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小山雀憑何棲息青藏高原

2020-12-04 科學網
小山雀憑何棲息青藏高原
中國科學家揭示高原鳥類適應性機制

 

■本報記者 李晨陽 實習生 劉如楠

長尾山雀科的鳥兒都是體態玲瓏的小可愛。作為近緣種,棕額長尾山雀和紅頭長尾山雀除了身上的「穿搭」色彩不同外,長相實在相似。然而,兩種小鳥的棲息環境卻大不相同:棕額長尾山雀生活在2000~3000米的高海拔地區,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環境裡來去自如;紅頭長尾山雀則更青睞低海拔地區的山林和灌叢。

相似的外表下,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差異?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雷富民、屈延華的研究團隊揭示了3種高原鳥類適應高海拔環境的遺傳機制,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探尋高原小鳥的「秘密武器」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高海拔地區缺氧、低溫、紫外線輻射強,在這裡生存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耐寒性、抗缺氧能力、代謝能力等都會增強,體重也會增大。

雷富民課題組去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過一項研究,通過比對血紅蛋白的功能表型和分子結構,證明青藏高原高海拔鳥類的血紅蛋白氧親合力比其低海拔近緣種有所增加。這些功能變化大多由不同的胺基酸替代所導致。

「對高原生物適應性的研究,過去大多集中在表型上,比如體型大小、結構形態、代謝速率等。」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動物所博士研究生郝豔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次我們更希望從分子層面上揭示這些適應性特徵趨同進化背後的遺傳機制。」

他們選擇了3種來自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雀形目鳥類——褐冠山雀、黑冠山雀和棕額長尾山雀,同時確定了3種與它們各自有相同遺傳距離(控制進化時間不同對遺傳適應的影響)的近緣低海拔物種——沼澤山雀、黃腹山雀和紅頭長尾山雀。

研究人員對這6種鳥類的心臟、肌肉、肝臟、肺臟、腎臟等5種組織進行了深度轉錄組測序,並比較了高、低海拔物種間在序列水平和表達水平上的差異。

共享200多個「寶藏」基因

通過對這些鳥類共有的7000多個基因進行比較分析,研究人員發現3個高海拔鳥類物種竟然共享了多達218個所謂的「正選擇基因」——能讓鳥類在高海拔地區的特殊環境下提高生存能力或繁衍能力的基因。

研究人員猜測,除基因變異外,一些特定胺基酸的替代或許也對鳥類的高原生活適應能力作出了貢獻。但他們隨後發現,3個高海拔物種只有4個基因中包含相同的胺基酸替代位點。

「我們的結果顯示,這幾種鳥類的高海拔適應性趨同主要表現在正選擇基因水平,而非胺基酸替代水平。」郝豔說。

通常在不同物種的多個組織中,基因存在組織特異性表達和物種特異性表達兩種模式。組織特異性表達模式是指不同物種相同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應該比相同物種內的不同組織更相似。物種特異性表達模式則是指同一物種內不同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應該比物種間相同組織更相似。

研究人員對所有組織中基因表達的模式進行了聚類分析。這些來自不同鳥類相同組織的數據被聚集在一起,表明了一般的組織特異性表達模式。也就是說,不同種鳥類同一組織的基因表達有很強的相似性,這表明組織分化可能先於物種分化。

差異表達基因集和海拔相關的基因集的表達譜,則呈現出海拔相關的聚類模式,暗示了高海拔環境可能驅動了高海拔物種相似的表達改變。

有助理解物種如何響應高海拔環境

這些結果揭示了3種高海拔鳥類可能以序列和表達水平協同改變的方式,實現了對環境的適應性進化。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屈延華告訴《中國科學報》:「不同於其他類群高海拔適應的研究,我們的研究首次對不同親緣關係野生鳥類開展了多物種、多組織、多尺度的比較分析,拓展了人們對物種如何響應高海拔環境的理解。」

「相比性狀進化的普遍趨同,遺傳的適應性進化更多受到系統發育關係,即遺傳背景的相似程度的影響。這一現象不僅僅適用於鳥類,在動物類群中也有普遍規律。」她說。

相關論文信息:

DOI:10.1073/pnas.1819657116

《中國科學報》 (2019-06-1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這些小鳥憑什麼棲息在青藏高原—新聞—科學網
    這些小鳥憑什麼棲息在青藏高原——中國科學家揭示3種高原鳥類適應性機制   長尾山雀科的鳥兒都是體態玲瓏的小可愛。
  • 「雲雀」亮相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新聞—科學網
    「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以下簡稱「雲雀」)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 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氣稀薄、氣候惡劣多變,尤其是極高海拔區科考活動難度大、危險係數高,人類難以開展工作甚至無法到達,嚴重製約了青藏科考全面深入持續開展。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進在海拔4600米的科考區  張行勇攝   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域調查鼠兔、討論相關問題
  • 棲息在青藏高原的小精靈——藏雪雞外表圓潤,藥用價值頗高
    在廣袤而神奇的青藏高原東南緣,蔥蘢茂密的高原森林和草原裡就棲息著藏雪雞、盤羊等各種生禽猛獸。在這裡,每一個物種都能在天地之間悠閒自得,安然度日。但如果定睛一看,會發現時而會有一隻只穿著時尚潮流「條紋襯衫」的赤腳紳士若隱若現地穿行在高峰陡崖上,這就是可愛的小精靈——藏雪雞。
  • 攀鱸被捲入青藏高原隆升之謎的激烈爭論—新聞—科學網
    原因是,攀鱸用於水中呼吸的鰓大大萎縮了,溶解氧利用不足。因此,它們只能生活在淺水裡,每隔十幾二十秒就得探出腦袋呼吸,一旦被困水下,就會因缺氧而暈厥甚至死亡。 來到陸地上的攀鱸,姿態十分逗趣。和人類一樣,要想學會走,必先學會立。那麼,攀鱸是靠什麼立起來的?原來,它會儘可能打開兩側的鰓蓋,憑藉鰓蓋邊緣堅硬的鋸齒,還有發達的胸鰭和腹鰭,像四肢一樣地支撐起整個身體。
  • 青藏高原上的小鴨子
    20年過去了,我還是時常想起青藏高原上的那隻小鴨子!咦!啥情況,和同事下班回營地的路上,發現一隻躺在地上的小鴨子,一動不動。這是啥情況,同事們圍著小鴨子左看右看,在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能發現一隻小鴨子,而且是很小的一隻。 青藏鐵路施工前 ,我們都進行過高原凍土施工的培訓,要保護好任何一草一木,愛護所有野生動物。
  • 為青藏高原高寒溼地「探家底」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供圖首次青藏高原科考留下的一頁空白如果說首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是一次「大發現科考」,那麼,在其取得的豐碩成果中仍有一頁空白——高寒溼地。此外,由於環境複雜、深入困難,青藏高原高寒溼地的相關基礎資料和數據十分匱乏。
  • 國產高原機車正式擔當青藏鐵路格拉線牽引作務—新聞—科學網
    國產高原機車正式擔當青藏鐵路格拉線牽引作務
  • 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精靈
    這是7月6日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拍攝的高原鼠兔。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7月6日,兩隻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嬉戲。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 兩種青藏高原魚類有了名字
    11月11日,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系統調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魚類70多種,命名了裂腹魚類和高原鰍屬魚類新種各一種。青藏高原湖河縱橫,魚類物種資源豐富,是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生物類群之一,高原魚類的多樣性與其對高原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密切相關。「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魚類優勢類群和重要區域,採用形態學、生態學、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學等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對高原魚類物種演化過程和多樣性的認識。
  • 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 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是這樣算出來的
    「它是亞洲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印度河、錫爾河等,都是青藏高原孕育而生的河流。這些河流的水資源養育著亞洲數十億人口,因此青藏高原就被稱為『亞洲水塔』。」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馬耀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青藏高原三年三產雙胞胎
    中新社西寧4月7日電 (記者 羅雲鵬)來自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環尾狐猴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三年三產雙胞胎,「家族」成員增至15隻,其中7隻為青藏高原本土孕育。
  • 研究發現鳥類喙型進化新的主效基因—新聞—科學網
    為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團隊通過對14種山雀科鳥類的基因組比較研究,揭示了一個潛在的主效基因(COL27A1),調控因適應青藏高原地面覓食和掘洞築巢生活習性的地山雀的特化而長且彎曲的喙。 研究人員結合固定指數分析和偏曼特爾檢驗,檢測到了25個高度分化且與喙型顯著相關的基因組區域,注釋和富集分析從這些區域中篩選到的7個與骨骼發育和重塑相關的候選基因。
  •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
    青藏高原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建設,野生動物得以生活繁衍。9月18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普氏原羚。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9月16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巖羊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9月17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祁連野鹿
  • 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
  • 青藏高原溫泉蛇或揭開變溫動物高海拔適應之謎,助高原病防治
    青藏高原溫泉蛇或揭開變溫動物高海拔適應之謎,助高原病防治 王鑫昕/中國青年報 2018-08-06 08:02
  • 中國特有的山雀
    臺灣黃山雀在中國,有5種山雀是中國獨有的,如白眉山雀、紅腹山雀、黃腹山雀、臺灣黃山雀、地山雀。 3、黃腹山雀   5、地山雀     無危別名地鴉,分布於青藏高原及中國西部崑崙山脈。不過,除了臺灣黃山雀之外,白眉山雀、紅腹山雀、黃腹山雀、臺灣黃山雀、地山雀這5種中國特有的山雀,前景不容樂觀。棲息地不斷被破壞、環境汙染,以及籠養鳥貿易,盜獵猖獗,若不注意保護,即使如黃腹山雀這種分布區相對廣泛的鳥類也難逃一劫,而對那些分布區狹窄的山雀就是滅頂之災。
  • 5000年前,它們竟生活在青藏高原
    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的歷史,以及他們對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方式,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謎題。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實驗室與國內多個研究機構進行古DNA遺傳學、考古學、古氣候學和地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合作,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前,青藏高原曾存在大型熱帶哺乳動物。此前青藏高原發現了棕櫚等大量熱帶植物的化石,這一新發現產生的震動不言而喻。
  • 李娜的歌曲專輯《青藏高原》原來是她唱的
    《青藏高原》,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好人一生平安》,易茗作詞,雷蕾作曲,李娜演唱,收錄於李娜個人專輯《青藏高原》之中。《青藏高原》,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由張千一作詞作曲,電視劇《天路》的片頭曲,後又作為2005年電視劇《雪域情》的片尾曲。《青藏高原》獲得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作品金獎。歌詞編輯呀啦索哎?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隨著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原本低溫乾燥的青藏高原逐漸邁向「暖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