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的最高境界不是保護色,而是擬態,這種昆蟲表現得淋漓盡致

2021-01-09 俗夫論科學

由於絕大多數自然生物缺乏人類的智慧和複雜的社會關係,它們要想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就需要相應的能力。許多野生動物具有能夠發揮偽裝效果的「保護色」,使得天敵或者獵物很難在自然環境中發現自己。除了保護色之外,還存在一種更加高級的偽裝技能,那就是擬態。擬態,顧名思義就是模仿其它動物的形態,從而達到偽裝的目的,因此所模仿的對象越強,偽裝的效果就越強。

葉尾守宮是壁虎中特殊的一種,它們的特殊之處在於能夠模擬出枯葉的形態,以至於其它生物很難從一堆枯葉中發現它的存在,即使是人類也很難辨別哪一片是真的枯葉,哪一片是葉尾守宮。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昆蟲同樣會擬態,而且它的擬態技能要比葉尾守宮更高超一些,它就是赫莫裡奧普雷斯毛毛蟲,以下的敘述將其簡稱為赫莫毛蟲。

根據昆蟲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這種擅長擬態的毛蟲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區和非洲地區,而且研究人員發現赫莫毛蟲的過程十分有趣。據了解有一位科學家在南美洲的樹林裡偶然地拍攝到樹葉上出現了一條碧綠色的蛇,一開始他以為這是當地某種特殊的種類,隨著鏡頭的拉近發現這條蛇的長度有點失常。該科學家再仔細觀察,發現這原來是一條能夠模仿蛇類形態的毛蟲。那麼赫莫毛蟲是怎麼做到的呢?

研究人員通過觀察發現,當赫莫毛蟲發現周圍環境出現動靜的時候就會開始擬態。它先是將自己身體前端部分伸出去,把自己的腹部露出來,而且它腹部的顏色和蛇類腹部顏色相近。在做好姿勢之後赫莫毛蟲就會利用身體側邊的氣門進行吸氣,目的是將自己前端部分身體膨脹起來。在膨脹的過程中,一張「蛇臉」就逐漸呈現出來了。看到這可能有朋友會提出疑問,蛇的身體可以通過調節來模仿,那蛇的眼睛又該怎麼模仿呢?

對於赫莫毛蟲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它們天生就長著一對猶如眼睛般的斑點,而且還剛好長在了「蛇臉」的恰當位置。經過這一系列步驟,赫莫毛蟲就完成了擬態。赫莫毛蟲之所以這麼做,目的主要是嚇退捕食者。眾所周知,毛毛蟲是一種渾身軟綿綿的昆蟲,它們的外表並沒有堅硬的構造能夠保護它們免受物理攻擊。而且毛蟲體內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因此成為了許多種類動物的食物。

在自然環境中鳥類是赫莫毛蟲的天敵,為了對付突如其來的空中天敵,赫莫毛蟲會擺出一副蛇的模樣,很多鳥類看到之後就被嚇退了。看了赫莫毛蟲的例子,我們仿佛懂得了一個道理,造物者對每一個物種都是公平的,即使沒有賦予其中一種動物兇猛的殺傷力,也會賦予它們保命的技巧。

