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萬年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捕食方式很奇特,爪子長得變樣了
當它們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通過鳥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則會在捕獵的時候通過刺穿獵物,來起到固定和輔助等作用。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遠古貓頭鷹的捕食方式和現今的貓頭鷹截然不同。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根據資料顯示,通過在上世紀初於羅馬尼亞出土的遠古鵜鶘目鳥類化石,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末,當恐龍還沒有在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貓頭鷹就已經開始有了雛形,不過,最早的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也和現在截然不同。
-
6000萬年的貓頭鷹化石被發現,捕食方式很奇特,爪子長得變樣了
在地球上,貓頭鷹是一種人們非常熟悉的「夜行鳥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其它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作為一種肉食性鳥類,貓頭鷹的主要食物是各類昆蟲、嚙齒類動物、小型的爬行動物以及鳥類等。當它們捕食的時候,它們會通過鳥喙來捕殺獵物,爪子則會在捕獵的時候通過刺穿獵物,來起到固定和輔助等作用。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遠古貓頭鷹的捕食方式和現今的貓頭鷹截然不同。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一個未知的大型貓頭鷹物種被發現這次發現的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化石,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它是現代雪貓頭鷹的祖先,在30年前剛發現它的時候,並沒有對它進行詳細的研究。不過,這次發現的這種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貓頭鷹,卻明顯在捕食的過程中,並不是以鳥喙為主的,而是應該通過爪子來捕獵,它的後腳趾和第二腳趾上的爪子明顯更大,研究認為,這兩個爪子在捕食的過程中,可能是用來刺殺獵物的。貓頭鷹的祖先是誰?
-
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爪子極為怪異,跟現代貓頭鷹不一樣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上,來自於德國的科學家傑拉爾德·梅爾博士,在和他的科研團隊分析了一塊來自於6000萬年前的古老貓頭鷹化石後,發現它的每個腳爪都是大小不同,這些特徵在現代貓頭鷹的身上並不存在。
-
古貓頭鷹化石被發現,距今6000多萬年,長著一雙怪異爪子
該論文的作者是德國可學埃及傑拉爾德·梅爾,他和他的團隊對一塊已經有六千多萬年歷史的貓頭鷹化石進行研究分析,竟然發現它的左右腳爪大小不一,而現代貓頭鷹的左右腳大小几乎一致,這讓研究人員對該化石的真實身份抱有疑問。據了解,這塊古老的化石是在30多年前發現的,但一直沒有專業的科研團隊對它進行深入研究。
-
恐龍化石發現7600萬年前惡性腫瘤痕跡
據路透社8月4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發現,1989年在加拿大出土的一塊恐龍骨骼化石上發現的畸形,並不是骨折造成的,而是惡性腫瘤。這隻恐龍成為人類已知的第一隻身患癌症的恐龍。據介紹,1989年時,研究人員在世界上已知的恐龍化石埋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恐龍公園裡的荒原上發現了一個尖角龍(學名Centrosaurus)的腿骨化石。
-
身高160釐米,體重80公斤的巨大企鵝化石在紐西蘭被發現
坎特伯裡博物館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稱:在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近郊發現了身高160釐米的巨大企鵝化石。化石位於基督城近郊,由業餘古生物學家李愛於2018年發現。目前,坎特伯利博物館和德國法蘭克福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小組正在對該化石進行詳細研究。
-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1/3) "← →"翻頁
-
礦工發現海王龍化石,這種生物曾經是海洋裡的霸主,甚至獵食同類
近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礦工在其礦區發現了完整的海王龍化石,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它與恐龍屬於同一時代,曾經是海洋裡的一代「霸主」,比它歷史悠久的上龍類都被它趕盡殺絕,但是海王龍不是恐龍,它甚至是由身材短小的蜥蜴演化而來的。
-
外媒:研究人員發現7000萬年前的魚類化石
據法新社7月6日報導,研究人員7月6日稱,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一塊距今7000萬年的巨型魚化石,這種魚類生活在恐龍所在區域。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條身長超過6米的掠食性魚類遺骸」。該發現發表在科學期刊《黃金時代:澳大利亞古生物學雜誌》。
-
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
-
發現2千萬年前鸚鵡化石 巨大體型讓專家驚呼
古生物學家於紐西蘭南部奧塔戈地區(Otago),發現古代鸚鵡的化石,不僅體型巨大,體重甚至是目前最大鸚鵡的兩倍,讓學家們非常吃驚,更命名它為「海克力士」(Heracles)。根據外媒報導,澳洲古生物學家於2008年,至聖巴森斯(St Bathans)附近進行研究,發現古生物化石,直至近幾年才進行研究,發現化石竟是來自一隻鸚鵡,並以「海克力士」(Heracles)命名,學名為「Heracles inexpectatus」,研究發現它生存於約1600萬至1900萬年間。
-
研究發現,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南極洲誕生最古老的巨型鳥類化石,翼展21英尺(約6.4米)。20世紀80年代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發現。這些化石的年齡,從6200萬年前到250萬年不等,表明恐龍大規模滅絕後,這些化石就產生了。 鳥用"骨牙"和鋒利的嘴,捕食海裡的魚和魷魚等。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些「小鳥」在世界經濟中旅行了至少6000萬年,就像今天的信天翁一樣。"這些南極化石...研究報告稱,可能不僅代表了大洋洲世界最大的飛鳥,而且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
-
5000萬年前的化石被發現,它是只巨型飛鳥,曾是空中絕對霸主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一起,共同鑑定了一塊發現於南極的,來自於5000萬年前的鳥類化石,這塊化石來自於已經滅絕的一種巨型鳥類——偽齒鳥,相關研究報告,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報告》雜誌上。
-
加拿大發現8000萬年前滄龍化石
加拿大曼尼託巴省古生物學家7月19日稱,在地下挖掘出距今8000萬年的史前海洋生物骨骸,其中包括兩條滄龍(Mosasaurs),也就是人們熟知的T-Rex深海恐龍王(T-Rex of the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部位是恐龍的腓骨或小腿骨,因具有畸形的兩端,最初曾被認為是骨折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
人類的祖先曾經同類相食嗎?
關於數百年前的遠古人類,一直流傳著「同類相食」的說法,或許是年代太過久遠,又或許是骨骼化石上殘留的痕跡,人們開始虛構異樣的生活場景。在想像中,遠古人類艱難求生,豺狼虎豹、獅子鬣狗,甚至天上飛的老鷹都是巨大的生存威脅,我們很容易相信,對於他們來說,吃飽了才有力氣躲避危險,或者在鬥爭中取勝。
-
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
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蔡儀潔):加拿大一名12歲的男孩在父親的陪同下,到艾伯塔惡地(Albertan Badlands)遠足,竟在山坡上找到69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
-
廣東三水盆地又現5000萬年前鳥化石
自本報刊發「疑似青蛙化石可能距今5000萬年」(本報3月29日05版)一文後,三水盆地青蛙化石真偽性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為此,4月11日-19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江永研究員以及技術人員王釗專程到三水實地考察並進行野外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