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時維九月,夜已漸長。金秋短暫,當為越冬早做打算。
近日有報導稱,歐洲第一大酒店連鎖集團法國雅高酒店集團(Accor)正在考慮收購英國的洲際酒店集團(IHG),兩家公司合併後的市值可達170億美元。
若收購完成,雅高將超越萬豪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截至2019年底,二者的酒店客房總數超過160萬間,遠高於擁有近140萬間客房的美國競爭對手萬豪酒店。
雅高(上)和洲際(下)各自的品牌組合
收購可行嗎?
品橙旅遊發現,今年年初至今,雅高股價下跌了43%,IHG的股價下跌了23%。交易傳聞爆出之後,二者股價分別上漲3.21%和2.06%。若交易成真,這無疑是今年哀鴻遍野的酒店業難得的利好,亦可對彼此的業務形成互補。
這幾年雅高逐漸完成輕資產結構的轉化,但奢華酒店客房比例(35%)仍不及主要競爭對手萬豪(50%),而合併洲際能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短板,提升每間客房銷售收入(RevPAR)。
洲際擁有的奢華酒店品牌,除了洲際、金普頓和英迪格等,還有近年收購的麗晶和六善,對雅高的吸引力不可謂不大。另外,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分析師Leo Carrington認為,在中低端市場上,雅高旗下的宜必思(Ibis)與洲際旗下的假日酒店(Holiday Inn)相得益彰。
同時,在地理範圍方面,兩個酒店集團能形成優勢互補。洲際在北美和中國鋪得很開,而雅高在其歐洲大本營和世界其它新興市場的發展更佳。
不過,現在可能不是收購的好時機。品橙旅遊查閱數據發現,8月28日,雅高酒店集團的市值為68.8億歐元,洲際酒店集團市值為80.5億英鎊。而雅高在8月初披露上半年財報時曾透露,其目前流動資金超過40億歐元,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還可以再維持40個月。
可如果雅高啟動收購,將需要從外部尋求資金支持,但由於已經被標準普爾評級為「垃圾」,分析師們認為其利息成本可能會因此提高,不知如何才能在疫情之下籌集足夠的資金完成收購。
鑑於目前疫情對酒店業的挑戰和雅高的經營現狀,雅高似乎應該優先考慮「縮衣節食」,而不是拿著「救命錢」去開疆拓土。
而且,雅高CEO Sebastien Bazin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實施2億歐元的成本削減計劃,除了裁員1000人外,連巴黎的總部大樓也要被出售,這可不像是要進行大手筆收購的樣子。
儘管洲際酒店已經形成了委託管理和特許經營兩大輕資產模式,但隨之而來的弊病導致撤牌事件屢見不鮮,不僅在客房數量上被後起之秀們追趕,分銷渠道和品牌獨特性也遭遇挑戰。即使雅高合併洲際,這些問題也不會憑空消失。
二者合併,誰最害怕?
2020年,新冠疫情讓酒店業的龍頭萬豪國際、希爾頓等集團吃盡苦頭。
萬豪上半年總收入61.45億美元,同比下降40%。其中Q2淨虧損2.34億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2.32億美元。這也導致該集團上半年淨虧損達2.03億美元,去年同期利潤為6.07億美元。
希爾頓上半年總收入24.84億美元,同比下降47%;淨虧損4.14億美元,去年上半年淨利潤為4.2億美元。其中Q2總收入5.64億美元,同比下降77%;淨虧損4.32億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2.61億美元。
而雅高和洲際也不好過,本身存在的問題被悉數放大,直接體現的財務數據上。
2020年上半年,雅高僅收入9.17億歐元,同比下降52.4%。EBITDA虧損2.27億歐元,淨虧損15.12億歐元。上半年雅高酒店整體RevPAR為25歐元,同比下降59.3%,入住率和平均房價分別同比下降36.6%和10.7%。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6月30日,錦江仍是雅高的大股東,實益持股13%、擁有投票權17%;華住實益持股2.9%、投票權2.2%。截至今年3月31日,攜程和雅高分別持股華住7.4%和5.2%。在交叉持股的背景之下,牽一髮將動全身。
洲際今年上半年總收入12.48億美元,同比下降45%;全球RevPAR同比下滑52%,運營虧損2.33億美元,去年同期運營利潤4.42億美元,同比下滑153%。
在近日美國《HOTELS》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酒店集團排名中,客房數量十強為萬豪、錦江、OYO、希爾頓、洲際、溫德姆、雅高、精選國際、華住和首旅。萬豪雖然仍居首位,但OYO酒店經過迅猛發展,客房數超過100萬間,排名從去年的第8位升至第3位,希爾頓和洲際分別下滑一位至第4位和第5位。
一旦雅高收購洲際成真,這個排名將翻天覆地。猛虎、追兵環伺之下,頭把交椅不是那麼好坐穩的。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
雅高收購洲際的傳言,不禁讓人想到萬豪2015年以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成為酒店業的巨無霸。早在那時,就有消息稱洲際一直也在尋求出售,甚至有人猜想萬豪接下來會收購洲際。
但此後的2018年,萬豪和喜達屋的忠誠度計劃加速整合進程遇挫,喜達屋又遭遇大規模數據入侵、5億房客信息被盜的事件。完全「消化」喜達屋很難,徹底「吞併」洲際也不見得更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萬豪2015年年底收購喜達屋之後,前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使這樁收購符合各國反壟斷審查。雅高若想吞併洲際,恐怕也要面臨競爭委員會等反壟斷機構的審視。
不過,酒店業市場分析公司Hotstats的董事長Jonathan Langston認為,業務整合是疫情危機帶來必然結果,長遠來說疫情會促進酒店集團之間的合併。未來酒店業務收入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經營酒店的成本卻在增加。好在酒店運營商仔細分析支出,找到了創新且能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所以在宏觀層面上,業務合併是確保利潤增長、保持酒店業主和股東價值的一種方法。
理論上講,合併後的新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規模經濟,節省營銷、技術和勞動力方面的成本。同時,鑑於這次疫情使很多旅客因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而削減出行預算,所以未來幾年對廉價住宿的需求可能會激增。很明顯,雅高也在考慮到這一層。
酒店業的發展史中有很多節點,這次的疫情也注會成為重要的標誌,但它最終呈現的形態不會是斷崖式下跌,而是曲折上升,在這種過程中可能就有轉型和併購。一個時代的餘韻正悄然散去,另一則故事可能才剛剛開啟序幕。(品橙旅遊 Cathy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