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6日電 (記者 張添福羅雲鵬)6日,「雪豹之鄉」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牧民發現一隻受傷的瀕危物種雪豹,並交送至相關部門進行救治。目前,包括雜多縣在內的三江源區域,逐漸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牧民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的社區共管之路
6日上午10時左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牧民土登與巴丁二人,途徑昂賽鄉地質公園景觀大門附近時,見到路邊柏樹林中有一隻雪豹幼仔,緩慢走動,看似受了傷。
「我們停車後,用手機拍攝,但小雪豹卻絲毫沒有要逃跑的跡象。」據土登介紹,兩人發現小雪豹的腿部血肉模糊,像是新傷,隨後二人便將小雪豹送回鄉政府。
雜多縣昂賽鄉書記扎西東周介紹,經過初步檢查,發現小雪豹除了後腿的傷情外,頭部還有多處已結痂的舊傷痕。
雜多縣獸醫站工作人員介紹,該只受傷雪豹為1歲半左右的亞成體,因靠近人類活動區域,遭受狗群攻擊後造成腿部受傷,且小雪豹呈營養不良狀態。
近年來雪豹頻繁在雜多縣「露臉」,擁有中國最大雪豹連片棲息地的雜多縣僅2015年就有4次雪豹進入城鎮周邊記錄。
長期在雜多從事雪豹研究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研究人員趙翔介紹,現在當地政府和科研機構為保護雪豹,一直在進行野外監測,動員牧民開展反盜獵等巡護工作,正計劃開展人獸衝突補償試點,即如果雪豹吃掉家畜,損失由政府來「買單」。
自2013年開始雜多縣已積極發動和組織民間力量、在地農牧民力量參與雪豹保護,積累了大量雪豹基礎數據,有效填補了中國雪豹野外研究的空白,此外該縣農牧民的保護意識與力量都得到了有效引導和提高,成為中國雪豹研究和保護的先行區域。
「牧民在保護生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後將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牧民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的社區共管之路。」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久謝說。
此次發現受傷小雪豹的昂賽鄉地處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過渡地帶,是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此間自巖羊、白唇鹿、馬麝等食草動物到雪豹、狼、棕熊、赤狐等食肉動物,種群穩定,生態系統健康,目前當地官方正在申報昂賽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