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引種也一樣,雖然我在上一文確定了種鴿的選購要以「成績」為主要標準,但這種標準是要付出很大金錢代價的。
而中國現有30萬鴿友中,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所以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社會如此,賽鴿運動中的引種亦如此。其實想想賽鴿運動中哪一個環節是不現實、不殘酷的呢?少一分錢都別跟我提「賽鴿」二字,協會如此,鴿商如此,公棚亦如此。所以「賺了錢才玩鴿」不失為當下一種很實際有用的策略。
有錢如何引?「2+10」模式,此種方法,適合有點經濟能力的,並準備花10萬左右引種的。準備好10萬後,請把眼光放短,記住「強龍扭不過地頭蛇」這句話。花五萬引兩隻本地的超級雄,此雄需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本身有成績,後代發揮到第三代,年齡不要超過四年。這個公式所局限下的鴿子,一個300個會員的協會手上加起來不會超過20隻。選種公條件越高,數量就會越少,成功的概率就會越高。關鍵5萬能不能引到當地的兩隻超級種公,這純粹個人能力問題,相信世界人民都會喜歡鈔票的。
再拿5萬,購當地10隻前10名的成績雌,母鴿子要求如下:年齡不要超過3年,體型、肌肉、骨架一定得到位。後代骨架肌肉好不好,九成九決定於他選的母鴿子體型、骨架、肌肉到不到位。所以一到別人的鴿舍,你著重看他的種母,因為種母是決定一個鴿舍的一切,這種母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育種群,母體的整體質量。好種公,勿需多,一到二隻就夠了,而好種母,怕沒有一定的數量,難成氣候。
「2+10」模式實質就是「少雄多雌」的引種模式,而「少雄多雌」是生物界種群普遍存在的一種非常科學的現象,像獅群、猴群等等。這種模式有利於種群強勢的進化及優勢種群基因的保存。我們在實際養鴿中存在很多現象。例如,因為種鴿太多,根本都不知道要怎麼用,要哪一隻配哪一隻,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遵守生物學的規律,從而導致沒有辦法去發現優秀基因,並去維持及強大進化優勢基因。試想如果你選擇的雌雄都是均等的數量,不用多,就各樣20隻,加起來你的種鴿數量才40隻,這在當下鴿界養鴿人的種鴿數量中算是偏少的了。但是你的不同的配對方式卻達到400種,等你發現那一對黃金配對時,我想,鴿子不老,人都老了!沒有重點,就像大海撈針一樣,永遠都是無頭蒼蠅,亂撞!
而生物學中「少雄多雌」的模式,讓我們在實踐中嘗到自然界的魔力。事實上,我們可能一開始走的並不是「少雄多雌」的策略,或者成功後也沒有這種很強的「少雄多雌」意識。但如果你是一位細心觀察的人,涉足高手鴿舍多了之後,你會發現他所有成績鴿中都帶有某一隻鴿子的血緣,此鴿我們謂之種公(或種母),這其實就是「少雄多雌」所產生的效果。發現優秀基因,進化強大這一優秀基因,這就是「少雄多雌」的生物學理論基礎。
其實「少雄多雌」,著重強調是「少與多」,而不是「雄與雌」,蜂王雖有王字,卻是雌性的,所以生物界是神奇的,賽鴿亦一樣,以雌定棚而輝煌騰達為數不少,神奇絲絲便是實例。當然以雄定棚的成功例子就更是數不勝舉了。所以「少雄多雌」是一種總稱,「少雄」的雄字亦可以是雌字,關鍵是你發現的優秀基因個體是雄還是雌的問題。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實際的問題,在現實的賽鴿運動中,賽鴿還是以「雄」定棚的為多,道理很簡單,在生物學中,不管是胎生還是卵生動物,其繁殖率並不高的生物,都是以「公」定種,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進化。
拿我捨實例來講,我舍現在以三隻種公來定棚,母鴿有30隻,只有這三隻種公有交配權,其他公鴿子都做保姆。一雄配多雌是我很喜歡的操作模式,這是一種快速擴大優秀基因的模式。總之我所見的高手也好,名家也罷,有意也罷,無心也罷,其成功後的最終固定模式都是「少雄多雌」下所隱藏的一個生物學常識:發現優秀基因,進化強大這一優秀基因。
