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記錄崇明生態島建設創新曆程,這部豆瓣高分紀錄片上了央視

2021-01-08 澎湃新聞

都說中國人心中永遠藏了個田園夢,淨土、綠水、藍天……無論城市化有多徹底,那樣返璞歸真的景色仿佛發光體,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而作為城市化相當發達的上海,想感受田園之樂倒也無需長途跋涉,在鋼筋水泥的建築群裡,就靜靜生長著一座「城市之島」——崇明。

剛剛過去的周末,

崇明又上了央視

9月12日至13日

央視9套每晚7點30分

大型紀錄片《城市之島》連播兩天

講述了崇明打造「精沙綠洲」

獲取「江海聖水」

換道「鳳凰涅槃」

共建「夢想家園」的創新曆程

崇明,淵源

有這樣一群人歷時三年,跨越四季,走訪各界,探尋多地,用事實回溯過去,耐心地為這座寶藏生態島拍了一部溫柔而嚴謹的紀錄片。

片子不長,節奏舒緩,娓娓道來,豆瓣高分8.6也壓根不用擔心質量,正正適合這個秋意初起的周末。(馬上國慶要來了,環境優美生態好的崇明,也是個遊玩的好地方~)

關於崇明島的歷史,要從一個本地話「海坍精光」說起。

這詞說的就是由於潮水來襲、良田沃土塌入江中而傾家蕩產的景象。歷朝歷代,崇明人生活在一片隨時都會被衝坍的土地上。

留住土地,曾是崇明人關乎生存的命題。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崇明的土地面積才開始有了大幅而穩定的增長。

一開頭就從先輩們的圍墾造田緩緩說起了。

1960年8月15日,時任上海市徐匯區區長的李守諮,接到市裡的調令,走馬上任第二次上海圍墾指揮部的副總指揮。抱著「向大海要土地,讓荒灘變良田」的心願,42歲的李守諮即刻奔赴崇明島。

雖然心裡有數,但圍墾的艱辛,還是遠比他想的更殘酷。

在李守諮的記憶裡,圍墾修築堤壩最關鍵最緊要的就是合龍時刻。

大壩合龍時,風高浪急,很多投下的草袋土塊被風浪捲走,為了搶時間,圍墾者們奮不顧身跳到水中,築起人牆,用血肉之軀去阻擋浪潮的衝擊。

更要命的是,那個季節是冬天。圍墾者穿著草鞋,跳到水裡去,零下五度,腳全部紅腫了。

歷時半個多世紀,崇明大圍墾的成果逐步體現。從解放初期的五百平方公裡,擴增到現在一千二百平方公裡,崇明島足足增大了一倍多。

換句話說,這也是無數的老知青、圍墾者的青春填實出來的。

不過,雖然陸地面積增加了,但「留住土地」始終是崇明最重要的話題。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種原產於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的植物——「互花米草」被引進到崇明,這種植物地下根系發達,能夠很好地固定泥沙,被視為「保灘護堤,促淤造陸」的最佳植物。

但生命力頑強的互花米草,是把雙刃劍。

它確實能夠牢牢抓住土地,但它的疾速蔓延也給崇明東灘帶來了一場巨大的生態危機。

互花米草自己生長的迅速而茂盛,然而所到之處,其他植被難以生存,這會導致水質惡化,和生態系統的退化。

新的課題又出現了。

要知道,崇明島作為亞太地區的遷徙路線「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每年春天和秋天的遷徙季節,候鳥在南來北往的過程中,都要在這裡休息。

