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

2020-10-17 科普百分百

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蔡儀潔):加拿大一名12歲的男孩在父親的陪同下,到艾伯塔惡地(Albertan Badlands)遠足,竟在山坡上找到69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考古團隊15日證實,其為約3至4歲的恐龍寶寶,「這化石屬『鴨嘴龍』並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因為我們對那個時代所知甚少。」

艾伯塔惡地是加拿大寸草不生的荒地,卻也是世界上發現最多、最完整恐龍化石的地方,著名的「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龍公園」就在此設立。

據BBC報導,12歲的男孩內森‧赫魯甚金(Nathan Hrushkin)自6歲起,對恐龍產生濃厚興趣,是個「小恐龍迷」。他經常跟隨父親的腳步,到艾伯塔惡地遠足。

內森去年在艾伯塔惡地,發現一小塊恐龍化石,當時父親猜測,該化石應該是從石頭上方掉落的。今年7月父子二人決定再次探訪此地,看是否可以有新的發現。幸運的是,他們在山坡上找到69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

當下內森吃驚到「完全說不出話來」,他在受訪時說,「我甚至沒有感到興奮,即便我知道我應該要很興奮。我太震驚了,我竟然發現恐龍化石。」

內森隨即將照片與地點,傳給全世界最大、專門研究史前時代的皇家蒂勒爾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立即派遣專家團隊進行挖掘。

挖掘化石的任務於15日完成,目前共發現30至50根骨頭,推測為一隻大約3至4歲的鴨嘴龍,且化石有約6900萬年的歷史,「這化石屬『鴨嘴龍』並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因為我們對那個時代所知甚少。」

