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見到了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華農提供的40克水稻種子經歷太空之旅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始了探月之旅。
隨著嫦娥五號升空的還有一批作物資源。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測器系統的支持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空間誘變試驗載荷資源。
作為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的發起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組織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優勢科研院所,精心遴選了水稻、甜玉米、南藥、微生物等31份材料參加搭載試驗。其中,華南農業大學提供的40克約2500粒「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就在其中。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這批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返回地球。
12月23日,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舉辦了嫦娥五號搭載種子交接儀式。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竹藤中心、大連海事大學、中國農科院、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等搭載實驗單位共同見證了種子交接。
交接儀式上,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說:「種子是『農業晶片』,確保種子安全是國家確定的重大戰略。探月工程經過慎重考慮,選擇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開展種子深空搭載工作,希望能將航天重大工程與現代農業發展緊密結合,共同提升中國的糧食安全水平。」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將搭載種子及證書分別交付給各搭載單位,並高度肯定了農業科研工作者利用空間誘變開展的育種創新工作,希望未來我國的深空探測與生物育種更緊密結合,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種子安全」的戰略部署,並祝此次深空搭載試驗後期科研取得豐碩成果。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繞月深空誘變研究
華南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教授表示,此次搭載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繞月深空誘變研究,實現了水稻種子深空搭載的首次突破,希望通過此次深空搭載創新自主智慧財產權「種子晶片」,服務於國家種子安全戰略。
「這40克種子是無價之寶。」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說,這次水稻種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搭載,將為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航天育種變異規律提供重要的實驗樣本和數據。
為什麼這麼說?
郭濤解釋,變異是物種進化的基礎,也是新品種選育的基礎。深空極端環境是誘發變異極為特殊的因素。嫦娥五號地月往返過程中,將經歷完全不同的宇宙高能輻射、微重力、交變磁場等空間環境因素,可能對實驗材料的變異率和變異幅度帶來重大影響。
此次深空空間誘變試驗搭載,還與以往的航天育種有所不同。「此前開展的航天育種主要依靠返回式衛星和空間飛船,屬於近地軌道搭載。但此次的水稻種子在地月之間經過了近23天飛行,並且在近月軌道長期接受深空獨特極端環境的輻射影響,深空更接近真實空間極端環境在返回地球過程中,它們還遭遇了『範艾倫輻射帶』和太陽黑子爆發,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預期將產生更強烈的遺傳效應。」
兩年左右將會推出第一批產品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一粒種子關係著中國人的飯碗。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突破種業卡脖子關鍵問題,對確保「米袋子」、「菜籃子」安全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郭濤介紹,航天育種技術是航天工程與現代育種技術的創新結合,是我國科學家開創的重要科研領域。航天育種在提供原創、安全、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育種材料和種質基因源,獲得罕見的具有突破性的優異新種質,較快培育出優質高產抗病的新品種具有獨特優勢。
據悉,此次「嫦娥五號」空間搭載試驗,是繼2020年4月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搭載試驗後,華農參與的又一次空間科學重要科研活動。
自1996年起,華農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進行了24次植物空間誘變試驗,已先後培育出57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各級品種審定,其中農業部認定超級稻品種4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天」的40克水稻種子的「祖輩」也是經過太空之旅的「華航31號」。
郭濤介紹,經過空間誘變後,水稻種子可能會產生「好的性狀」和「壞的性狀」,科學家通過自交或雜交,可以將產量更高、更抗病蟲害等「好的性狀」固定下來,從而提高水稻產量、口感等。
不過,要實現上述的目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郭濤說,這批經過太空之旅的種子,將會自交兩次,然後再開始考慮雜交,大約兩年左右,才會推出第一批產品。他預估,要完成全部理論及實踐的系統研究,需要8-10年。
文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陳芃辰
圖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 編輯: 彭忠粵 ]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