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有錢人不吃什麼?答案是大熊貓

2021-01-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0月23日發表題為《中國人曾經認為大熊貓是怪獸》的文章稱,中國對熊貓的喜愛其實只是近年來的現象,雖然這種喜愛很強烈,但並不是出於動物保護主義的深厚文化。

美國《環球郵報》最近揭露了破壞性的穿山甲貿易,稱「中國有錢人正在將這種奇異的動物吃光。」中國人認為這種長有鱗片的食蟻獸是一種美味。《環球郵報》稱,這種可愛的動物(一名專欄作家稱之為「四腳松果」)已經成為全世界走私最嚴重的哺乳動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人喜歡吃它們。其他報導也警告說,稀有的熊類、老虎和蜥蜴也在成為中國人的盤中餐,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中國人不吃什麼?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大熊貓,這種瀕危熊類已經成為中國5000年歷史的同義詞,是最奇特的橄欖枝,是毛茸茸的外交拓展工具。但是,熊貓明確「撤下菜單」的時間並不太長。

文章說,中國對熊貓的喜愛其實只是近年來的現象,雖然這種喜愛很強烈,但並不是出於動物保護主義的深厚文化。在動物權益和保護方面,中國表現不佳,而大熊貓是極少數不可能進入某些中國人湯鍋的動物。國民對於大熊貓的喜愛或許可以為今後保護其他物種提供參照。

文章介紹,這種黑白相間的熊上升為中國國家象徵是上個世紀逐漸發生的事情。(中國的12生肖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其中包括神話中的龍——但沒有熊貓。)《壹讀百科》今年6月刊登了一篇題為《大熊貓:從怪獸到國家象徵》的文章。文章稱,在古代,中國人害怕熊貓,把它稱之為吞食金屬的黑白「貘」,這是一種類似豬的食草動物。這種熊會從山上下來,尋找竹子、鐵或銅製的器皿,它可以把城門上的釘子都吃得乾乾淨淨。美國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喬治·B·沙勒在1993年的著作《最後的大熊貓》中指出,中國人曾經為了獲取皮毛而捕獵大熊貓,因為他們相信睡在熊貓皮上可以驅邪,並且有助於調節婦女的經期。他們還認為熊貓尿可以化解卡到喉嚨裡的刺。

雖然人類顯然曾在史前時期食用大熊貓,但現代中國人很少吃這種動物。人們常說中國人「四條腿的除了桌子不吃什麼都吃」——包括豪華宴席上的燉駝峰、猴腦和魚翅。中國人的大胃口甚至延伸到了一些寵物身上,狗、兔子甚至貓,有時候都會成為湯鍋或火鍋裡的食材。但熊貓宴卻聞所未聞。它們顯然過於珍貴而不能食用,但它們的味道恐怕也上不了餐桌。沙勒的書中詳細介紹了對冷志中的審判。1983年1月,26歲的四川農民冷志中無意間用陷阱捕到了一隻帶有無線電項圈的熊貓。為了掩蓋證據,他把熊貓切碎煮熟。由於太難吃,他最終把熊貓肉餵了豬(他還給了一些他的姐姐)。法庭最後判決冷志中入獄兩年。

儘管很少被捕殺食用,但熊貓曾因它的皮毛而成為狩獵對象,或者僅僅是為了消遣。1928年4月,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兒子克米特和西奧多成為首批捕獵中國大熊貓的西方人。兄弟倆說他們同時開槍,都說自己射中了大熊貓。他們對這次捕獵活動非常滿意,於是撰寫了《追蹤大熊貓》一書。1939年,紐約時裝設計師和社會名流露絲·哈克尼斯在四川弄到了一隻雄性小熊貓,她用奶瓶餵它,並取名為蘇琳。蘇琳最後成了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的明星。