相關焦點

  • 12歲的加拿大男孩,遠足時發現了6900萬歲的恐龍化石
    但是,尤其是一個孩子,在發現了一個擁有6900萬年歷史的恐龍的骨骼之後,只是瞥見了他作為古生物學家的夢想工作的樣子。年僅12歲的內森·赫魯什金(Nathan Hrushkin)與父親一起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郊外遠足時,發現了像化石一樣的東西。他們將發現的照片寄給了皇家泰瑞爾博物館。該研究所證實了他們的懷疑:他們確實發現了真正的恐龍骨骼。
  • 10歲男孩路上意外發現9000萬年前罕見古代蜥魚的化石
    男童意外發現罕見古代「蜥魚」的化石。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出現在9000萬年前的古代魚類,但原來多得一名10歲男童的「意外收穫」?該名男童在南美洲度假期間,好奇拍下一塊石上的魚型圖案,再傳到當地古生物研究中心,沒想到竟是一條罕有古代「蜥魚」的化石。有關研究近日在《系統古生物學期刊》發表。
  • 10米長的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它是如何跑到非洲的?
    據報導,最近期的英國《每日電訊報》上,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非洲的摩洛哥地區,發現了本應該生活在北美洲的鴨嘴龍化石,時間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它們是如何抵達非洲的?我們都知道,根據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出現早期,也就是三疊紀中後期的時候,地球上的恐龍體型普遍較小,後來經過漫長的演化,恐龍種類越來越多,體型也越來越大,到了白堊紀時期,很多恐龍的體型都是非常驚人的,鴨嘴龍也不例外。鴨嘴龍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化石,科學家們還原出鴨嘴龍的形態特徵,首先,從它們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鴨嘴龍的嘴巴和鴨嘴很像。
  • 6600多萬年之前,在沒有大陸橋的情況下,鴨嘴龍是如何去到非洲
    ,鴨嘴龍的嘴巴好像是鴨子的嘴巴,它們最早出現在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鴨嘴龍是大型的食草恐龍,由於當時陸地不斷擴大,植物也進入到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食草恐龍的食物是非常充足的,基本上可以做到走哪吃哪,所以,這一時期出現的食草恐龍,體型也都非常龐大。
  • 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鴨嘴龍化石
    據外媒報導,在摩洛哥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在非洲發現的鴨嘴龍的首批門徒。這些發現表明,恐龍在北美進化然後遷徙到南美、亞洲、歐洲之後並最終跨越數百公裡的開闊水域抵達非洲。關於這一發現的一項研究最近發表在《Cretaceous Research》上。
  • 加拿大發現8000萬年前滄龍化石
    加拿大曼尼託巴省古生物學家7月19日稱,在地下挖掘出距今8000萬年的史前海洋生物骨骸,其中包括兩條滄龍(Mosasaurs),也就是人們熟知的T-Rex深海恐龍王(T-Rex of the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此前,他們發現了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5日報導,這個鴨嘴龍的新物種被命名為異域龍奧德修斯種。它的遺骸是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附近一個採礦點發現的,年代可追溯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一定是在開闊海域穿行數百英裡(1英裡約合1.6公裡)才抵達非洲大陸的。這是人們首次在非洲發現鴨嘴龍。
  • 加拿大發現奇特角龍化石 頭長華麗尖角(圖)/圖
    八千萬年前,Xenoceratops生活在沒有嚴寒的加拿大地區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新種角龍的化石,這種恐龍生活在7800萬年前,是北美洲發現的最古老的大型有角恐龍。他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有關該恐龍的詳細描述發表在周二的《加拿大地球科學雜誌》(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上。  新鑑定的食草恐龍學名為Xenoceratops foremostensis,拉丁文意思為「來自Foremost的外星有角生物」,以紀念化石的發現地,加拿大小鎮Foremost。
  • 科學家得出5種恐龍新發現,霸王龍還有一個老表,來自加拿大
    至今恐龍已經滅絕超過6600萬年,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不停地研究它們,這裡有5個關於恐龍科學家的新發現,不知道你聽說嗎?讓我們來一睹為快:1. 泰坦龍有…..有角?科學家們叫它"死亡收割者",以證明它的厲害,它來自現在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已經擁有7950萬年的歷史。
  • 罕見的鴨嘴龍化石,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大陸上!它是怎麼做到的
    鴨嘴龍在北美洲進化,傳播到南美洲、亞洲、歐洲,最後是非洲然而,當一塊大陸上常見的食草動物化石,突然出現在另一個不屬於它的大陸上時,疑問就出現了——這促使古生物學家開始追問,它是如何實現這一飛躍的?巴斯大學古生物學家領導了一項關於這一發現的研究,他說:「這完全是不合適的,就像在蘇格蘭發現一隻袋鼠一樣。」
  • 對蛇發女怪龍你了解多少?我猜這些你不知道
    蛇發女怪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約7700萬至7400萬年前。化石已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發現,可能還有美國蒙大拿州。如同其他已知暴龍科,蛇發女怪龍是雙足、大型的肉食性恐龍,有很多大型、鋒利的牙齒。它的前肢相當小,具有兩指。蛇發女怪龍的近親是艾伯塔龍,而與體型更大的暴龍的關係較遠。蛇發女怪龍與艾伯塔龍非常類似,兩者間的差異在於牙齒與顱骨的細微特徵。
  • 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這種昆蟲分布在澳洲,其5000萬年前的化石卻出現在加拿大
    這塊不起眼的昆蟲化石的發現,引出了很多關於動物全球運動的謎團,以及與氣候變化和跨深時間大陸轉移的聯繫。據科學家估計,這塊化石的歷史有5000萬年,是在加拿大卑詩省卡姆洛普市附近的巖石中發現的。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震驚專家:恐龍迷娃的世界,由恐龍繪本開啟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的新聞刷爆朋友圈,各位家長見識到了興趣對孩子的影響。這位小男孩從小就喜歡恐龍,在國慶期間隨父母回到通江老家,在背後的山石上發現了恐龍足跡,並準確說出了恐龍類別。北京專家判斷,這確實是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更讓專家及家長們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竟然是一位5歲的小男孩。原來小男孩從小就對恐龍特別著迷,看了特別多的恐龍資料。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它們的痕跡化石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的白堊紀晚期地層,埋藏年代距今約9500萬年[1]。這種恐龍被命名為掘奔龍(Oryctodromeus),意為「挖掘的奔跑者」,是一種小型的鳥腳類恐龍,分類上屬於稜齒龍科。掘奔龍是史上第一個被證明有挖洞能力的恐龍,證據就來自它們強化的前喙、增大的肩胛骨以及強健的骨盆[1]——這些特殊的身體結構,都呈現出「為挖洞而生」的特點。
  • 贛州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化石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研究員、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專家等領導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贛州發現了一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冠盜龍具有類似現生食火雞一樣的頭冠,為何將其歸入竊蛋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