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的壽命可達70歲,有一部分的鷹卻在40歲的時候就會死亡,只有大約三分之一可以活到70高齡,這是為什麼呢?。但是如果想要活得那麼久,它就必須在40歲時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抉擇。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夠牢牢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碰到它的胸膛;它的翅膀也會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它在飛翔的時候十分吃力。在這個時候,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者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來蛻變和更新,以便繼續活下去。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經過150天的漫長錘鍊,而且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的頂端築巢,然後停留在那裡不能飛翔。
首先,它要做的是用它的喙不斷地打擊巖石,直到舊喙完全脫落,然後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之後,還要經歷更為痛苦的過程:用新長出來的喙把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再把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5個月後長出新的羽毛。
這時候,老鷹才能重新開始飛翔,從此可以再過30年的歲月!
對於老鷹來說,這無疑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但正是因為不願在安逸中死去,正是對30年新生歲月的嚮往,正是對脫胎換骨後得以重新翱翔於天際的憧憬,燃起了它心中的勇氣和決心。要想延長自己的生命,獲得重生的機會,它選擇了經受幾個月的痛苦,我們不得不為老鷹的這種勇於改變的勇氣所折服!
放眼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要成長,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就好像這則故事中的老鷹……成長本就是一個殘酷的過程,人只有在不斷地跌倒後自己爬起,才會歷練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鷹出生時至少是雙胞胎,多的可以達三四胞胎。母鷹產卵後,耐心地把它們孵化成小鷹,細心照顧它們。但過不了多久,母鷹便減少它們的食物,驅使它們互相爭食,甚至讓其中的強者吃掉弱者。母鷹和父鷹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其一,優勝劣汰,因為只有強者才可以在惡劣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其二,讓小鷹從小就明白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若不心狠殘忍,便無生存機會。
一隻幼鷹出生六七天後,母鷹為了防止它學會爬行,會對它進行殘酷的訓練,讓它生命的第一反應就是飛翔,而不是爬行。等小鷹能飛起身子了,母鷹就會把它們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折斷,然後從高處向下推去。小鷹雖然因折斷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渾身劇痛,但它必須掙扎著飛翔,否則就會被摔死。掙扎使它們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時間內便可痊癒,而痊癒後的翅膀將剛硬如鐵,更具力量。
大多數人以為,小鷹出生後應該由母鷹哺喂,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剛出生沒幾天,母鷹就會給它們斷食,不讓它們在自己溫暖的懷抱裡睡覺。飢餓的小鷹會發出一聲聲哀鳴,那種尖利、剛烈之音,似乎是從它們喉嚨中飛出的一把把利刃。母鷹聽到小鷹的叫聲,便從巢中一躍而起,馬上給它們吃的東西。它知道,能在絕望中不倒下,憤怒並發出這種聲音,說明它有在絕望中迸發出力量的能力,由此也證明它就是真正的鷹了。
還有的小鷹長到了可以爬行的時候,母鷹就把它推到巢邊,讓它向懸崖下張望。巖壁布滿荊棘,有稜角尖利的巖石,還有深不見底的河流和尖叫著跑來跑去的土撥鼠。母鷹長鳴一聲,用力將小鷹推了出去,小鷹哀叫著,身體在空中飄來飄去。母鷹將小鷹推向崖谷的同時,振翅而飛,飛向山後面去了。小鷹在墜落中想攀住樹枝和藤蔓,但都沒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掙扎中展開了雙翅,盤旋出一個漂亮的弧線向上飛起。
一隻幼鷹出生後,沒享受幾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經受母鷹近似殘酷的訓練。在母鷹的幫助下,幼鷹沒多久就能獨自飛翔,但這只是第一步,因為這種飛翔只比爬行好一點,幼鷹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訓練,否則,就不能獲得母鷹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處,或樹梢或懸崖上,然後把它們摔下去,有的幼鷹因膽怯而被母鷹活活摔死。第三步,則充滿著殘酷和恐怖,那些被母鷹推下懸崖而能勝利飛翔的幼鷹將面臨著最後的,也是最關鍵、最艱難的考驗,因為它們那在成長的翅膀中大部分的骨骼會被母鷹折斷,然後再次從高處推下,有很多幼鷹就是在這時成為悲壯的祭品,但母鷹同樣不會停止這「血淋淋」的訓練。
有的獵人動了惻隱之心,偷偷地把一些還沒來得及被母鷹折斷翅膀的幼鷹帶回家裡餵養。但後來獵人發現那被餵養長大的雕鷹至多飛到房屋那麼高便要落下來。那兩米多長的翅膀反而成了累贅。
原來,母鷹「殘忍」地折斷幼鷹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決定幼鷹未來能否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關鍵所在。雕鷹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只要在被折斷後仍能忍著劇痛不停地振翅飛翔,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便能痊癒,而痊癒後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一樣死後重生,將能長得更加強健有力。如果不這樣,雕鷹也就失去了僅有的一個機會,它也就永遠與藍天無緣。
鷹的生存中充滿很多遊戲規則。鷹時常會對捕獲的獵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將它們折騰得筋疲力盡為止。鷹有時會毫無懼色地撲向比它大數倍的動物,追逐和嚇唬它們;有時還會從巢中興奮地飛到空中追逐飛行的昆蟲,學習這些飛行物進攻和逃避進攻的方法,已增加自己的捕食技巧。天氣好的時候,鷹會在天空中翱翔翻飛,速度疾如箭矢,令人驚嘆。
除了在天空中飛翔時可以被目睹外,人是看不見鷹的具體生活的。大多數鳥兒都喜歡陽光、草地、鮮花和河流,喜歡從中尋找快樂,享受幸福。但鷹卻不,它們總是待在光線昏暗的山林裡,或隱身於洞穴中,不管外面發生了怎樣的熱鬧,它們從來都不會伸出頭張望。
鷹對死亡決絕的態度同樣令人驚嘆。鷹不會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時候,就飛到懸崖中,在巖壁上一頭把自己撞死。一位牧民曾見到鷹自戕的一幕,它去抓一隻獵物,沒想到那隻獵物反而死死咬住它不放。它向天空中飛去,數次想把那隻獵物甩開,但都未能遂願。它長鳴一聲,向懸崖一頭撞去。隨即,它和那隻獵物雙雙墜入懸崖。
感謝主,在聖經裡,神被比作鷹,出埃及記十九章4節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申命記三十二章10耶和華在曠野之地,在野獸吼叫的荒野遇見他,就環繞他,專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11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盤旋,展翅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神的兒女,也就是小鷹,;詩篇一百零三篇5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滿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以賽亞四十章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
推薦語:每日靈修,時事新聞,深度文章,喻道故事分享,觀主流文化,看基督文明。探討古今中外人類發展的軌跡,看基督教文明對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