但在倫敦,儘管遭受了危險,一隻無國籍熊貓的突然受寵還是讓這隻熊貓成為了標誌。1957年,原本賣給一家美國動物園的熊貓姬姬發現自己無家可歸了,因為美國與共產主義中國無任何正式關係,拒絕這隻熊貓入境。但1958年倫敦動物園成功買下姬姬,很快它就成了動物園的明星。當時,新成立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也設在倫敦,還沒有確定會徽。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沒有比可愛的姬姬更好的選擇,於是在1961年將這隻熊貓的形象定為正式會徽,此後這隻嚼著竹子的黑白生物就成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國際象徵。

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的選擇有助於將國際社會對這種物種的擔憂與中國解決熊貓數量縮減和棲息地破壞問題的新舉措聯繫在一起。1962年,中國將大熊貓列為保護物種,1963年,首個人工繁殖大熊貓基地誕生,1987年,偷獵大熊貓被定罪,至少要判10年甚至死刑。即便如此,杜絕偷獵大熊貓還需要時間。1987年,香港海關截獲了3張走私的大熊貓皮,1988年,中國逮捕了203名大熊貓偷獵者,繳獲了146張熊貓皮。

文章說,雖然如今故意傷害熊貓令人無法想像,但其他熊類並沒有享受到同樣的保護。中國人現在仍在使用從黑熊、馬來熊和棕熊身上提取的膽汁;這種物質據信具有療效,是傳統中藥的一種成分。然而提取膽汁是一個痛苦且具有侵害性的過程。一些熊膽農場長年把熊鎖在很小的籠子裡。這種雙重標準令亞洲動物基金會創始人謝羅便臣非常不滿。她對《外交政策》雜誌記者說,看到中國各地熊農場裡的其他熊類「受到傷害和殘酷剝削」「讓人非常難過」。謝羅便臣在一封發自紐西蘭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她從未聽說把熊貓用於傳統中藥或補品的例子。她說,熊貓和其他熊類「擁有許多共性,但受到的待遇卻有天壤之別」。

只有少數人敢於對保護熊貓提出異議,稱這種努力註定失敗且浪費金錢。中國當然不會質疑自己。它在保護熊貓上耗費了大量資金,從建立繁殖基地到研究工作,但每年通過向海外動物園租借熊貓和在國內向遊客展示熊貓也賺取了數百萬美元。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科學家在人工繁育大熊貓上攻克了技術難題,2010年取得的突破也許將有助於人工繁殖大熊貓回歸野外。大熊貓通常一胎生育兩子,但熊貓媽媽很難照顧兩個幼崽;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創新是讓其他人工繁殖雌性大熊貓照顧其中的一個幼崽。

大熊貓是動物權益的象徵,但在人們通常的想像中,它其實不是熊——它們是卡通形象,是電影《功夫熊貓》的產物,是中國旅遊景點賣的毛茸茸的熊貓帽子,甚至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5個福娃中的一個。2009年1月,當北京動物園的雄性大熊貓「古古」咬傷一名闖入其圍欄的男子時,人們都驚呆了。受害人張校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說:「我一直以為它們很可愛,只吃竹子。」

熊貓在自然環境下自由漫步還是一個挑戰,因為現在只剩下大約1000隻野生大熊貓。看到野生大熊貓是一個重大事件。今年3月,四川的一隻大熊貓跑到山下的村莊裡,村民們拿著相機爭相去拍照錄像。

文章稱,有跡象顯示,對熊貓的熱愛或許可以延伸至其他物種。吃魚翅的現象急劇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籃球明星姚明等名人發起的反對虐待動物的行動。今年6月,動物權益保護人士發起抵制每年一度的玉林狗肉節,他們有時會身體力行地阻止將狗運往玉林市。至於穿山甲,中國今年4月宣布,反走私法不僅適用於懲罰偷獵者,而且適用於故意食用瀕危動物的食客。違法者可能會被判入獄十年。該法律適用於420種不同的瀕危物種,包括老虎和金絲猴。通過打壓中國人的胃口,政府也許最終能夠遏制需求。

