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風雨中這點兒痛算什麼,
擦乾淚不要怕,
至少我們還有夢……」
這是淇濱區龍德嘉園小區居民
譚靜最喜歡的一首歌,
也是她的「加油歌」。
為母則剛,在譚靜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的兒子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DMD),她不僅微笑面對,精心照顧兒子,還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通過做微商銷售護膚品增加收入。
12月7日,記者採訪了這位堅強的母親。
兒子患病,她擦乾眼淚微笑面對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組遺傳性骨骼肌變性疾病,病理上以骨骼肌纖維變性、壞死為主要特點,臨床上以緩慢進行性發展的肌肉萎縮、肌無力為主要表現,部分類型還可累及心臟、骨骼系統。9年前,譚靜的兒子小欣被確診患上了這種病。
「前段時間,小欣還能堅持走十幾米路,這幾天情況不太好,他站立都有些吃力,我的心情也跟著有些低落。」談到小欣的病情時,譚靜先是嘆了一口氣,但很快給了記者一個微笑。「沒事,大不了就是坐輪椅!我在網上看到,有位靠輪椅行走的DMD患者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我相信,我家小欣也能有個美好的未來!」譚靜說話時目光堅定且充滿希望。
隨著採訪深入,譚靜的樂觀愈發讓記者佩服。她說,DMD患者多在兒童期發病,一般在4至6歲時出現走路易跌、奔跑困難、下蹲站起困難等症狀;通常在7至12歲時失去行走能力,最後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失去生命。「雖然我能預測到結果,但有很多患者考上了大學,走向工作崗位。我不會放棄希望,兒子也有可能成為幸運的人。」譚靜說,小欣5歲時被查出患有DMD,她過了4個月以淚洗面的日子後決定堅強起來,用微笑面對厄運,盡己所能讓兒子在未知的生命中享受和正常人一樣精彩的生活,想辦法拓展小欣生命的寬度。
▲上學時間到了,譚靜背起小欣出發。
精心照顧,盡力延緩孩子病情發展
小欣今年14歲了,目前在我市一所中學讀初中。和其他病友相比,小欣的身體比較好,他打破了「7至12歲時失去行走能力」的醫學判斷,學習成績還算不錯。張海迪、「旗袍先生」崔萬志等是小欣的偶像,他談起偶像時神情昂揚。他說:「從小我媽就給我講張海迪的故事,她告訴我,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自己不放棄,世界就不會拋棄我。」
小欣的成長離不開譚靜的不放棄和精心照料。小欣確診後,譚靜帶著孩子輾轉鄭州、北京等地治療,哪怕醫生給出了「這病無藥可治」的結論,譚靜還是購買相關藥品延緩孩子的病情發展。單是小欣的藥費每月就要1000多元,即便如此,她還堅持讓小欣學習繪畫。「我和愛人都是普通礦工,每月還要還房貸,小欣還有一個弟弟,所以我們的負擔比較大。但我從未有過放棄的想法。」譚靜說,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便是圓滿和幸福的。
「我雖然身體不好,但智力正常,在學習上我要比其他同學更加努力。」小欣說,和其他同學相處時,他從不自卑、氣餒,這源於媽媽對他的鼓勵。
小欣的房間裡放著拉筋凳和矯正鞋,從5歲開始,他要每天站半個小時的拉筋凳,晚上還要穿著矯正鞋睡覺。「站拉筋凳是為了延緩肌肉萎縮。站拉筋凳時腿會很疼,我媽每次都會站在旁邊陪我,還給我講勵志故事。」小欣回憶,媽媽為了培養他樂觀、自信的性格,購買了名人傳記方面的書籍。他站拉筋凳時,媽媽就為他讀書,他聽了書中主人翁的故事後頗受鼓舞,即使腿疼難忍,他仍然選擇咬牙堅持。
