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膨脹袋。
移動排澇泵車。
記者 姜濤
昨天下午,兩艘裝滿200噸塊石的貨船從鎮江句容大道河碼頭駛向揚州港泊船待命,隨時準備應對汛情,這也是我市今年動用的首批防汛物資。
「確保搶險救險物資、人員保障到位,保證關鍵時刻調得來、用得上。」市水利防汛物資儲備中心主任王后平介紹,今年全市除儲備了充足的防汛「三袋」、塊石、木材、土工布等傳統防汛物資外,還新添了移動排澇泵車1輛、噴水組合式防汛搶險舟2艘、4旋翼無人機2臺、自動裝卸移動照明燈塔2臺等。「這些高科技防汛神器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我市搶險救險能力,確保第一時間處置險情災情。」
三分鐘 麻袋變身20公斤「水袋」
這是一片薄薄的麻袋,從外表看平淡無奇,與傳統麻袋並無區別,但其實大有玄機。「這片麻袋自重只有0.3公斤,放入水中3分鐘,就會迅速膨脹到20公斤,能有效替代傳統的洪水沙袋。」王后平介紹,這種麻袋既不要裝土,也不要人扛,只要放入水中,就會自動膨脹封堵缺口。
「這種麻袋學名『吸水膨脹袋』,以高分子保水劑作為固水膨脹的主體物質,預先填充在高透水性的雙層織布中而製成的一種高效率防洪用品。」王后平介紹,該麻袋體積小、重量輕,像一般的布袋一樣輕巧可摺疊,運輸貯存方便;操作簡單,膨脹迅速,重量增加快;不需依賴沙土,在發生緊急水患時可替代沙包。「更重要的是,它比沙土包堵截速度快十倍,使用時只需一人就可獨自完成,勞動強度小、截流效率高。小小的麻袋,蘊含著高科技材料和『以水堵水』的先進理念。」
十天內 「巨無霸」移動泵車可抽乾沿山河
偌大的市防汛物資倉庫內,救生衣、雨靴、雨衣等各種防汛物資整齊擺放,一臺「巨無霸」車輛在倉庫中格外引人注目。
王后平介紹,這就是價值百萬元的移動排澇泵車。「這臺車有6個獨立的抽水泵,並配有一臺30千瓦的發電機,可以在無人無電的曠野裡獨立工作,抽水量也很驚人,1小時抽水量可達3000立方米,也就是說,庫容70萬立方米的沿山河,這臺車10天內就可以抽乾。」
在倉庫中,記者還看到了兩臺可攜式防汛搶險打樁機。據介紹,以前搶險時打樁均採用人工錘擊,但人的力氣有限,因此效率很低。這種打樁機每分鐘可錘擊100次,將打樁效率提升10倍,打樁深度最深可達兩米。
三小時 防汛物資可運達全市任意地點
除了充足的防汛物資儲備,我市還設立了專業化的搶險隊伍。目前,全市各地已落實防汛搶險人員4萬多人,並積極開展搶險隊伍技術演練和防汛搶險知識培訓,今年於7月2日,我市成功舉辦了2020年揚州市軍地聯合防汛搶險演練,進一步提高了搶險隊伍的實戰能力。
「為保證防汛期間專業人員和物資設備調用的及時性,我們還建立了社會化專業施工隊伍和大型施工機械設備調用管理平臺。在防汛期內,專業防汛技術工人、施工隊伍及各類大型專用設備隨時接受調度,確保防汛搶險應急需要。」王后平介紹,目前,我市已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防汛應急預案,形成了覆蓋全市的防汛監測預警網絡,防汛物資可在三小時內送達全市任意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