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酒師阿毛正在給一邊顧客調酒,一邊熱身
(本文圖片均由中國江西網記者羅雲鵬攝)
晚上十一點,表演正式開始
阿毛說,這招叫「風火輪」
「吞火」絕技
全場的目光都聚集在阿毛身上
時間已過零點,阿毛準備回家了
中國江西網(大江網)訊 見習記者劉少聰、羅雲鵬攝影報導:晚上十一點,南昌室外的溫度已接近零度。福州路的一家酒吧內,人聲鼎沸。夜在這裡才剛剛開始。吧檯內,兩個酒瓶在花式調酒師阿毛(藝名)的手掌上旋轉。每次表演前,在調酒時他總要玩點花活熱熱身,此刻便是「例行公事」。「技術沒什麼問題,更多的是情緒上的。調整情緒,準備表演了。」阿毛說。
其實九點半開始,阿毛便出現在吧檯,若有客人點雞尾酒,他會用魔術般的手法迅速地「變」出各種色彩繽紛的飲品。大部分時間,阿毛都安靜地站在屬於他的獨立空間,仿佛不屬於這裡的喧囂。
五分鐘後,表演開始,阿毛立刻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隨著節奏變化,酒瓶在阿毛兩手之間上躥下跳,卻又仿佛被一股力量牽引,始終按預定軌道運行。他的嘴邊始終掛著一抹微笑——「這是我最享受的時刻。」
表演結束後,歡呼聲和掌聲持續了一會,人群的注意力便逐漸散去。簡單收拾了一下,阿毛就可以下班了。他獨自走出酒吧,騎上電動車,將熱鬧的夜留在了身後。
花式調酒不好學 練到筷子拿不穩
阿毛本名劉威,江西省贛州人。一開始,他並沒有想過當調酒師。07年,在念中專時,他的專業是酒店管理。畢業前,他的老師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不太適合從事這個,你的娃娃臉管不了人。你要不去學調酒吧。」阿毛略作思考,就接受了老師的建議。「我性格比較外向,當時對調酒師的感覺是很炫、很酷,所以還是很願意的。」阿毛告訴記者。
08年在廈門,阿毛報了個花式調酒培訓班,學習了三個月。「這個事情學會很容易,學精很難。剛開始的三個月,練的都是基本功,每天最少要練四五個小時拋瓶。練到拿筷子的時候,手都在發抖。」想起曾經練瓶的「光輝歲月」,阿毛笑著說。
剛開始練,阿毛用的是塑料的練習瓶,這種瓶雖然安全不怕摔,但與玻璃瓶重量不同,影響手感。換成玻璃瓶之後,阿毛整箱地買啤酒,然後用喝完瓶子練習。雖然記不清自己打破了多少玻璃瓶,阿毛仍表示自己很幸運,「一位師兄在練習的時候失手了,把自己打得頭破血流,去醫院縫了十幾針。」
表演噴火 險些燒傷自己
剛學會花式調酒時,阿毛還只會拋兩個瓶。為了求職,他幾乎跑遍了廈門的酒吧,終於其中一家同意錄用他。交完五百塊的服裝押金後,老闆讓他表演一次。那是他第一次表演,不幸的是,他怯場了。當玻璃瓶重重地碎在地上時,老闆冷冷地說:「去領回你的押金吧」。與第一份工作的失之交臂對阿毛打擊很大。父親此時向他提出,放棄調酒,去工廠上班。阿毛不願意在流水線上工作,覺得使人會「變笨」。但又不確定調酒的路能否走得通,為此他苦惱了很長一段時間。「路是自己選的,撞到牆了,拆了也要過去。」他最終堅持了下來。
隨著技術提高,阿毛在表演時心態更加平和,不僅動作要瀟灑,還會注重表演時的表情等。但是失誤難以避免。有一次,表演噴火時,他口中的酒精沒有燃盡,順著嘴角留下了一道「火流」。他沒有慌張,而是在完成謝幕造型的同時,順手擦掉了嘴邊的酒精。「觀眾都以為我刻意玩個驚險的,其實當時我的嘴角火辣辣地疼。」
年入十萬 卻屢遭「歧視」
對於自己的職業,阿毛很感激。24歲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年買了車,今年年初和哥哥一起在南昌買了房子,把贛州的父母接了過來。目前,阿毛已經放棄了駐店的調酒師工作,改為接商演和教學。據他透露,他去年的年收入超過十萬。「但與一線城市相比,南昌調酒師的工資不算高,酒吧對調酒師還有業績的要求。目前南昌的花式調酒師可能不超過十個。」
阿毛認為,人們並不了解調酒師,但對這個職業存在很多「歧視」。「舉個例子,很多人認為在酒吧工作容易學壞。我在酒吧工作了四年,至今煙都不會抽。我爸要求我不抽菸、不賭博、不吸毒,我都做到了。」雞尾酒文化的普及程度低也是調酒師較少的原因。曾有顧客問阿毛:「有用白酒調的雞尾酒嗎?」對此,阿毛表示「很無語」。
不僅如此,戀愛中,調酒師的職業並不能獲得加分。阿毛有過兩段不成功的戀情,第一任女朋友認為他的工作是「青春飯」,第二段則是因為女方母親的反對。對此阿毛很無奈,「畢竟是在夜場上班,這樣的問題可能並不是我一個人遇到。」但他仍然樂觀地相信,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我的夢想是,將來拍一部介紹調酒師的電影或者微電影,向人們介紹調酒師和雞尾酒文化。」阿毛告訴記者。
「如果有興趣的來找我,我都願意教,但是拜師儀式不能少。」阿毛一臉壞笑地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