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對育種最大的實質是什麼?
敢不敢設想與計劃,就是配對與育種的最大實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最初是在腦子裡先開始的,「量大,抗病性好,生產周期短」是袁隆平所憧憬與計劃的,也是後面所以實驗開始的目的與指導,絕對不可能盲目與隨意。就像建築,先有圖紙,才有實際動工,不可能建一步算一步,建成啥樣是啥樣,如果這樣,永遠也不可能有雄偉建築等字樣名詞。
配對育種實質是一樣道理,你不敢想,不敢計劃,不敢對實驗作出可能性概率猜測,那麼自然你不可能成功,更沒有辦法去贏對手鈔票,所以育種配對的第一步便是計劃。
第一步:計劃,確定賽鴿的最佳比賽年齡及其他。
育種參賽,誰都知道,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計劃,首先是必須要對賽程的賽制及相關細節進行計劃。現在大陸的比賽章程在還沒有出售足環之時就已經公告出來的,其內容包含決賽日子,比賽裡程,及改期條件等等。不要覺得章程沒有多思熟慮的必要,其實,用心打過實戰的賽鴿手都知道,其實章程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無數的實戰讓我們得出一個很科學而且很是事實的結論:五個月至五個半月左右月齡的選手鴿最適合打中距離(五百公裡級別)的比賽,因為這個年齡段,賽鴿最具有活力,及各方面的生物指標也是最顛峰的,月齡太短,容易飛失,月齡太長,發情時性慾太強,惰性重,缺乏速度力。所以章程一出,你必須要確定出配對的時間,要準確地算出那個賽鴿黃金時段的最佳月齡。
現在我來解決一部分人的疑問。第一,有人會說,有的賽鴿較早熟,有的較晚熟,因品種而異。其實,據我多年經驗實踐,現在的賽鴿都不會成熟太晚,因為各方面的條件都促使現代賽鴿相當早熟,其中營養,藥品因素佔相當大的成分。像我家賽鴿,三四個月,產蛋發情比比皆是,很少情況會一年半載才發情成熟。其次我所寫的《職業賽講座》裡面有很多限定性的東西,例如,我們職業比賽一般不會每個星期都參賽,一般一個年頭打一到二場特定的賽事,而且賽程一般是五百公裡多關級別。這跟業餘是不一樣的,業餘的鴿友一般每個月,每個星期都有比賽,而且賽程的跨越幅度很大,從三百公裡到一千五百公裡不等。所以此文的很多方法,也僅是適合五百公裡職業賽而已,對於業餘的種種,很多它並不是完全適合的。像賽鴿的最佳比賽年齡一樣,打千公裡級別的比賽年齡一樣,肯定不會是五個月左右。這也是眾所周知的。
第二步:尋找配對方式的最佳方法。
配對育種,是一個永遠也講不完,講不清楚的話題。你要想統一所有鴿友的配對育種思想,我想這無異於天方夜譚。就配對方法經驗而言,一個鴿友心中就有一種配對方法,什麼眼志配、血統配、骨架配、羽色配、肌肉配等等,每一個配對的方法,一講一大篇,一講一大籮。現在我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及上獸牧大學專業所學的有限知識,以一個真實、誠懇的心態把關於配對方式的最佳方法用心寫出來。
眼志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小接觸到今,也深入研究學習至今。拋開科學的理論不說,光說感覺,我發現前名次的速度鴿,其眼志以:「砂質淡薄,非全圈眼志 ,並且眼志小」而居多。說得再白點,就是好少會有像國血那樣的眼志出現。這是我多年觀察的結果。
所以要從眼志配當中選擇一條可用的東西,我想便是我們要作育出「砂質淡薄,非全圈眼志 ,並且眼志小」這樣的賽鴿。
賽鴿運動至今,所可以描述的賽鴿血統,可謂難於數清。但是否就是詹森配詹森,肯定就快,楊阿騰配對楊阿騰,肯定就穩呢?不盡然,我覺得此定義萬萬下不得,會毒害很多年青的新手。我覺得研究血統配,不如研究血統表來配,加多一個字比較合適,也比較有意義。
其次,血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東西,像現在血統的分類,也好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只要哪個老外的鴿子飛出名了,統一以鴿主的名字命名,根本不以生物學的形態去命名一個血統。所以現在以血統配顯然失去了意義。
研究血統表,我覺得比研究血統重要一些,你可以從中看出家族的發揮性,看出這路鴿子,是適合何種天氣,什麼樣的級別比較有發揮等等一些重要的數據,為你的配對增加把握性。血統表中最實質的東西,莫過於家族的成績,祖上三代都找不出屁大的成績,也談上「配」的資格了。所以要從血統配中摘取一條有用的東西,便是成績二字,有成績的血統才具有研究的價值。
羽色就像人的衣裳一樣,是不是穿紅衣服的人就比較聰明,穿白衣服的人就比較笨呢,絕對沒有這個科學的依據。所以羽色配比眼志配及血統配更加不靠譜,但唯一可以通過實踐來告訴我們的是:白與紅的羽質在賽鴿中最容易受損,也最容易遇到天敵。這是在育種中需要考慮的一點。
這種配對方法是最可行的。就這種方法,我想以實驗方法的程序來介紹這個方法,鴿友們只需執行拿來主義便行,這也是我近二十年的實踐經驗,希望鴿友能夠實用。
提前設想作育出後代所具備的基本性狀:砂質淡薄,非全圈眼志,並且眼志小,羽色以灰、黑點居多,體形呈三角形,前胸寬,胸肌發達,肌肉柔軟有彈性,骨架硬朗,翅膀呈剪刀形狀,帶一定孤度,後腰有力。(實質上前名次鴿九成都是如此的)
父鴿性狀要求:
砂質要選擇濃一點,全圈眼志,底砂層次要分明(父母雙方,必須一方是如此),羽毛相對公鴿子而言會粗厚一點,龍骨直且要粗,要硬。肌肉相對於公鴿子也會偏硬一點,握在手上,感覺呈典型的三角形,握起來,感覺很協調,很順,沒有多餘的地方,也沒有缺少的東西。體型偏大,或者中等偏小,對於做種的公鴿子來講,沒有多大關係,但母鴿子卻很有講究。
母鴿性狀要求:
砂質淡而薄,眼志小,非全圈型,羽毛薄而滑,肌肉需柔軟富有彈性,絕對不能像公鴿子有僵硬的感覺,體形也絕對不能像公鴿子那樣碩大,這一點極其主要。我在育種的過程發現,後代的體形,骨架與肌肉主要遺傳於母鴿子,公鴿子主要遺傳骨子裡的東西,例如歸巢性等等!母鴿子的翅膀張開需呈剪刀樣,帶一定弧度。另外,母鴿的後腰握起來要有力度,朝下彎需有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