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小鴨子

2020-12-03 生活輕音樂

20年過去了,我還是時常想起青藏高原上的那隻小鴨子!

咦!啥情況,和同事下班回營地的路上,發現一隻躺在地上的小鴨子,一動不動。這是啥情況,同事們圍著小鴨子左看右看,在4500米的青藏高原上,能發現一隻小鴨子,而且是很小的一隻。

青藏鐵路施工前 ,我們都進行過高原凍土施工的培訓,要保護好任何一草一木,愛護所有野生動物。同事們七嘴八舌的說起來,明顯能感覺到大家都很興奮,遠處就是巍峨的雪山,近處是低矮的小草,四處也沒有發現水塘,哪裡來的一隻小鴨子,還昏死在地愛護所有野生動物上,一動不動。 不能用手碰這隻小鴨子,免得有病菌,這也是我們培訓時,老師給講的,大家都記得很清楚!那咋辦就放在這裡嗎?用不用給它埋起來,一個同事剛好手裡拿著鍬,他就用鍬輕輕地碰這隻小鴨子,咦,啥情況!哈哈哈哈,只見那隻小鴨子飛快地起身逃跑了,我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那速度真是百米衝刺的感覺。哈哈哈哈,我們都大笑起來,拿鍬的那個同事這才緩過神來,我滴個乖乖,我滴個乖乖,把我們都欺騙,原來是裝死!

留下我們傻傻地站在原地,一個同事說:」這小鴨子如何活下去呢?附近也沒有水源呀!」走吧,回營地吧,不要瞎操心了,小鴨子比你聰明多了,懂得生存之道!

我們 一哄而笑地往回走,快20年過去了,我時常想起那只可愛的會裝死的小鴨子!

相關焦點

  •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
    青藏高原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建設,野生動物得以生活繁衍。9月18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普氏原羚。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9月16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巖羊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中新社發 鍾福生 攝9月17日,青藏高原上自由生活的野生動物祁連野鹿
  • 青藏高原上僅存的冰期動物——犛牛
    在藍天白雲下,除了矯健馬兒,那發出「豬叫聲」的犛牛成為了青藏高原上的特有標誌。千萬年來,犛牛與藏族人民唇齒相依,被誇贊全身上下都是「寶」。它們對高寒、低溫、缺氧的極端環境有著超強的耐受能力,也因此成為了承載著高原文明的動物。
  •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青藏高原上的「高原萌」——藏原羚 2021-01-04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原鼠兔:青藏高原特有的小精靈
    這是7月6日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拍攝的高原鼠兔。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7月6日,兩隻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錯湖邊嬉戲。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又稱黑唇鼠兔,被稱為「草原精靈」。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主要棲居於高海拔地區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 科學網—小山雀憑何棲息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
  • 兩種青藏高原魚類有了名字
    11月11日,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系統調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魚類70多種,命名了裂腹魚類和高原鰍屬魚類新種各一種。青藏高原湖河縱橫,魚類物種資源豐富,是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生物類群之一,高原魚類的多樣性與其對高原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密切相關。「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魚類優勢類群和重要區域,採用形態學、生態學、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學等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對高原魚類物種演化過程和多樣性的認識。
  • 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青藏高原三年三產雙胞胎
    中新社西寧4月7日電 (記者 羅雲鵬)來自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的環尾狐猴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三年三產雙胞胎,「家族」成員增至15隻,其中7隻為青藏高原本土孕育。
  • 為青藏高原高寒溼地「探家底」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供圖首次青藏高原科考留下的一頁空白如果說首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是一次「大發現科考」,那麼,在其取得的豐碩成果中仍有一頁空白——高寒溼地。此外,由於環境複雜、深入困難,青藏高原高寒溼地的相關基礎資料和數據十分匱乏。
  • 5000年前,它們竟生活在青藏高原
    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的歷史,以及他們對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方式,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謎題。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實驗室與國內多個研究機構進行古DNA遺傳學、考古學、古氣候學和地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合作,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前,青藏高原曾存在大型熱帶哺乳動物。此前青藏高原發現了棕櫚等大量熱帶植物的化石,這一新發現產生的震動不言而喻。
  • 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食肉目動物,不是雪豹而是這「一貓一犬」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生活著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食草動物有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雪雞、藏黃羊等,食肉動物有雪豹、藏狐、兔猻、狼、金錢豹、熊等。這些動物構成了青藏高原上獨特的生態鏈條。
  • 李娜的歌曲專輯《青藏高原》原來是她唱的
    《青藏高原》,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好人一生平安》,易茗作詞,雷蕾作曲,李娜演唱,收錄於李娜個人專輯《青藏高原》之中。《青藏高原》,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由張千一作詞作曲,電視劇《天路》的片頭曲,後又作為2005年電視劇《雪域情》的片尾曲。《青藏高原》獲得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作品金獎。歌詞編輯呀啦索哎?
  • 開拓雪域高原的夢想之路——來自青藏鐵路的蹲點報告
    如今,「現代交通網」在雪域高原徐徐鋪展,幾百萬高原兒女面向未來的光明之路不斷開拓向前。  夢想之路  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第一次提到「拉薩蘭州線」即青藏鐵路設想。當時的《紐約先驅報》記者端納聽到這個設想後說:「那個地方連犛牛都上不去,怎麼可能架設鐵路呢?」  新中國成立後,「鐵路進藏」的夢想付諸行動。
  • 青海龍羊峽--青藏高原上的科羅拉多
    龍羊峽以上雖已屬青藏高原的地理範疇,但因為黃河的侵蝕,在共和盆地東部形成海拔僅二千五六百米的黃河開闊谷地,自然條件較優越。黃河流至龍羊峽,山勢突然收窄,峭壁陡立,危峰對峙,兩岸相距僅有30多米,岸高卻達150多米,是修建電站大壩不可多得的好地方。龍羊峽大壩高178米,全長1140米,其中主壩長度396米,總庫容為240億立方米。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隨著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原本低溫乾燥的青藏高原逐漸邁向「暖溼化」。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近日,我國科學家通過化石研究發現,大約4700萬年之前,青藏高原曾經是一片亞熱帶森林,而且當時它也沒有如今這麼「高冷」,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彌補了此前青藏高原研究過程中的空白
  • 【科技日報】科學家揭示樹麻雀對青藏高原適應機制
    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嚴酷的高原高寒環境,但也有許多生物在那裡繁衍生息。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動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專題研究團隊研究人員通過對麻雀的群體基因組研究,結合心肌、飛行肌組織形態特徵分析,發現了麻雀屬中的一種——樹麻雀對高原環境有著特殊的早期適應機制。
  • 【中國科學報】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客座研究員王曉鳴和副研究員李強領導的國際團隊通過野外考察和研究,證實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6月11日,以《從第三極遷向北極:現生北極狐的喜馬拉雅起源》為題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
  • 這些小鳥憑什麼棲息在青藏高原—新聞—科學網
    這些小鳥憑什麼棲息在青藏高原——中國科學家揭示3種高原鳥類適應性機制   長尾山雀科的鳥兒都是體態玲瓏的小可愛。
  • 當青藏高原的動物成為手工玩偶
    當青藏高原的動物成為手工玩偶】甘加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地帶。這裡擁有草原、溼地、森林、湖泊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許多候鳥把甘加作為遷徙的驛站,一些珍稀野生動物如雪豹、黑頸鶴等也在甘加留下過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