如果崇明的生態系統崩潰,那這一條線就完了。

為了讓候鳥能夠安心棲息,崇明東灘生態的改善刻不容緩。

2013年,在崇明東端一望無際的互花米草草灘上,一項為了改善鳥類棲息環境的、國內外罕見的生態修復工程展開了。

2018年,歷時十四個年頭的生態修復工程基本完工,互花米草的清除率達到95%以上。

崇明島從一片汪洋裡初現,再由一代一代的人們繼承先輩的意志,共同為「世界級生態島」&「海上森林花島」的未來而努力。

崇明,寶藏

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中的生態島上,能做的事情有太多了,既有意義也有意思。

生態農業的價值

十年沒用過農藥,十年沒用過化肥,十年沒用過除草劑,就是崇明腳下這塊土地,生態農業的價值其一也就在此。

在這種堅持下,無化學肥料、無化學農藥、無化學除草劑、無生長激素、無轉基因種子的「五無」農作物漸漸得到了市場認可,附加值比普通農作物高出3到5倍還供不應求,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不再是一對矛盾體。

在培育大米的過程中,作為對農藥高度敏感的生物,小龍蝦為監測農藥含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體種植」正由此而來:在稻田中間種上水稻,四周挖溝養殖小龍蝦和甲魚。小龍蝦可以吃病害蟲卵,又是甲魚的天然餌料,一舉兩得。

除了種植農作物,大閘蟹養殖也是崇明島的一個不得不說的事。

每年大閘蟹都要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到江海交匯處產卵,崇明島便是這獨一無二的大閘蟹繁殖之地,中國所有大閘蟹的自然蟹苗都來自崇明島。

但大閘蟹的交配對水體環境有一定要求,必須有適量的水體鹹度才可以刺激他們抱對交配。

同時,水產養殖又會造成汙染,其中最重要的汙染是水體中的氮和磷,這些是來自養殖對象的排洩物和飼料裡面的殘留物。

再來,對於崇明生態島建設來說,排入河道的水質要達到一級A標準,也就是說養殖大閘蟹的排水必須經過處理。

幾個問題混在一起,這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最終,道路被開拓了出來。通過稀放養,種草,投螺螄等等構造一種特別的生物鏈,人們學會建造水底森林來淨化水體裡的氮和磷。

在崇明島,保護生態和發展農業,不再是一個取捨的關係,而是共存互助。

保護中華鱘

水環境的改善,也帶來了水生態系統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野生水生生物來到崇明「安居樂業」,覓食、繁衍、生活。

就比如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為了更好地保護中華鱘,2002年,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在崇明成立,2015年設立基地。

凡有中華鱘獲救,它們就會被送往保護區基地,幫助它們完成各項生理調整,最終將它們放流回歸大自然。

獨一無二的「太空花菜」

2013年6月11日,我國神舟十號飛船發射成功。

來自崇明的4克花菜種子,就在這艘宇宙飛船上。此後隨神舟十號飛船從太空返回的花菜種子,被栽種在研發中心的三個大棚裡。

事實證明,經過宇宙空間的基因改良,它們在發芽、生長過程中的吸收能力、抗蟲性更強,不僅長勢好、產量大,更重要的是在栽培過程中,可以少施肥、不打農藥,更符合崇明生態島建設的要求。

先行一步的垃圾分類

2019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但崇明島的垃圾分類,從前幾年就陸續開始了。

垃圾分類的具體細節,落實到了零星分布的各個村落,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垂髫小兒,垃圾分類已經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據統計,在崇明,村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已達95%以上,能主動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已達90%以上。