相關焦點

  • 愛丁堡動物園大熊貓甜甜或將分娩 英媒:歷史性裡程碑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愛丁堡動物園24日說,英國唯一的雌性大熊貓甜甜可能懷孕了。據美聯社8月25日報導稱,該動物園表示,甜甜正受到密切的關注,但尚不清楚她什麼時候分娩。動物園說:「很難準確預測,熊貓的繁殖季節可能會持續到9月底。」
  • 美媒:中國和美國國家動物園將熊貓租借協議延長至2023年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美媒:中國和美國國家動物園將熊貓租借協議延長至2023年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美聯社稱,美國國家動物園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將租借熊貓的期限再延長三年,從而繼續將動物園標誌性的大熊貓留在華盛頓。
  • 英媒:旅加大熊貓因吃不飽提前回國
    【英媒:旅加大熊貓因吃不飽提前回國】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28日報導,在加拿大因新冠疫情面臨竹子短缺後,兩隻大熊貓將返回中國。 報導稱,自今年5月以來,卡爾加裡動物園一直在設法將大熊貓「二順」和「大毛」送回中國,因為它們的竹子供應量正降至令人擔憂的水平。現在,它們即將踏上回家的旅程。 報導指出,這對大熊貓於2013年抵達加拿大。根據中加兩國間的協議,它們將在加拿大居住10年。
  • 旅美大熊貓歸來耍洋派:只聽英語 吃餅乾-大熊貓,美國,中國,四川...
    首次踏上祖國土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美輪」、「美奐」一時還改不了「洋腔洋味」:不吃窩窩頭,美國餅乾吃得倍兒香;聽不懂四川話,一聲「come here」(過來)卻悠悠爬過來11月5日,3歲半的旅美大熊貓「美輪」、「美奐」回到成都。遊子歸鄉先檢疫,這對雙胞胎姐妹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隔離檢疫生活。
  • 被迫將大熊貓送回中國,日媒感慨這是象徵性事件:大英帝國沒落了
    根據俄羅斯媒體1月5日的報導稱,因為受到了變異病毒的影響,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的財政壓力十分巨大,因此他們無奈之下選擇了將英國僅有的1隻大熊貓送往了中國,這一現象引起了不少國家的關注,對此日媒感慨這是象徵性事件,預示著大英帝國以及開始走向沒落了。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2020-12-03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英國人養不起大熊貓了?要把它們送回中國?
    @中國新聞網據報導,旅英大熊貓「陽光」和「甜甜」來自中國,是英國目前僅有的兩隻大熊貓。據多家英媒4日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壓力,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將不得不考慮將英國僅有的一對大熊貓送回中國。英國《衛報》報導截圖。
  • 為啥澳大利亞老招惹中國?美媒的答案有點意思……
    環球時報12月2日發表評論文章《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道出一個有趣的信息》。文章寫道,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的一則譴責澳大利亞軍方在阿富汗濫殺平民的貼文,引起了包括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內的該國政界的集體崩潰和撒潑後,不少其他西方國家的媒體也開始關注此事。
  • 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
    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讓我們把目光穿越未來幾十年,將發現怎樣的中國和世界——在2049年?其間有許多問題需要提出並回答:  一、中等收入或高等收入的中國?過去半個世紀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可謂鳳毛麟角: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中國大陸屆時能如願以償嗎?  二、人口挑戰?隨著中國社會快速老齡化,勞動力供給逐漸枯竭。中國能成功應對其令人畏懼的人口挑戰嗎?
  • 旅美大熊貓遭虐待?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闢謠
    中新網5月27日電 針對近日網友爆料旅美大熊貓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遭到虐待一事,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今日在微博通報有關情況。通報稱,2017年3月1日,華盛頓動物園對大熊貓美香2015年所產幼仔貝貝進行斷奶和實行母仔分別飼養管理,大熊貓貝貝的斷奶時間和分別飼餵時間均符合圈養大熊貓人工飼餵相關規程。而華盛頓動物園對大熊貓也不存在電擊、虐待、剋扣夥食等行為。
  • 世界首富猛誇中國 說了美不愛聽的話 美媒也感嘆 華春瑩態度鮮明
