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作為進化史上最完美的動物之一,靠著可愛的外表,軟萌的性格俘虜了越來越多的人,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成為了擼貓成癮患者。一日不擼渾身不舒服。那麼為什麼擼貓越擼越舒服呢?
有貓的人擼貓,沒貓的人云吸貓,貓咪已經成為了21世紀最讓人上癮的毒品之一。
統計顯示,貓咪的圖片和視頻是網絡上觀看次數最多的內容。在社交網站上,每個貓咪視頻平均比其他視頻多出2000的播放量。
為什麼擼貓這麼舒服?
不管是短毛貓,還是長毛貓(無毛貓除外),被毛的觸感都超級好,軟軟綿綿的。貓咪腦袋、下巴、背部、臀部,絲滑的觸感,讓人慾罷不能。
2,貓咪享受,發出治癒的咕嚕聲
擼貓,不僅人覺得舒服放鬆,貓咪也是非常享受的。當它被摸舒服了,會閉上眼睛,調整姿勢,盡情享受鏟屎官的愛撫。情到深處,貓咪還會發出有節奏的咕嚕聲。
圖自網絡
神奇的是,貓咪的咕嚕聲對人和貓都有治癒力:
有研究者發現,低頻率的「咕嚕」聲會在身體內部產生一系列的震動,幫助貓咪更快速的康復。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高處摔傷的康復中,貓比狗存活率高且康復更快。
這種「咕嚕牌奇藥」的功效在人類中同樣適用:
① 緩解壓力:人類動物互助研究中心主任Rebecca Johnson教授提出,貓咪的「咕嚕」聲是一種聽覺刺激,當人類接收到這個恆定頻率的信號時,會使我們的精神放鬆,歸於平靜。
② 降低血壓:由於壓力是血壓升高的罪魁禍首之一,因而緩解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止血壓升高。
③ 改善呼吸:由於貓咪的「咕嚕」聲是與它自身的呼吸共振而發生的,因此平穩的「咕嚕」聲能引導人類呼吸頻率,特別是幫助呼吸困難的人。
④ 治療骨折:研究表明增強骨骼強度的最佳頻率是25-50Hz,其次為100-200Hz,而大多數貓咪的「咕嚕」聲都約為20Hz,因而促進了骨骼的發育和癒合。
⑤ 改善心臟健康:據http://Care2.com數據報導,明尼蘇達大學一研究小組經過為期10年的研究,抽選了4435名年齡在30-75歲之間的美國人,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非養貓人士的心臟病發病要高出養貓人士的40%,並推測這可能與①、②原因有關。
⑥ 放鬆肌肉酸痛:與④的情況相似,低頻的「咕嚕」聲對軟組織也有一定的舒緩作用。
⑦ 消腫與止疼:「咕嚕」聲還可以緩解炎症、減輕疼痛。因此扭傷患者可以配合著正常冰敷和服用阿司匹林,同時進行「咕嚕聲治療」。
所以,人在擼貓時,如果貓咪發出享受的咕嚕聲,我們的心情會更加愉悅放鬆,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擼貓,越擼越舒服。
除了這些,貓咪的長相和行為,也像是為我們人類量身打造的,處處都戳中我們的萌點。
動物學家Loren提出了一個嬰兒圖式(Kindchenschema)的概念,是指一些面部特徵組合能讓人類感覺到眼前的生物非常「可愛」,並想要主動呵護、照顧。
左邊:具有幼年特徵的動物
但大多動物都會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丟失幼年特徵,只有貓咪,幾乎從小到大都穩穩的保持著這種幼態。
比如~
嬰兒臉上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大眼睛的殺傷力對於藍星人來說是巨大的。早在嬰兒時期,我們觀察別人的面部時,就會將最多的注意力分配在眼睛上。
而貓咪是目前已知,眼睛佔面部比例最大的哺乳動物。
大眼睛到底有多重要?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位被螺螄粉手動卸妝的作弊選手。
作為一個先天小眼睛的選手,熊貓同學很有心機的畫了一個碩大的煙燻妝。
這樣的我你還喜歡嗎?
沒有了視覺上大眼睛,平時看上去萌力十足的滾滾君看上去只剩莫名喜感了。
從正面看上去,貓咪的嘴巴幾乎沒什麼存在感。從側面看時,貓咪的嘴部圖案接近我們的「微笑」。
小巧的嘴巴是典型的嬰兒圖式之一。
貓咪的鎖骨不與胸骨相連,頭肩比相對人類要小得多,顯得頭部比較大。
而且由於人類和貓咪的身高差。從人類的視角看過去,貓咪就是個二頭身,完全符合「短肢」。
頭大、四肢短小也是嬰兒的典型特徵。
同時,嬰兒的手看上去飽滿而柔軟。貓咪的爪子也是圓乎乎的。
這些帶著幼態的特點完全吻合了嬰兒圖式的外在要求。基因延續的本能讓我們無法拒絕外表擁有嬰兒特點的喵星人們。
不說了,我要去擼貓了。我是502的粑粑。告訴我你家主子是怎麼俘虜你的吧。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