崇明,邂逅

這是一部讓更多人了解生態島崇明的紀錄片,舒緩情緒的同時也能增長很多知識,在焦慮快節奏的生活中,是不多見的誠意之作了。

來源:上海全知道

原標題:《全方位記錄崇明生態島建設創新曆程,這部豆瓣高分紀錄片上了央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系統體檢報告「出爐」 多專業學者共同完成
    80%以上……」記者20日獲悉,一份全面系統的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系統體檢報告正式「出爐」。   華東師範大學崇明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綠皮書2020》(簡稱:綠皮書),綠皮書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地理、生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專家學者,16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通過對崇明生態島建設的系統研究匯結而成。
  • 聽說有個「1%」指標,對崇明生態島建設很重要!
    聽說有個「1%」指標,對崇明生態島建設很重要!黎軍攝什麼意思呢?眾所周知,崇明正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那麼,如何去衡量生態島建設的成效呢?在《崇明生態島建設綱要(2010-2020年)》中,就把「全球種群數量1%以上的水鳥物種數」和森林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生態保護地面積比例、自然溼地保有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等23個指標一起,作為崇明生態島建設主要評價指標。
  • 綠動長江③:崇明借力花博會 發展世界級生態島
    2016年,崇明正式發布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五年來,崇明圍繞「生態+」的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培育創新技術和創新業態,生態優勢不斷厚植,產業轉型加速推進,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譜寫了生動的「崇明範例」。  幼苗搖曳,鮮花吐豔。雖然外面寒潮襲來,但花博會溫室裡卻溫暖如春。
  • 4部豆瓣高分紀錄片:教會孩子敬畏生命,建議家長收藏
    這部紀錄片裡幾乎拍攝了地球上具有代表性的每個角落:叢林,島嶼,雪山,沙漠,草原......  相信你的孩子看完這部紀錄片,會對這個世界有更全面的理解,對我們的地球有更立體的認識,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刻的感悟。  2、《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豆瓣評分:9.7  在哪看:騰訊視頻
  • 一定要推薦的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建議收藏)
    那就跟鐵木君一起看紀錄片啊!在消遣時間的同時學習知識,一舉兩得不香嗎?作為「高標準紀錄片收藏家」,鐵木君今天就把10部製作超級精良、內容獨樹一幟、畫面無敵震撼的高分紀錄片分享給大家,快快收藏好!簡直比看書還有趣,比刷劇還過癮,我二話不說就刷了三遍。但是你們忍住!別還沒看完文章就切屏看紀錄片去了。01.
  • 18部中國高分歷史紀錄片,歷史迷必收藏
    以下18部中國歷史紀錄片,幾乎涵蓋了中國近現代的各個方面發展歷程。含金量極高,據說,部部都是歷史迷的最愛。 3 幼童 豆瓣9.3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學生遠赴重洋
  • 縣委全會明確崇明未來五年發展思路,看看樂聲書記講了啥?
    原標題: 縣委全會明確崇明未來五年發展思路,看看樂聲書記講了點啥?  12月23-24日,中共崇明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召開第十一次全體會議。縣委書記馬樂聲發表講話,部署崇明未來五年發展。想知道他都說了什麼嗎?趕緊看下去吧~
  • 央視和BBC紀錄片哪家強?他們最近推出的《極地》和《大貓》,豆瓣9...
    BBC不用多說,他們家出的紀錄片在豆瓣隨隨便便都能上9分,大家已經習慣了,如果哪一天他們的紀錄片評分不高,那才叫新聞。   央視同樣厲害,看這段時間的熱門話題就知道了,《國家寶藏》這檔用綜藝包裝文物的節目一播出,就圈粉無數,話題刷了好幾周,目前豆瓣評分9.1。《國家寶藏》還沒播完,央視接著又推出一部小而精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5分鐘介紹一個文物,同樣徵服了眾多網友,豆瓣評分比《國家寶藏》還高——9.4。
  • 2020高分紀錄片片單
    與「純屬虛構」的電視劇與「快餐式」的綜藝相比,越來越多的優質紀錄片通過展現世界的「未知」一面,讓人得到心靈的洗滌。 今天,我們為讀者準備了2020年的高分紀錄片片單,希望大家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對這個世界多幾分深刻的認知。
  • 編程貓登上央視大型教育創新紀錄片《育見未來》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央視大型教育創新紀錄片《育見未來》於CCTV-9播出,這是網際網路革命以來第一部全面反映教育創新發展的大型紀錄片。作為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創新的前沿企業,編程貓登上《育見未來》紀錄片,展現編程對於教育創新發展的積極作用與顯著成績。
