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書籍《山海經》中,記載了許多極具神秘感的奇異怪獸,比如「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的蠃魚、「如狸而白首」的天狗、「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的猙,此外《山海經》還是一本地理大作,神農架最早的名稱為「熊山」。
《山海經·中次九經》記載:「又東一百五十裡,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人神人,夏啟而冬閉……」
神農架橫亙於長江、漢水之間,因得天獨厚特的地理風貌,其中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更盛傳有野人出沒的流言。在1981年冬,地處神農架林區新華鄉東南邊陲的石屋頭村,當地的村民就看見了一隻灰色驢頭狼在河邊喝水。
這隻驢頭狼身高有1米多,長約2米,頭部像驢,嘴像馬嘴,身子又像狼,尾巴細長,叫聲也像是驢子,但足跡則又似狼似狗。村民還是第一次撞見驢頭狼,瞧著這隻怪獸,也是被嚇了一跳,而驢頭狼看到人後,便逃走了。
而這其並不是神農架第一次出現驢頭狼,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奇異動物科學考察隊進入到神農架地區進行考察,搜集到了不少材料。由於在八十年代初,頻頻有人撞見驢頭狼,因此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的教授劉民壯、錢國楨等人又多次進入到神農架地區,對驢頭狼進行考察。
劉民壯經過調查後作出分析,表示在現代動物分類學上並沒有它的位置,不過在馬科動物進化過程中,原始馬有一個近親叫沙獷,屬於爪蹄獸類,沙獷的化石在非洲、歐洲、北美、印度和中國都陸續被發現過,但在生物學界,普遍認為這種生物已經滅絕50萬年。
而得知已滅絕的史前動物再次現身,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有什麼特殊警示?對此,劉教授認為是神農架的特殊地理,比如與沙獷一起生活在上新世的動物金絲猴、蘇門羚等,在別的眾多地區已經滅絕,但在神農架深處,卻還有著一片屬於它們的棲息地。
不過本認為已經滅絕的沙獷再度出現,還是讓很多人感到興奮,所以不少專家趕來神農架做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卻指向,神農架存在沙獷的可能性非常小,眾人所看到的「驢頭狼」殘影很可能是蘇門羚。
蘇門羚又名鬣羚,由於蘇門羚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所以大夥曾稱呼其為「四不像」,蘇門羚有著很高的敏銳性,行動敏捷。
原本蘇門羚主要生活在山勢陡峭的密林深處,但由於人類威脅到了它們的棲息地,這不,蘇門羚「冒險」下山覓食,就被人類發現了蹤跡,並且被當成了「驢頭狼」。
其實不管是真的遠古生物再度現身,還是蘇門羚,它們頻頻被人類所撞見,還是有一定的警示,由於人類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廣,這些稀有動物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影響,而當它們可以活動的範圍縮減,食物變少後,最終的結局仍然是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