    出於遏制中國的企圖和謀取私利的動機,美國國內一些政客頻頻借人權問題抹黑中國。比如,美國國務院早前就推出所謂中國人權網頁,指責中方不尊重人權。然而,近日,新晉世界首富馬斯克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說了美不愛聽的話。據環球網1月8日報導,馬斯克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的人權問題。
  • 美國騷亂畫面傳遍世界,美媒:美國不進反退,中國卻在大踏步前進
    美媒發出感嘆,川普放的這把火,讓美國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中,卻加速了中國的崛起,當美國後退的時候,中國卻在大步前進。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美國最喜歡"教育"別國,現在卻被狠狠地"打臉",駱家輝聲稱,中國正在"嘲笑"美國的騷亂。
  • 養不起了?英國考慮將大熊貓送回中國,網友紛紛表示「快回來吧」
    綜合英媒4日消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財政壓力,愛丁堡動物園可能不得不將英國僅有的一對大熊貓送回中國。旅英大熊貓「甜甜」和「陽光」於2011年12月被租借給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合約期為10年。動物園負責人表示,疫情導致動物園關閉3個月,累計損失達200萬英鎊。
  • 疫情讓英國養不起大熊貓了 考慮將它們送回中國……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多家英媒4日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壓力,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將不得不考慮將英國僅有的一對大熊貓送回中國。英國《衛報》報導截圖。據報導,旅英大熊貓「陽光」和「甜甜」來自中國,是英國目前僅有的兩隻大熊貓。
  • 杜拜有錢人聚會吃什麼?魚子醬只是開胃菜,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靠譜的美食每天發布,歡迎大家關注【美不美美食】,關注我,下次才能找到我。人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歡迎您點讚,留言和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持。提到杜拜,立刻想到幾個關聯的詞,有錢,土豪,豪車。杜拜石油資源豐富,又有重要的地理位置,這樣優秀的先天條件造就了很多的有錢人。
  • 中國給日本送去大熊貓、朱䴉,日本送了中國什麼?
    在訪問備受關注的同時,安倍的一個「特殊任務」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就是租大熊貓!此前已有日媒透露,安倍在訪問期間計劃向中國提出租借大熊貓的申請。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在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要時刻,曾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美媒:美對中國難打俄羅斯牌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11月5日文章,原題:為什麼美國挑撥不了俄中關係在華盛頓政界,約一半人堅信俄羅斯公然攻擊美國民主制度;另一半則認為,俄羅斯是對付中國的更大鬥爭的一枚「棋子」。現政府突然宣布美國要退出中導條約。
  • 美媒: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大熊貓美香懷孕 將迎第四胎
    來源: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8月14日,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宣布,大熊貓美香(Mei Xiang)將迎來第四胎,民眾可在線觀看。美香2019年3月接受人工受精,但未成功,園方當時表示大熊貓沒有懷孕成功就要再等一年。
  • 美媒:為何大熊貓出生時這麼小?
    沒有人知道原因,但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研究了10種熊科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後發現,目前的一些理論站不住腳。杜克大學生物學教授凱薩琳·史密斯及其前學生李佩舒(音)本月在《解剖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一般來說很難獲得大熊貓寶寶的骨骼,但研究人員設法研究了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史密森國家動物園出生的大熊貓寶寶的遺骸。
  • 大熊貓「認臉」APP將問世 德媒:再也不用擔心「臉盲症」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導德媒稱,大熊貓都是黑白兩色和毛茸茸的——但顯然每隻大熊貓都有區別於同類的臉部特徵。據德新社5月19日報導,據新華社報導,一款臉部識別應用程式今後將幫助物種保護者識別大熊貓個體並進一步了解這一極度瀕危物種的生活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