  • BBC這部「吸貓」紀錄片萌出天際!推薦幾部高分大自然紀錄片,感受生...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最近,BBC一部新紀錄片很吸引眼球,就是大型「雲吸貓」紀錄片《大貓》(Big Cats)。兩年多的時間,《大貓》團隊前往14個不同國家,拍攝了40個貓科物種中的31個 - - 比其他任何一部製作團隊做的都要多。剛播出兩集的時候,豆瓣的分數就開始飆升了,而現已經達到了9.6分的高分。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B站熱播,觀眾打出9.9高分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突然在二次元網站Bilibili(簡稱「B站」)爆紅,並將故宮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帶火。2020年的最後一夜,《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和B站首播。
  • 央視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豆瓣評分高
    央視也拍了一部與盜墓相關的紀錄片,說是紀錄片卻帶著真實的歷史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這部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很好,一星評分為0。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土司遺城海龍屯》,乍一看這個名字,許多人也許和小編一樣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大家不用擔心,繼續跟著小編往下看。
  • 東平草堂——崇明世界級生態島上一顆冉冉升起的酒店明星
    崇明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佔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對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2016年,一條崇明撤縣設區的重磅消息刷爆了長三角地區人們的朋友圈,與之相伴的是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應聲落地。一石激起千層浪!
  • 金茂築造凱悅度假酒店落戶崇明
    島上200多公裡環島大堤綠樹成蔭,326平方公裡的東灘溼地與獨一無二的海岸沿線等生態資源,促成了1000倍於市區的負氧離子含量,營造出崇明這片極具魅力的「生態海上海」。擇址於此的崇明金茂凱悅度假酒店,正是看中了崇明島國際生態區的發展前景及養生休閒度假的天賦資源優勢。凱悅酒店亞太區負責人表示,上海正迅速成為亞洲區內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日益上升。
  • 豆瓣9.1高分!這部紀錄片《貓科動物的故事》,讓許多人跪著看完
    這絕對是一部貓奴們不能錯過的高分紀錄片,畫面精美、製作精良,一邊吸貓一邊漲知識,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1。《貓科動物的故事》是由Anwar Mamon執導的紀錄片,共分為三集,分別是《野性依存》、《可愛回應》和《超級貓咪》。
  • 周末推薦|五部2020高分紀錄片,足不出戶了解世界,馬住慢慢食用
    本文來源於公眾帳號: 影榜三六零 周末薦 | 2020高分紀錄片片單。「見天,見地,見自己。」與「純屬虛構」的電視劇與「快餐式」的綜藝相比,越來越多的優質紀錄片通過展現世界的「未知」一面,讓人得到心靈的洗滌。今天,我們為讀者準備了2020年的高分紀錄片片單,希望大家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對這個世界多幾分深刻的認知。
  • 第十屆花博會將在上海崇明舉辦 花博建設先睹為快
    記者從舉辦地上海市崇明區獲悉,三大主體場館建設進度順利——世紀館結構封頂;復興館進行玻璃幕牆等安裝施工,整體進度完成86%;竹藤館基礎結構施工完成。臨時場館總體進度完成94%,其餘配套建設緊鑼密鼓推進中。復興館施工現場花博會六館分別為復興館、世紀館、竹藤館、百花館、花藝館和花棲堂,其他五個館面向復興館呈向心型布置。
  • 豆瓣8.7分的《劍指高分》:270分鐘的遊戲世界旅程
    從架空獨立單元劇《黑鏡》、剖析政治權謀巨作《紙牌屋》、光影交錯的動漫短片集《愛,死亡,機器人》到如今的《高分》網飛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以質量堪稱恐怖的作品集群為基底,成長為了新時代的影視巨頭。當然,作為遊戲媒體,我們本次不深究網飛堪稱史詩的崛起史,只研究這部遊戲紀錄片《高分》。《高分》總共六集,每集時長45分鐘,算是比較標準的紀錄片格式。
  • 6部豆瓣高分紀錄片,每一幀都值得孩子去感知奇妙的自然世界!
    但是有些寶貝,例如小編的我,害怕人擠人的景點, 選擇國慶假期「癱瘓」在床,吃著薯片喝著可樂, 過上快樂肥宅的逍遙生活。 國慶放假的時候童童已經推薦了8部高分電影, 我們可以稍微放下電影換個口味看看優質紀錄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