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的人最無情
聽陳昇,還能從哪裡開始?無非這首《把悲傷留給自己》。
記得那個MV故意拍出陳年膠捲的效果,十足懷舊。MV裡的升哥並不年輕了,歌聲一派滄桑、辛酸、無奈,又挾幾分倔強與灑脫,人未老,心已老,絕對不合時宜。然而正因為這樣,多年後再聽這首歌,並不覺得過時。越先鋒,往往越容易老舊。反之亦然。這就是流行文化的辯證法。
粗略算數,第一次聽這首歌,當在二十年前了。二十年來,斷斷續續也聽過他其他的作品,記憶裡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聽的時候很感動,聽過了就算,不迷戀歌曲,更不迷戀歌者,從來不是任何人的粉絲。僻處南疆,難以買到他的正版CD,也沒機會看到他的現場演繹,既無聯繫又無貢獻,鄙人正是升哥口中那種無情的聽眾。
在這個男人的青春時長與顏值高低成正比的時代,這個無情的聽眾如今也步升哥後塵,成為「大叔」的一員。名分已定,心有未甘,兀自在旋律和歌詞裡與記憶眉來眼去,和歲月談情說愛。今天寫幾行文字,借陳昇之名,行懷舊之實,所謂「無情」,莫過於此。如果這些文字不幸被升哥的粉絲看到了,鄙人只能自求多福,希望不要挨揍罷。
教壞小孩
初中時擁有了自己的房間,等於擁有了自由的時間。每晚數小時如同重體力活一樣的學習之後,躺在床上,聽聽《似水流年》一類的廣播節目,就算短暫休憩。某一天晚上收音機裡傳來這首《二十歲的眼淚》,那些麻木多年的大條神經仿佛頃刻間細膩起來,收斂了所有觸角,緊挨著耳機,把這首歌細細收拾,存進了記憶深處。從此相信,有一些歌,確實能唱出你的眼淚。當然前提是,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它能恰如其分地擊中你疏於防備的心靈某處。
多年後看到一檔選秀節目,某位導師唱起一首類似的《今夜二十歲》,他身後年輕的觀眾們,臉孔因為興奮而通紅,如同當年夜裡某人的臉。假如當時聽到的是這一首,那個深夜裡傾聽收音機的少年心下何如?也許一般地感動,卻無從體會漫長如一生的夜裡,歌者走出風中的空洞與寂寞。升哥,這就是傳說中的教壞小孩麼?
歷史從沒有如果,時光也不相信眼淚。這首歌的原唱,陳昇的徒弟金城武,如今也成了中年大叔。鄙人懷疑武哥從沒有被教壞,因為他們師徒倆本質上就是一夥的。
關於男人
被教壞的小孩哼著「是不是可以,牽你的手呢」,上了大學,磕磕碰碰走了許多顛顛簸簸的路,不知道何時才能成為鮑勃·迪倫歌中的那種男人。小城裡不難買到陳昇的專輯,琳琅滿目地估計都是盜版。自從買了那張內容豐富裝幀可疑的《五十米深藍》後,小朋友自覺愧對唱歌的人,對猖獗的盜版卻也恨不起來,尤其是聽到這首《關於男人》之後。
你知道男人是大一點的孩子
永遠都管不了自己
張著眼睛來說謊
也心慌的哭泣
面對著不言不語的臉孔
誰也不知道男人是怎麼了
漫漫的旅程路途還遙遠
偶爾也懷疑自己是否該向前
欲望的門已開
夢的草原沒有盡頭
夢裡憂鬱的花香漂浮在風中
那天聽完這首歌,按下暫停鍵,對著空轉的CD機看了很久。若有所思,其實什麼也沒有想,腦子已經變成升哥的提詞機。不知道過了多久,回過神來,關燈睡覺。有些歌聽一遍就忘了,有些歌聽一遍,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驗證和回味。多長的時間呢?說不定是五年十年,二三十年,也說不定就是一輩子。
風箏
除了相伴一生的女人,大概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成就一個男人,包括這首《關於男人》在內。大多時候,它充當了備忘錄的角色,告訴你,男人的成熟純屬幻想,幼稚才是他的常態。女士們,你打算嫁給一個男人麼?要謹記,那個貪玩的孩子就像個風箏,線要拽在手中,人呢,就不要栓得太緊了,反正風起了,它就高飛,風熄了,它就會回來。
大約在2006年,曾在一檔電視節目裡看過升哥現場演繹的這首《風箏》。在這期節目裡,升哥彈琴唱歌,奶茶(劉若英)且哭且笑,末了升哥對奶茶說,唱完這首歌,以後不要再找我。
無法也不必去揣測一句話背後的多少故事。反正故事已經結束,也許壓根沒有故事。猜測《風箏》是唱給誰聽的,該有多麼無聊啊。只是粗鄙如我,至今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借娛樂節目說告別的話。而且是個名字叫做《桃色蛋白質》的節目。
奶茶所有的歌,我只聽過一首《後來》,一首《為愛痴狂》。後者也是升哥的作品,為她量身定做的。若是升哥來唱會如何?大概唱到忘情處,免不了又荒腔走板,甚至扯起嗓子嘶嚷,渾不在意用情深,貌似不羈卻執著,充滿了矛盾與張力,就像一個大風起兮飛揚的風箏,在自由和牽掛之間搖擺,玩得興高採烈,卻也不曾斷了線,讓地上的孩子擔心找不回來。
除了情歌
在這個花樣美男橫掃娛樂圈的年代,十足大叔範的陳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非他的不羈、好玩和情歌。大不了再搭上一首看似中國風的《北京一夜》。他那些充滿洞察、思考、悲憫甚至痛苦的歌,如今幾人記得?