工薪階層如何引種呢?其實作為工薪階層孤注一擲地購一到二隻成績鴿,然後就僅僅靠這一二隻成績鴿而飛出優秀成績的概率是很低的。現實實踐中我們手上都有幾隻成績鴿,但我們終究難成氣候,因為我們手上的這一二隻成績鴿並不是所謂的超級種公或種母。其次,我們也很難就只購一到二隻,購到的就是所謂超級種公或種母,這便是原因所在。所以我反對工薪階層孤注一擲的引種方式,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影響家庭和諧。我覺得最可行的是直接引一批成績鴿的子代(10到20隻)作為我們種鴿基礎,不但經濟實惠,而且成功性很大,我有很有朋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取得成功的。
不論是經濟條件好的鴿友,還是工薪階層,引種的方式其實是多種多樣的,有引天落玩出身的,有引黃金配對而騰達的,引種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上面我所介紹的,僅是兩個比較普通的引種方式,也是較快達到成功的引種模式。實質上,不論是經濟條件好的鴿友,還是工薪階層引種的模式,其最後也是演化為「少雄多雌」模式,即發現種鴿群中的優秀基因,進化強大這一優秀基因。
向誰引
引種方式確定後,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向誰引。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很重要。市場上成績鴿很多,但並不是所有成績鴿我們都敢引的。
第一,鴿主所得成績的含金量太低者,謹慎引進。我跟朋友曾經去過外省的很多地方引種,其中有一次去一個高手家引種,當時嚇一跳,真的整間的獎盃。我們購了二隻成績鴿,一個千公裡亞軍,價格卻只要800塊,我們真以為撿到了便宜,如獲至寶。後來,下注在這鴿後代的錢大於其價格好幾倍。爾後再一打聽,著實大跌眼鏡,全會會員加來才40個,每次決賽才100多隻鴿子,此戶都三四十隻,難怪一棚獎盃,這樣鴿主的含金量不高。我想任何人腦子只要不會太傻,在此會拿獎盃基本沒有問題。
第二,鴿主人品不行,謹慎引進。鴿主的人品不行,直接導致的就是賽績鴿的水分很大。我敢說現在賽鴿獎金越來越高,每一個協會都存在作假,而且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並不是瞎猜亂講的。我親身看過電腦上根本沒有存貯到這隻賽鴿信息的鴿子,決賽卻得了冠軍,試問你敢向這個人購鴿子嗎?現在賽鴿運動的獎金很大,成績鴿的水分也很大,所以鴿主的人品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德高望重、誠信的鴿主作為我們引種對象。特別是公棚引種,更加要謹慎,現行公棚體制的三公原則實質就是裁判員是自己,運動員也是自己。奇妙的連號入賞鴿,超脫鴿,詭秘的雷同雙環,決賽又「恰恰」斷電黑屏,不然電腦又「巧巧」地癱瘓,一系列的現象讓我們謹慎行事,要知道現行的一些冠軍頭銜是人家「給的」,而不是實打實拼的。
第三,肉鴿式養殖的鴿主,謹慎引進。幾千隻種鴿,肉鴿籠囚禁著一對一對的血統鴿,終年奴育,得不到陽光,水浴,幾千平方的區域全是「XX血統基地」;每次比賽,不論地方,還是公棚,採取鴿海戰術,以量取勝,獎盃、榮譽也算「實至名歸」,含量金「太高」的肉鴿式養殖的鴿主,其鴿望謹慎引進。說句實話,平均每隻鴿子其主一年所上手的次數怕不會多於二次,如此又何能更深了解其特性,統一歸為名血後裔,實則害人不淺。我去看過很多大戶,7層樓全是種鴿,7個員工,鴿主帶我們從一樓看到三樓,就花了一天,鴿主見幼鴿便塞大大小小的藥丸,只只都稱謂名鴿後代,可實質,九成的賽鴿,其沒有辦法了解其家族史。「淘汰,精育,戰績」,這些賽鴿運動中習慣性動作卻很難在這些肉鴿式養殖場得以實現。不敢說其沒有好鴿子,但請你考慮一下,你是否就能那麼幸運呢?
三條謹慎原則後,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考慮引種的鴿主是這種模式:數量不多(飼養及參賽),一條血系(「少雄多雌」模式下的必然結果就是一到二條血系),成績卻在競爭激烈的平臺中斐然。引種成功後,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如何配的問題,由於種鴿配對是一個比較重要且複雜的問題,所以留在下一章節,著重介紹下種鴿如何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