除了讀名人傳記,譚靜還會和小欣一起觀看勵志演講視頻。時間長了,譚靜成了家中的演說家,她還經常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一發現小欣的情緒有變化,她就很快對小欣進行開導、勸慰,保障小欣的心理健康。
在譚靜的教育下,小欣不斷成長且富有愛心。小欣總會在書包裡多裝些筆、橡皮、作業本,他說:「我行動不便,同學們給了我不少幫助,我多帶些文具,同學有需要時可以借給同學。」
咬牙堅持,媽媽的背是孩子心中的山
「讀小學時,他就走不遠,每天早上我要把他背上電動車,送他去學校,再把他背到教室。孩子行動慢,我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飯。」譚靜感慨,對於孩子艱辛的上學路,她風雨無阻陪伴著,儘管辛苦,她從未給小欣請過假。不能因為孩子是病人就放鬆要求。」
隨著時間推移,小欣漸漸長大,體重也有100多斤,譚靜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譚靜身高1米6多一點兒,體重100斤左右,屬於「小個子」,背小欣一趟會氣喘籲籲、渾身冒汗。但為了拓展小欣的視野,她經常帶著小欣外出旅遊。上下公交車、上下樓梯……小欣在媽媽的照顧下先後到鄭州、北京、上海等地旅行。
小欣上了初中後,譚靜就更忙了。除了照顧小欣,她還要照顧小欣的弟弟,早上5點就得起床做飯,6點半準時送小欣出門,除了中午接送,晚上7點她還要給小欣送飯,晚上9點再從學校把小欣接回家。
「我媽和我爸都要工作,他們輪流照顧我,我媽背我時比較吃力,我明顯能聽到她的喘氣聲。雖然她的肩膀瘦弱,但在我心中像大山。」小欣說,母親的背讓他充滿安全感。
自強自立,趁歇班時做微商增加收入
譚靜在我市一煤礦旗下的發電廠上班,負責看管機器。按照工作安排,她一個班要在機房值守24小時,然後休息24小時再上班。令人佩服的是,熬夜值班、照顧孩子、做家務已經讓譚靜忙得不可開交,但譚靜還趁歇班時幹起了微商,通過銷售護膚品增加收入。
▲趁著小欣沒放學,譚靜錄製商品介紹視頻。
「家裡開銷太大了,我得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譚靜說,抱著這樣的想法,她2018年幹起了微商。通過不斷學習銷售知識、產品知識,她逐漸積累了近百位固定客戶,每月有幾千元收入。
「我花了半年時間才爭取到第一位顧客。」譚靜回憶,剛做微商時,半年都沒有開張。但她沒有放棄,利用這段時間努力學習護膚品相關知識,和有意向購買的顧客保持聯繫,通過所學專業知識為客戶解決常見的肌膚問題,這才收穫了第一位顧客。
生意開張後,譚靜越幹越有勁兒,她化身「拼命三郎」,努力拼搏著。有一次,她騎著電動自行車,冒雪騎行40多分鐘為客戶送去試用裝,客戶看到她的頭髮和衣服被雪打溼時深受感動,當場決定購買產品。還有一次,她下夜班回到家,有客戶需要送貨,她來不及休息馬上去送貨,客戶佩服她的敬業精神,當場為她介紹了兩位新客戶……通過不斷努力,譚靜的生意越來越好,客戶越來越多。
▲譚靜趁著午休間隙整理貨物。
「我和孩子都很心疼她,勸她放棄做微商多休息,可她說要挑戰自我,要給孩子做榜樣。」譚靜的丈夫告訴記者,堅強、勇敢是他對妻子的評價。工作、微商、家庭讓譚靜十分忙碌,缺覺對她來說已是常態,他經常看到譚靜坐在沙發上就睡著了,睡醒後的她很快就精神飽滿忙碌起來。
譚靜說,她這樣拼搏是在為未來做打算。她從未放棄希望,她想,小欣或許會迎來有藥可治的那一天。她要努力掙錢,將來為小欣治病。
來源: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責任編輯:張露丹
統籌:靳麗娜
總值班:陳鴻
監製:李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