如果不是馬世芳在《聽說》裡介紹《細漢仔》,包括我在內,誰能知道來臺北打拼的鄉下年輕人是何等艱辛,臺灣所謂現代化帶來的痛楚何等強烈,而同樣在臺北這座城裡打拼的目擊者陳昇又是怎樣的心情。
我的兄弟細漢仔十八歲的那年
帶著滿腔的熱血和阿媽的祝福來到臺北
住在城市邊緣靠近發臭的新店溪
他的第一份工作開著烏黑的Jugaur
上面坐著有錢的大爺
再看遠些。那首令我印象深刻的《爸爸的年代》,將一位國民黨老兵鬱鬱寡歡的後半生活畫在你面前。阿文的爸爸,有一把褪色的銅喇叭,是爸爸在對岸烽火中榮耀的過去,也是來臺灣後黯淡的今天,是兒子眼中無法理解的歷史,也是父子間難以跨越的鴻溝。
時代變得太快,阿文,你在想什麼呢?升哥,你想說什麼呢?
阿文的爸爸有一把高掛在牆上褪色的銅喇叭 銅喇叭
他總在酒後興奮地說著飄雪的冬天的老故事 老的故事
多偉大的時代
錯亂的民國三十七
孩子我的夢想在那個發了狂的年代
隨著戰火而已不在 已不再 已不再
拼活著
馬世芳曾寫過一篇文字,記錄伍佰和他的樂隊與陳昇的一次合作。伍佰在錄音前已經將整首曲子都構思好了,只待陳昇來合唱,加入他的音軌,就大功告成。不成想升哥一來,首先要酒,大家都喝,喝高了再錄,伍佰的整個構思被推翻重來,升哥成了整個錄音室的導演,一直錄了一個通宵,所有人才興盡而歸。
在馬世芳筆下,此事成為了臺灣音樂史上的著名段落,升哥才氣縱橫、無所拘束的形象載入了史冊——雖然事後伍佰對於自己的作品被否定頗有些不爽。
所以你既然知道他大概是怎樣的性情,或許不難理解他那些引來爭議的言論。「我最不喜歡的三個字就是拼經濟,應該是要拼活著,用現有的姿態去製造臺灣人最愛過的生活……。」「陸客真的不要再來了,我們真的要犧牲我們的生活品質嗎?……如果你問我,我會告訴你,我反服貿。」
作為升哥的非歌迷,他不來大陸開唱,我並不感到傷心。至於要不要去,哎呀,人家不願意,何必討人嫌呢。大家各自生活,升哥你只管拼活著,我們則只管拼命活著吧。
明年你還愛我嗎
1999年升哥做了一件貌似煽情的事。他提前一年預售了自己演唱會的門票,只賣給情侶,一張票分為男生券和女生券兩份,雙方各自保存,一年到期後合體才能使用。演唱會的名字叫做:明年你還愛我嗎?這也是98年升哥專輯《魔鬼的情詩II》中的第12首歌。
如你所料,門票很快銷售一空。然而當第二年演唱會拉開大幕,那些情侶席位卻空出了一片。據說面對著一個個空座位,升哥臉上「帶著怪異的歉意」。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歌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件煽情的事,變成了一件有點傷情的事。
我想升哥看起來達觀,其實骨子裡是有那麼一些悲觀的。他似乎也沒打算隱瞞這一點。我想真誠的民謠歌者多少都有點悲觀,雖然我無法證明這一點。我想寫歌的人未必正經,聽歌的人未必無情。我想世事艱難,生活不易,唱歌的人有樂子,聽歌的人有共鳴,就當慶幸。人生百年,殊途同歸,有幸跟升哥活在同個時代,不能道路以目,那就各自過活吧。
謹以此文,向網絡那頭素未謀面的升哥說一句話。
升哥,你好。升哥,再見。
歡迎加入河畔小屋的微信群「民謠流域」,分享彼此熱愛的美好民謠。
加入前,請先加群主微信「qq29618649」,期待你的到來。
圖片引自網絡
河畔小屋
專注於推介優秀民謠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