相關焦點

  • 人要善於偽裝:善用擬態和保護色
    在動物世界裡,「擬態」和「保護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寶;「擬態」是動物或昆蟲的形狀和周圍的環境很相似,讓人分辨不出來,例如有一種枯葉蝶,當它停在樹枝上時,褐色的身體就像一片枯葉那般;「保護色」是身體的顏色和周圍環境的顏色接近,當它在這個環境裡時,它的天敵便不易找出它來;蚱蜢好吃農作物
  • 偽裝樹葉最厲害的昆蟲,一片會行走樹葉,也曾被當為是春藥原料!
    在動物世界中,很多動物都具有一種擬態行為本領,這種擬態就是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昆蟲在食物鏈中作為比較弱小的群體,這種擬態行為在昆蟲中很常見,例如很多昆蟲都會擬態偽裝成樹葉,躲避獵食者,但要論偽裝樹葉最厲害的昆蟲,必然屬於——葉蟲。
  • 仿佛是樹枝的林鴟鳥,卻想不到小林鴟也偽裝得如此完美!
    在大自然中,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生物動物懂得偽裝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一些比較弱的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擬態就非常重要。例如這種擬態成樹枝,仿佛就是長在樹上的鳥——林鴟鳥!擬態是生物動物的一種自保防禦方式,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
  • 非洲熱帶雨林中的兩位「偽裝大師」,詮釋了「擬態」的終極奧義
    自然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存法則,其中「偽裝」成為了許多動物選擇的生存技巧。比如變色龍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變換自己的皮膚顏色來達到躲避天敵的目的。不僅如此,還有許多生物為了更好的生存擁有更加「高級的偽裝方式」。下面,我們就來說兩種生活在非洲熱帶雨林中的「偽裝大師」。
  • 動物擬態偽裝有多厲害,和環境完美融合,最後一個還真有人找不到
    動物「偽裝術」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保護方式,生物學中把它叫做擬態現象。這種在形態、顏色或者行為上模仿環境或另一個物種的方式,動物們似乎運用得樂此不疲。不過,擬態現象似乎只發生在一些昆蟲或者小型動物的身上
  • 自然界頂級偽裝高手——擬態章魚
    擬態章魚是自然界頂級的偽裝高手,體表含有一種分布這一種含有生物色素的細胞,不僅可以根據環境任意改變體表顏色和形狀而且還讓皮膚的結構和周圍的環境相仿。因此擬態章魚可以說是自然界中偽裝能力最強的動物,在它面前變色龍也要甘拜下風。
  • 最善於偽裝動物之一,葉蟲模仿樹葉,若它不動,連鳥類都難於發現
    在動物世界,擬態是一種常態,擬態是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其中竹節蟲是非常善於偽裝成樹枝樹葉等,這次來認識一種偽裝樹葉最厲害的竹節蟲——葉蟲,葉蟲模仿成樹葉,若它不動,連天敵鳥類都難於發現。
  • 最善於偽裝動物之一,葉蟲模仿樹葉,若它不動,連鳥類都難於發現
    在動物世界,擬態是一種常態,擬態是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其中竹節蟲是非常善於偽裝成樹枝樹葉等,這次來認識一種偽裝樹葉最厲害的竹節蟲——葉蟲,葉蟲模仿成樹葉,若它不動,連天敵鳥類都難於發現。
  • 你不知道的動物偽裝術:擬態
    擬態是如此有效和普遍,以至於從昆蟲、魚類、兩棲類到植物都有這樣的現象。,這種固醇是有毒物質。一開始人們認為無毒的總督蝶是通過模仿帝王蝶惟妙惟肖才讓這一物質香火興旺,因為掠食者將這種色彩斑斕的蝴蝶與不愉快的中毒經歷聯繫在一起。但是,1991年《自然》雜誌發現,對於掠食者來說無毒的總督蝶其實和有毒的帝王蝶一樣難吃,甚至更倒胃口。
  • 最善於偽裝的動物之一,葉蟲模仿樹葉,若它不動,連天敵鳥類都難於發現
    在動物世界,擬態是一種常態,擬態是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其中竹節蟲是非常善於偽裝成樹枝樹葉等
  • 動物的「保護色」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那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兔子?
    要想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除了有強悍的實力外,「偽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動物的「偽裝」手段中,比較高級的被稱為「擬態」,擬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種-貝氏擬態和繆勒擬態。簡單地說,擬態就是一個物種模擬環境或者是其他動物所具有的形態,從而得到好處。
