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年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捕食方式很奇特,爪子長得變樣了

2020-08-19 三體使者

在地球上,貓頭鷹是一種人們非常熟悉的「夜行鳥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其它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作為一種肉食性鳥類,貓頭鷹的主要食物是各類昆蟲、嚙齒類動物、小型的爬行動物以及鳥類等。

當它們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通過鳥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則會在捕獵的時候通過刺穿獵物,來起到固定和輔助等作用。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遠古貓頭鷹的捕食方式和現今的貓頭鷹截然不同。



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

根據資料顯示,通過在上世紀初於羅馬尼亞出土的遠古鵜鶘目鳥類化石,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末,當恐龍還沒有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貓頭鷹就已經開始有了雛形,不過,最早的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也和現在截然不同。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來自德國法蘭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的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對一塊發現於30年前,一開始被誤認為是雪貓頭鷹化石而被擱置一旁的貓頭鷹化石,重新進行了研究。



通過研究,傑拉爾德·梅爾博士發現,這塊貓頭鷹化石距今竟然已經有6000萬年的歷史,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真正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的是,遠古貓頭鷹的爪子竟然不是一樣大的,它的第三、第四腳趾上的爪子,要明顯比第一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小很多。

對比如今的鳥類,這種爪子大小不一的情況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肉食性鳥類,比方說老鷹等猛禽類,它們的爪子都是一樣大的,而且現今的貓頭鷹爪子也是一樣大,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表示,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是通過爪子來捕獵的。



為何如今它們的爪子一樣大?

在動物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而改變自己的捕食方式、生活習性等並不罕見。雖然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徹底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現今貓頭鷹的捕食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過,有觀點認為,這或許和3400萬年前的猛禽類崛起有關。



科學家表示,在始新世,伴隨著很多大型猛禽的出現,讓白晝捕食的情況變得困難,貓頭鷹雖然是肉食性鳥類,性格也是很兇猛的,但是和猛禽相比,顯然是落敗的,所以,為了生存,它們就只能朝著夜行鳥類的方向進化,或許捕食方式的改變也是源於此。



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貓頭鷹是地球上已知的,唯一無法分辨顏色的鳥類,這在習慣了夜間出行的鳥類中也是獨一無二的,科學家分析,這可能是貓頭鷹為了生存而放棄的祖先遺傳功能之一。

下一步,科學家們希望可以通過更多的貓頭鷹化石,來揭開貓頭鷹的演化之謎,同時搞清楚它們為何會丟失視錐細胞,成為永遠感知不到顏色的鳥類。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5日文章《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

