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因疫情突發,河北省全省立即進入戰時狀態,處在疫情中心的石家莊法院系統也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第一時間抽調52名幹警,分為六個小組,下沉社區,協助居委會開展社區的疫情防控以及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劉庭長,您還記得我嗎?」1月7日,裕民法庭庭長劉愛利正在建華南第二社區居委會的廣電小區疫情防控點忙碌,忽然一位大媽走到她面前,急切地問。劉愛利連忙抬起頭,仔細端詳著眼前的這位大媽,努力在記憶中搜索著與大媽的交集。
「您不記得我了嗎?您是我的恩人呀,17年前我家的事兒是你負責判的,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大媽激動地說道,看著劉愛利還是有些茫然,大媽著急地想摘掉口罩。
「疫情期間,千萬要戴好口罩,您別急,我慢慢想想。」劉愛利趕忙攔住了大媽準備摘口罩的手,讓大媽坐到一邊,和大媽聊了兩句。
原來,這位大媽是劉愛利17年前的當事人。17年前,大媽的丈夫出軌並起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大媽說她當時遭遇各種中年危機又加上婚姻突變,覺得人生一片灰暗,內心充滿了怨恨和不甘,「就和瘋了一樣」,什麼心思也沒有,每天就想著怎麼跟蹤前夫,怎麼拖著不離,怎麼在婚姻裡和前夫持久地耗下去。大媽說劉愛利當時安排了很多次調解,給大媽做了很多工作。劉愛利勸導的話,有些大媽聽進去了,有些沒有聽進去。離婚以後,大媽又常常回想起劉愛利當時說的話,尤其是那些沒聽進去的話,越想越有道理,越想越覺得法官的用心良苦,想著想著就想開了,後來就慢慢走出了婚姻突變的陰霾。
走出陰霾的大媽,越活越開朗,越活越陽光,退休後積極報名參加了居委會的公益崗位,這次疫情也在社區參加防控工作,在工作中得知裕華法院幹警也下沉社區了,尤其是得知劉愛利就在同一個居委會的相鄰社區,特意抽空打聽著找過來的。大媽說,這些年就想找到劉愛利庭長,想當面說聲謝謝,告訴她當時那些開導的話沒有白說,自己現在過得很好。
劉愛利說,那天雖然只是和大媽簡短地聊了聊,但卻真切地感受到大媽現在的充實,並為此感到欣慰,只是有點兒遺憾直到現在也沒想起來大媽的名字,難為大媽17年來一直記掛著自己,還把自己稱做「恩人」。
聽完這個小故事,忽然想起前一陣朋友裡流行的一句話「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作為基層法院的法官,尤其是民事法官,說我們決定著別人的人生有點兒誇張,但我們處理的案件確實常常會給別人的人生帶來重要影響。所以不就案辦案,不機械處理,不僅判對錯,更要解心結,是每一名好法官的自我要求。因為從另一個角度講,作為一名法官,我們辦的案子其實也構成了我們自己的一生。我們用心地處理著一個個具體案件,每個案件也會在無形中給我們留下印記,無數的印記塑造了我們的內心世界和職業生涯。案件不會白辦,時間也不會虛度,誰說這隔了17年的一聲謝謝不是我們職業生涯的最高榮譽和最好的回報呢。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這樣一場短暫的「重逢」,溫暖了在嚴寒中堅守崗位的每一名幹警,也鼓舞了我們克服困難戰勝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