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影友相約去皋落鄉張家溝採風。我們到了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鐵將軍把門。轉了半個小時也沒見到一個人,正當我們計劃掉頭出村時。看到遠處一個大門走出一位白髮老奶奶。我們趕緊打招呼,問村裡咋沒人?老奶奶說你們來的是老村,現在人都搬上面新村了。我住在這裡是因為在這養了頭牛。現在我就是出來去給牛整理一下衛生。
我們跟隨者老人來到她養牛的地方。老奶奶一邊給牛拽草,一邊說,自己姓安。今年73歲了。老伴和自己同歲,叫張英林。今天他有事去縣城了。我們看到這是頭母牛,就問安奶奶,這頭牛沒有小牛犢嗎?安奶奶說,有兩個小牛犢,才賣了,賣了一萬五。安奶奶這頭牛可給家裡出力了。
安奶奶一邊餵牛一邊說,這頭牛五年前自己花了六千元買的,到現在已經生過五次牛犢了,牛犢長到四個月後每次都能賣個一萬五六。安奶奶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養牛,在人民公社是自己養生產隊的牛,從來都是膘肥體壯,去大隊集體幹活時,其他村的人都誇我們生產隊的牛好。後來單幹後,老伴家弟兄三個,合著買了牛,也是我在養,可以說我養牛足足有五十多年了。
安奶奶憐愛的看著牛說,唉,這下也許就養不成了,年齡大了,現在外出放牛是個問題了。老伴又是腰間盤突出,如果老伴身體不允許,就計劃把這頭給自己家出過大力的牛賣掉。畢竟人才是最要緊的,孩子他爸身體不好的話,把牛賣了,我好好伺候伺候老伴,讓他的身體儘快好起來,這些年經伺候牛了,沒有好好照顧老伴。這下要趕緊補回來。
安奶奶用笤帚給牛順毛,她說還真捨不得它,沒辦法呀,只要能遇到個好人家,賣就賣了吧。我們問安奶奶這頭牛是啥品種?安奶奶說她也不知道,只是這頭牛特別溫順,每次見到我過來,它都很聽話、很配合,它也有感情,也認人,不管咋說這頭牛是家裡的功臣。
給牛梳理完身上的毛。安奶奶邀請我們去家裡坐坐。我們就跟隨者安奶奶向她家走去。在路上我們問起安奶奶家庭情況,老人說自己倆兒一姑娘共仨孩子,大兒子在南方開車十幾年了,兒媳婦也在南方,二兒子在有色公司上班,姑娘嫁到河津鋁廠了。孩子們的日子過得都挺好。
到了安奶奶家。安奶奶要給我們倒水喝,我們連忙說不用了。安奶奶接著說,大兒子的三個孫孫,有兩個已經工作了,老三還在上學。二兒子跟前就一個孩子,也在上學。姑娘在河津日子過得也很好,每年幾個節假日,孩子都會回來看我們。每次回來都拿許多滋補品和營養品,我們也吃不了。孫孫們回來時,我和他爺爺總是給孩子們塞些零花錢。這些錢都是賣牛犢賺的。兒子總是不讓我們給孫孫錢,讓我們自己留著,我們留著幹啥?給了孫孫心裡舒服。
安奶奶院子裡還育有紅薯苗,奶奶說閒的沒事育下的。自己也不種,鄰居有要的就來拿,現在都有點晚了,還沒有拿完。安奶奶說自己最高興的就是大孫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北京的一家大公司工作,過年時回來就說天氣暖和了,讓我和他爺爺一起去北京轉轉。自己因為暈車,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前幾天孫孫又打電話了,讓我們趕緊準備準備,去北京轉轉。看看天安門、看看故宮、再登登長城。自己也想去,就是怕路上暈車,現在還在猶豫著。
安奶奶告訴我們現在家裡就沒有種地,孩子們說我們年齡大了,辛苦一輩子了,不用再種地了,需要啥有他們管。我和孩子爸爸也閒不住,只好養頭牛解悶。以後估計是牛也養不成了。家裡後院還養著雞,我帶你們去看看。要是想吃雞蛋就來我家。還有幾隻公雞,你們看看有人要嗎?
我們看到安奶奶後院有兩個雞舍,這就是安奶奶要賣掉的那隻大公雞,你們誰有興趣,告訴小編,小編幫你們聯繫喲。
我們轉眼午飯時候到了。因為下午還有其它事情,我們就告別安奶奶,這時候,一位鄰居從縣城回來,聽到聲音也進來了。她說安奶奶是個有福氣的老人,三個孩子一個比一個爭氣又孝順。老人還養牛養雞,日子過得美。我們村裡人都羨慕老人家,孩子孝順、自己身體也好也能幹,安奶奶笑著說,只要心態好,誰的日子都好過。(想看更多故事,請關注身邊百姓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