩瓦解,民主自由思想引導著人民革命戰鬥,藝術和文學都抒發著革命的激情,浪漫主義風格產生。
每一種藝術風格的產生都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這是觀看藝術作品的門檻也是藝術最有趣的地方。感官上的直接體驗能夠一下子抓住我們,但是那些沒有直接給出來的東西,決定了能否留住我們。所以我們要品,要細細品~
01巴洛克
巴洛克風格為什麼成為反改革的宣傳工具呢?由於羅馬天主教的腐敗,馬丁路德建立新教,這個新教宣稱,信仰上帝和上帝交流不需要經過教廷也不需要去教堂,在家也可以禱告。
這就相當於現在告訴家長們孩子在家自學就能提高學習,不需要去培訓機構讓老師教啦,想像一下,沒有生意做的輔導機構會幹什麼?當然是砸錢投廣告,辦各種活動吸引家長。天主教皇一看自己的韭菜快被別人割去了,當然要採取措施,當然也是砸錢投廣告,這個廣告就是——巴洛克藝術。
為什麼不繼續用文藝復興壁畫呢?文藝復興的壁畫它不香嗎?當然不是,只是文藝復興最輝煌的那部分已經都在牆上了,達到了無人能夠超越的水平。群眾們的審美閾值已經被拔得很高了,必須來點新的和文藝復興壁畫不一樣的東西刺激一下他們不再興奮的神經,於是教皇盯上了巴洛克。
因為它浮誇,華麗,情緒化,充滿戲劇性,巴洛克的繪畫更是有著誇張的動作,強烈的明暗對比,大膽的寫實,強烈的情感表現,這些與文藝復興崇尚古希臘的理性科學,樸素的高貴恰恰相反。
就像現在的人們愛湊熱鬧,當華麗新穎的巴洛克藝術被放到教堂裡的時候,人們也會無法拒絕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天主教教堂看看,也順便聽聽教皇的演講,做做禱告。反正都要信上帝,家裡可沒有這些新奇東西看。
於是巴洛克藝術成為天主教皇割韭菜的工具,它被選擇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是為了吸引群眾,為了博眼球。天主教在歐洲各地興建巴洛克風格建築,用巴洛克藝術裝飾教堂,以此來和新教爭奪群眾基礎。
巴洛克特點:
1.誇張的動作
2.強烈的明暗對比
3.大膽的寫實
4.強烈的情感
02法國古典主義
在巴洛克風靡歐洲的時,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謀劃著一項藝術偉業,他要將巴黎打造成能夠匹敵羅馬的藝術之都,野心勃勃的藝術藍圖需要高貴宏偉的藝術才能支撐。巴洛克可以嗎?巴洛克不行,儘管它看起來華麗新奇,但是委實是一種追求花哨視覺效果甚於內涵的藝術,它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清醒而有遠見的法國藝術家們也不接受巴洛克,他們渴望一種深根於法蘭西民族並且像古希臘那樣莊嚴宏大的藝術來培養人民高尚的情趣與品德。
理想化的藝術需要訴諸理想中的文明,西方文明最高代表非古希臘莫屬。於是「復古」繼文藝復興後再次解決藝術危機——法國古典主義誕生。在形式上它模仿古希臘羅馬時代作品,題材多為歷史,宗教和神話;在內涵上追求通過人的理性描繪真實,擯棄個性表現。所以在古典主義作品中,沒有豔麗的顏色,沒有戲劇性的場景。色彩總是樸素淡雅,畫面沉穩而莊重,場景和人物都是理想化而非寫實,不摻雜任何主觀情感。但是沒有主觀情感不代表沒有內涵,畫家仍然希望通過繪畫表達思想追求真理。
古典主義特點:
1.樸素沉穩
2.人物姿勢像精心安排的「擺拍」動作
3.理想化的完美人體
4.感受不到情緒的起伏
03洛可可
從弗朗索瓦一世到」太陽王「路易十四,法國始終實行的是強權藝術政策,尤其是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法國創辦了法蘭西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路易十四通過法蘭西學院推行自己的思想,藝術逐漸成為其文化專制的工具。繪畫必須遵循固定的範式,而失去創新精神,走向僵化。古典主義在強權的統治下,也逐漸失去內涵變成只注重形式的學院派。
藝術也像菜品,一種口味吃多了總會厭倦。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人民的審美趣味又開始從莊嚴走向輕鬆,樸素走向奢華。加之在啟蒙運動的作用下,新興資產階級登上舞臺,他們有錢愛玩,比起宏大的古典主義,更需要一種輕快活潑,滿足個人享樂的藝術——洛可可。
洛可可是從巴洛克而來,風格輕快,精緻,繁複追求輕盈纖細之美。洛可可的繪畫多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寫全裸或者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觀。
洛可可特點:
1.輕快明亮的顏色(多粉色調)
2.華麗奢靡的服化道
3.膚若凝脂的貴婦或美男
4.夢幻般精美場景
04新古典主義
流水的藝術風格,鐵打的古希臘精神。新古典主義顧名思義和古典主義一樣在形式上都是效仿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新古典主義是對文藝復興的復興,是對空洞浮華的洛可可的反叛。
新古典主義的產生恰逢18世紀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以後有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就是啟發蒙昧,這是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反宗教反封建專制的運動。在啟蒙運動崇拜理性自由平等的思潮下,新古典主義認為藝術必須從理性出發,排斥藝術家主觀情感。而應該表達現實生活中的理想美德,通過傳達道德信息來改善觀看者的品德。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多以為古希臘羅馬,英雄和愛國為題,色彩乾淨,構圖簡潔,有道德教化意圖,同古典主義一樣,抑制主觀情緒表達。
新古典主義特點:
1.古希臘羅馬,英雄和愛國題材
2.色彩乾淨構圖簡潔
3.有道德教化意味
4.平淡沒有情緒
05浪漫主義
在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理性批判的思潮如火如荼的傳播時,還有另一種聲音存在,以盧梭為代表的思想認為,人的感受,感覺和情感高於理性。對應這種思想的藝術風格即使浪漫主義,浪漫主義認為,通往自由的道路是通過想像而不是理智,是依靠感情而不是思想作用,感性與理性的對立就是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
浪漫主義畫家通過對人類情感的研究和表現來反應自然,反應真實,是對新古典主義的補充。不同於巴洛克和洛可可,浪漫主義畫家雖然常藉助巴洛克的手法,但它並不是矯飾浮誇的藝術,因為它有著思想的基礎。
同樣是色彩豔麗,情緒張揚,動作浮誇,巴洛克和洛可可更多是一種視覺遊戲,它們在「討好」觀眾,更偏向趣味。但是,浪漫主義藉助這些手法,更多是為了探究和表現人在先天具有的感覺和幻想下所能達到的高度。
恐懼,敬畏,愛欲,興奮,緊張,噩夢,幻想........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卻又存在的東西,它們會走向何處,也許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才是真實的才是真理呢。所以,浪漫主義畫家們用他們的筆去追逐這些用理性無法捕捉的存在。這也是浪漫主義偉大之處。同時浪漫主義對於色彩和光的重視,對後來印象派的產生有著重要意義。
浪漫主義特點:
1.色彩華麗
2.注重色彩大於線條
3.表達人性的的脆弱或主觀感受
4.情緒張揚激烈
西方繪畫的發展有兩條主線,這兩條主線就圍繞著理性和感性。
理性:文藝復興——法國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
感性: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義
當我們知道一幅畫是感性還是理性以後,就可以根據畫作時期和畫作的題材,色彩,構圖和情感表現來分辨一幅畫到屬於哪個流派啦~你學會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