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146平方千米的區域變成廢墟之後,李梅認為對日本首都的空襲已經可以令人滿意地結束了。然而,對其他人口密集的地方的轟炸很快就又恢復了。5月29日,517架"超級空中堡壘"再次襲擊了神戶和大阪。
在5月的空襲中,李梅共出動了4700架次轟炸機,投下了27000噸爆炸物,損失飛機70架。即使李梅的懲罰性空中打擊不能夠迫使日本投降,卻也最起碼摧毀了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這樣便使得日本不能有效地動員和準備對付盟軍的進攻。
到1945年6月,東京和神戶的大部分地區都與橫濱一樣,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儘管名古屋、大阪和川崎這些城市還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這些地方被燒焦的面積多達25%。
總的來說,5月份"超級空中堡壘"投下的炸彈共燒毀了272平方千米的城區,摧毀了200多萬座建築物,致使1300萬人無家可歸。從6月17日到8月14日,第21轟炸機編隊集中精力轟炸稍小一些的人口聚居區。
在這一階段B-29轟炸機共出動8000架次,投下54000噸燃燒彈,摧毀了大約166平方千米的城區。美軍總共損失了19架轟炸機。為了減少平民傷亡,並加劇火襲的負面心理影響,預警飛機投放了大量的傳單,警告當地居民在轟炸機到來之前離開自己居住的地方。
有幾次傳單還投到了美軍並不打算轟炸的城市,導致很多居民都逃到了鄉下。毀滅還在繼續。此時日本政府的部分成員已經在公開懷疑日本還能堅持多久,儘管外相重光葵仍在不住地吹噓說,整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願意代替天皇忍受戰火的焚燒,但是他的很多內閣同僚都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盛氣凌人了。
內政大臣木戶幸一認為,5月份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使大多數日本人都產生了絕望的念頭,並且認為美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對日本進行打擊。與此同時,首相鈴木貫太郎則授意他的內閣秘書鈴木迫水對日本繼續戰爭的能力進行秘密調查。
的報告引起了鈴木首相的擔憂。由於盟軍的轟炸和封鎖,日本在正經歷著嚴重的鋼材、鋁、煤等其他生產軍用品所必需的原材料的極度短缺。更有甚者,迫水的報告還預測說,由於燃料供應的短缺,將會在數周之內直接削弱運輸業,而使日本軍事工業瓦解。最後迫水還估計,糧食不足將會導致饑荒。
鈴木將報告複製給每個內閣成員,並於5月12日召開會議,討論政府應該採取的可行性對策。基於該報告所得出的結論,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大將建議請求蘇聯充當結束戰爭的調解人。鈴木積極響應這一建議。之後內閣大臣們便開始討論與盟軍和談的具體辦法。
一些內閣成員同意請求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調停,卻又擔心史達林在沒有從日本包括千島群島得到領土好處的情況下,是否會願意這樣做。不過陸軍參謀長和戰爭大臣都同意米內的觀點,因為他們相信史達林也會樂於見到一個夠阻止美國勢力的東亞大國的崛起。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