  • 動物的「保護色」更接近環境顏色,為什麼沒有綠顏色的兔子?
    要想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除了有強悍的實力外,「偽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動物的「偽裝」手段中,比較高級的被稱為「擬態」,擬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種-貝氏擬態和繆勒擬態。簡單的說,擬態就是一個物種模擬環境或者是其他動物所具有的形態,從而得到好處。
  • 來看看這些會擬態的昆蟲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這些昆蟲們,它們化身為「偽裝大師」與環境融為一體、模仿其他生物來迷惑天敵或捕食獵物,在人們感到神奇的時也不禁驚嘆它們的智慧。「會飛」的落葉——枯葉蛺蝶枯葉蛺蝶俗稱枯葉蝶,屬於蛺蝶科,枯葉蛺蝶屬。它們因翅膀的形狀和花紋與枯葉相似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常棲息於較為溼潤的雨林或闊葉林中。
  • 白堊紀昆蟲就會"偽裝術" 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本報訊(記者 毛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在生存競爭中具有優勢,為何沒有綠色的兔子呢?
    而處在食物鏈中下層的動物,則會想方設法地提升自己的生存的能力,這種生存能力更多的是傾向說最大程度地降低來自捕獵天敵的傷害,同時儘可能地提高自身繁衍能力,從而維持著個體的生存資本和種群的穩定。對於處於食物鏈底層的動物來說,還有一項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偽裝。偽裝的最大意義,就是使自身處於比較難被天敵發現的狀況,或者能夠在被天敵發現後順利爭取逃脫時間。
  • 神奇的動物偽裝
    動物的偽裝技術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動物界有很多的偽裝大師,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利用偽裝來隱藏自己是它們的生存手段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豆丁海馬不僅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海馬,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馬之一。
  • 昆蟲偽裝大賽!考驗您眼神兒的時間到啦!
    昆蟲偽裝大賽!考驗您眼神兒的時間到啦! 仔細觀察下面三幅圖片 您能快速找到 隱藏在裡面的昆蟲嗎?
  • 用眼神嚇人退敵的蝴蝶,小時擬態毒蛇,成蝶卻擬態毒蛇天敵貓頭鷹
    貓頭鷹蝶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整個翅面酷似貓頭鷹的臉,翅膀又有貓頭鷹的眼神圖案的蝴蝶,這種蝴蝶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熱帶雨林,是一種大型蝶類,翅膀展開可達到15釐米,以發酵的果實、花蜜等為食。貓頭鷹蝶的保護色就是那對大大的圓形眼斑,當它展開雙翅在樹枝上停留時,看上去就像一隻瞪大雙眼的貓頭鷹臉,非常兇神惡煞,天敵見了,逃跑都來不及,哪還敢襲擊?貓頭鷹蝶通過擬態兇猛強悍的貓頭鷹,嚇退它最強的天敵蟾蜍襲擊,這些大眼睛也是貓頭鷹蝶的警戒色,一種「眼神」就能退敵的蝴蝶。
  • 模仿動物界的"超級狠角色":貝氏擬態,有這麼多?
    在自然界中,最高超的防禦方式不是具有毒性,而是模仿一些動物界的&34;,這種生存技能也被稱為貝氏擬態,在昆蟲中居多。貝氏擬態的概念最早是通過研究蝴蝶發現的。後來在其他許多昆蟲中也發現存在這種現象。偽裝成蜂類的甲蟲和蛾類大部分甲蟲會抬起這對前翅(稱為翅鞘),而利用第二對翅膀飛行。但鑽蛀蟲與它們不同。鑽蛀蟲飛行時會夾住翅鞘,這就使它們在飛行時看起來仍然很像黃蜂。鳥類看起來很喜歡吃這種甲蟲,但它們類似黃蜂的外表令鳥兒望而卻步。
  • 白堊紀昆蟲 就會「偽裝術」 南京專家發現,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 毛慶)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這是首次在化石昆蟲中發現擬態苔蘚的行為,為重建遠古昆蟲和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