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形南瓜味的慕斯、「黃綠」相間的太極羹、宛若遊龍的貝貝魚、清涼味鮮的東坡肉……垂涎欲滴的香氣在空氣中逐漸瀰漫開來,一點一點地吹進食客的鼻中。不遠處,天真爛漫的孩子啃著剛做好的南瓜餅,盯著鏡頭愣了幾秒後害羞地躲開了。
清蒸、煎炸、熬煮、雕花、拼盤,是何種大餐正在食用者的味蕾上翩翩起舞,是鮑魚,是龍蝦,還是鴨鵝?剛到江西會昌的我,著實被驚訝了一番。原來,這只是南瓜,但它有個好聽的名字——「貝貝小南瓜」。它瓤少肉厚,香糯粉甜,細膩無筋,可帶皮食用。
我是個愛刨根問底的人,為什麼一道用南瓜做的菜名字要和「太極」有關?原來,相傳八仙之一的漢鍾離是在江西會昌縣的漢仙巖得道成仙。一個圓圈、一條曲線、兩個圓點,兩條黑白魚。在經過歷代的詮釋之後,它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深刻的「太極哲學」體系。貝貝南瓜剛好有綠色和黃色兩個色系,於是皮和囊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極的兩極,原來如此,我拍手叫絕。
這次去江西會昌,我還吃了一頓簸箕宴,手抓飯、紅薯、臘肉、黃瓜、毛豆、鹹魚等16道菜一起放在一個大簸箕裡。為什麼叫簸箕?原來古人沒有冰箱,於是人們就用簸箕來儲存食物。將其吊在門梁上,有兩種好處,一來高空空氣流通,肉質不會很快腐爛;二來老鼠也不會來偷。這些菜正是艱苦歲月中的人民百姓所食用的,而在生活水平飛速提高的時代,再吃點粗糧糠菜,倒真的可以牢記中華傳統文化所賦予的責任感,懷揣赤子之心,傳承革命先輩吃苦耐勞之精神。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憶苦思甜,我想起了毛澤東主席的那首《清平樂·會昌》。一個叫「貝貝」的小南瓜,帶來了美食香氣的同時,讓我記住了會昌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蘆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