相關焦點

  • 6000萬年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捕食方式很奇特,爪子長得變樣了
    當它們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通過鳥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則會在捕獵的時候通過刺穿獵物,來起到固定和輔助等作用。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遠古貓頭鷹的捕食方式和現今的貓頭鷹截然不同。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根據資料顯示,通過在上世紀初於羅馬尼亞出土的遠古鵜鶘目鳥類化石,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末,當恐龍還沒有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貓頭鷹就已經開始有了雛形,不過,最早的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也和現在截然不同。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這些特徵在現代貓頭鷹的身上並不存在。一個未知的大型貓頭鷹物種被發現這次發現的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它是現代雪貓頭鷹的祖先,在30年前剛發現它的時候,並沒有對它進行詳細的研究。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來自於德國的科學家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團隊分析了一塊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這些特徵在現代貓頭鷹的身上並不存在。
  • 古貓頭鷹化石被發現,距今6000多萬年,長著一雙怪異爪子
    在許多電影中,貓頭鷹被作為渲染緊張氣氛的元素而廣為人知,以至於不了解貓頭鷹的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鳥類。貓頭鷹確實是夜行動物,長相也比較奇特,但它並不是電影裡塑造的可怕形象。該論文的作者是德國可學埃及傑拉爾德·梅爾,他和他的團隊對一塊已經有六千多萬年歷史的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分析,竟然發現它的左右腳爪大小不一,而現代貓頭鷹的左右腳大小几乎一致,這讓研究人員對該化石的真實身份抱有疑問。據了解,這塊古老的化石是在30多年前發現的,但一直沒有專業的科研團隊對它進行深入研究。
  • 厄瓜多發現4萬年前巨大貓頭鷹化石 或捕食同類
    2020年8月27日訊,厄瓜多首都基多國立理工大學內陳列著一系列古生物骨骼化石。厄瓜多古生物學家、該大學古生物學收藏館館長何塞·路易斯·羅曼(Jose Luis Roman)日前在阿根廷調查人員的協助下發現了厄瓜多耳鴞的骨骼化石,現致力於尋找其他生物的化石,以重現厄瓜多安第斯山脈的冰河時代。厄瓜多耳鴞生活在4萬年前,是一種可能會捕食其他種類貓頭鷹的巨型貓頭鷹。
  • 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
    現代貓頭鷹(右)的四隻爪子大小大致相同,但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後腳趾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明顯大於第三和第四腳趾上的爪子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關於早期的貓頭鷹如何進化,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德國法蘭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和同事對30年前發現的一塊距今約6000萬年的最古老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古老貓頭鷹的每個腳爪大小不同,這些特徵與現代貓頭鷹完全不同。相關研究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
  • 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
    6000萬年前腳爪異於現今 古老貓頭鷹或有不同捕獵方式現代貓頭鷹(右)的四隻爪子大小大致相同,但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後腳趾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明顯大於第三和第四腳趾上的爪子。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新解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關於早期的貓頭鷹如何進化,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德國法蘭克福森肯伯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和同事對30年前發現的一塊距今約6000萬年的最古老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古老貓頭鷹的每個腳爪大小不同,這些特徵與現代貓頭鷹完全不同。相關研究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
  • 眼睛巨大爪子鋒利羽毛厚實臉龐圓潤 10種貓頭鷹奇特表情大盤點
    12月07日消息,貓頭鷹是一種非同尋常的鳥類,它們有著巨大的眼睛,鋒利的爪子和厚實的羽毛。貓頭鷹圓潤的臉非常奇特,讓人無法抗拒要多看幾眼。
  • 南極發現新型小龍蝦化石 迄今約7500萬年
    【南極發現新型小龍蝦化石 迄今約7500萬年】來自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等幾個機構的考古學家13日宣布,他們在對2016年南極考察中帶回的巖石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了其中含有一種新型南極淡水小龍蝦的化石。他們的這一發現發表在當天出版的《極地研究》雜誌上。
  • 研究發現,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20世紀80年代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發現。這些化石的年齡,從6200萬年前到250萬年不等,表明恐龍大規模滅絕後,這些化石就產生了。 鳥用"骨牙"和鋒利的嘴,捕食海裡的魚和魷魚等。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些「小鳥」在世界經濟中旅行了至少6000萬年,就像今天的信天翁一樣。"這些南極化石...研究報告稱,可能不僅代表了大洋洲世界最大的飛鳥,而且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
  •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時間:2019-08-15 23: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和人身高相仿活在6000萬年前 近日,紐西蘭科學家在該國南島發現身高跟成年人差不多的巨型古企鵝骨骼化石,是該區域發現的第2隻巨型企鵝化石。
  • 科學家發現海底「霸王鯨」化石(組圖)
    其中藍鯨屬於鬚鯨亞目,其緩慢遊動,以鯨鬚捕食浮遊動物為生的圖景構成了人們對鯨目動物的普遍印象。  但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新發現面前,這個印象也許需要修正了。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的遠古鯨魚化石牙齒鋒利,性情兇殘,與人們印象中溫和的鯨差別很大。
  • 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
  • 恐龍化石發現7600萬年前惡性腫瘤痕跡
    據路透社8月4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發現,1989年在加拿大出土的一塊恐龍骨骼化石上發現的畸形,並不是骨折造成的,而是惡性腫瘤。這隻恐龍成為人類已知的第一隻身患癌症的恐龍。據介紹,1989年時,研究人員在世界上已知的恐龍化石埋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恐龍公園裡的荒原上發現了一個尖角龍(學名Centrosaurus)的腿骨化石。
  • 衡水湖出現「溼地殺手」,鬥獵隼,偷襲貓頭鷹,卻被狗獾捕食幼鳥
    這貨卻喜歡偷懶,有時候喜歡去偷短耳貓頭鷹的獵物,有時甚至去明搶。這一天的傍晚,短耳貓頭鷹外出捕食,好不容易捕到了一隻肥美的田鼠。正高高興興往回飛,打算好好地吃一頓,沒想到遇上了「溼地殺手」白尾鷂。白尾鷂也算個知名的猛禽了,卻有點無賴,看見短耳貓頭鷹抓著一隻田鼠在飛,就直直飛過去,招呼也不打就幹架,爪子對準短耳貓頭鷹。短耳貓頭鷹嚇了一跳,本能反應用自己的利爪防禦,然而爪子一松,田鼠就掉下去了。
  • 廣東三水盆地又現5000萬年前鳥化石
    自本報刊發「疑似青蛙化石可能距今5000萬年」(本報3月29日05版)一文後,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真偽性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為此,4月11日-19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江永研究員以及技術人員王釗專程到三水實地考察並進行野外挖掘。
  •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1/3) "← →"翻頁
  • 化石在展覽館「沉睡」之後,重大發現「飛鳥」,驚動專家還原真相
    他將鋒利的牙齒和長長的喙,識別「帶齒」的鳥類,從海洋中捕獲魚類和魷魚,在地球南部海洋中生存至少6000萬年。利用化石的大小和測量值研究發現,鳥很大,翼展可達6.4米,屬於特定最大個體和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飛鳥。腳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萬年,而顎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萬年。
  • 琥珀定格「地獄螞蟻」捕食瞬間,距今約9900萬年
    這些小而奇怪的生物中的一種被發現被困在9900萬年的琥珀中。但這還不是全部。當科學家發現這個特殊的標本時,觀察到它牢牢地抓住了一隻蟑螂類昆蟲的蛹。古代捕食企圖的驚人一幕,為新澤西理工學院(NJIT)的進化生物學家菲利普-巴登(Phillip Barden)領導的研究團隊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
  • 臨沂新發現!科學家們激動不已
    它們體型巨大、造型奇特,有能夠快速捕獵的前肢和長長的尾巴。最大的奇蝦個體可以長到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動物大多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加上擁有堅硬的外殼,這些「巨無霸」動物幾乎成了海中之王。不過,雖然名字、長相和蝦子類似,奇蝦和現代蝦類並無親緣關係。它們是一大類已經滅絕的原始節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