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網友心目中,「豆瓣9分以上」已經成為「神作」的重要標籤。不過,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作品少之又少,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影視、綜藝、紀錄片推出,達到7分、8分的都算佳作了。
讓網友打9分?那得有真正的實力!當然,也有例外,說的就是BBC(英國廣播公司)和CCTV(央視),這兩大巨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分分鐘「教你怎麼做節目」。
BBC不用多說,他們家出的紀錄片在豆瓣隨隨便便都能上9分,大家已經習慣了,如果哪一天他們的紀錄片評分不高,那才叫新聞。
央視同樣厲害,看這段時間的熱門話題就知道了,《國家寶藏》這檔用綜藝包裝文物的節目一播出,就圈粉無數,話題刷了好幾周,目前豆瓣評分9.1。《國家寶藏》還沒播完,央視接著又推出一部小而精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5分鐘介紹一個文物,同樣徵服了眾多網友,豆瓣評分比《國家寶藏》還高——9.4。
如果BBC和央視同時出手,對於喜歡看紀錄片的觀眾來說,豈不是「提前過年」?
現在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央視剛播出豆瓣評分9.4的紀錄片《極地》,沒多久,BBC也推出了最新紀錄片《大貓》,豆瓣評分9.6,觀眾確實有福。
《極地》
絕美的自然景色之下,一個個觸摸得到的人生
央視不只會拍文物,人文地理這塊同樣拿手。比如青藏高原,兩年前就有一部《第三極》,把鏡頭對向了這塊神秘的高原。冰川、雪山、草原、荒野……在「上帝視角」的鏡頭下,美得一塌糊塗,用流行的話就是「每一幀畫面」都能當桌面。
不過,這並不是《第三極》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並不是浮光掠影的風光片,而是講人的故事,那種情真意切的情感,幾乎通過畫面就能親手觸摸到。
如果喜歡《第三極》的話,《極地》同樣不會讓你失望,因為他們來自同一個團隊。這部紀錄片去年年底開播,共7集,依然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看似平淡,卻又非常詩意地講述高原人的生活日常。簡單的生活細節,美麗的景色,《極地》把自然和人文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最打動人的情感。
每一集,《極地》都會講三個家庭的故事。比如第一集,主角是多吉次巴,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員。他住的地方是海拔5000米的一處荒原,幾乎渺無人煙,離他最近的人家也有50公裡的距離,和他相伴的只有動物,還有幾個孩子——他巡邏到哪裡,就把帳篷搭到哪裡,孩子們也一起過來。
一開始,多吉次巴就和一頭兇猛的犛牛對峙。他像一個俠客一樣,輕鬆避開這頭猛獸,靠的就是他8年的守護經驗。對這些動物,他如數家珍,哪個是領導,哪個最懶,哪個最暴躁,他都知道。
鏡頭一轉,是帳篷裡的一家人。多吉次巴把漢語拼音寫在帳篷上,充滿父愛地教孩子們念每一個發音。
這就是多吉次巴的生活,每日和犛牛做伴,閒來和家人過著日復一日的簡單生活,他的願望是:孩子可以好好上學,生活可以一點一點地好起來。就這麼簡單,在碧藍的天空和一望無垠的高原上,這樣的願望,又顯得那麼純淨。
《極地》鏡頭下的第二人是白瑪曲旺,他和多吉次巴完全不一樣,生活在海拔2700米的「塞上江南」,目光所及,都是綠油油的世界。
白瑪曲旺同樣是孤獨的,作為縣裡最年輕的電影放映員,他經常一個人前往陌生的村子,一人一馬,馱著放映設備,穿行在山路和河流中,夜晚降臨時,搭起帳篷,世界只剩下電影和篝火。
正是白瑪曲旺的努力,讓幾百個村民看到了《夏洛特煩惱》。然後,他開始下一站。
還有平措扎西、單增曲傑、邊巴扎西……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同樣簡單純粹的人生。這就是《極地》,絕美的自然景色之下,一個個觸摸得到的人生。
《大貓》
你永遠不知道BBC的鏡頭在哪裡
BBC最拿手的紀錄片,一種是美到令人窒息的大自然探索,一種是可愛無比的動物世界。
前者如《地球脈動》和《藍色星球》系列,後者如《荒野間諜》系列。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你永遠想像不到鏡頭會在哪裡,只能驚嘆,這樣也可以?
這次,BBC新推出的紀錄片叫《大貓》,又名《野生貓科動物》,也有人翻譯成比較萌的《貓咪觀察》。
和BBC其他的紀錄片一樣,為了拍《大貓》,製作團隊幾乎跑遍全球,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地球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從非洲大草原到斯裡蘭卡的密林,整整奔波了兩年,尋找生活在地球各個角落的貓科動物。
喜歡「吸貓」的同學,福利來了。總共三集的紀錄片中,展示了四十多種動物,有獅子、老虎、獵豹這樣的大型動物,也有兔猻、猞猁、豹貓這樣的小可愛,它們都是「貓」。
包括前些天刷爆朋友圈的「世界最小的貓」,也出自這部紀錄片。這種鏽斑豹貓,小的甚至只有一片樹葉那麼大,它們的聲音奶聲奶氣,聽了絕對會被萌化。
這麼可愛的小貓咪,卻生活在兇險的叢林當中,它們自然有獨特的生存技能,無論視覺、聽覺還是嗅覺都非常靈敏。儘管看起來弱不禁風,但它們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飛奔穿越河流、森林進行捕獵,如果放大幾倍十幾倍,你看到的將是一隻獵豹。
拍這些「貓貓」並不容易,因為貓科動物非常靈敏,想要用鏡頭捕捉它們需要下狠功夫。好在BBC剛好對這個很在行,他們有時間、有精力、有想法,還有高科技,兩個字:專業。
《大貓》中,製作人員使用了大量的特寫和慢放鏡頭,記錄下這些這些貓科動物的每一個生活細節。為了拍攝雪豹,導演和攝影師踏上世界上最陡峭的公路,終於尋找到了「獵物」。
不過,這隻雪豹的狀態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處於奔馳狀態,而是懶洋洋地睡著懶覺。攝影師只好等,每時每刻守在鏡頭前,等著這隻雪豹動起來。最終,他們拍到了珍貴的畫面。
在BBC的鏡頭下,我們不僅看到形形色色的「貓」,還看到了這些貓「自由的靈魂」。
沒錯,世界上既有被大家吸的寵物貓,也有穿梭於叢林中,自由奔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