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盛行,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清朝人的辮子最為矚目。清朝還沒建立的時候,他們就有留辮子的習慣。等到清兵入關,建立清朝之後,更是有留髮不留頭的法令。在這場政令下,有太多人因為沒有剃髮,導致人頭滾滾;也有很多人為了避免留辮子,遁入空門。
留辮子是清朝人的習慣,總是在影視劇當中看到打鬥,打鬥的時候,嘴中喜歡咬著自己的辮子。咬頭髮,相信很多女生都有這樣的習慣。不過,清朝人咬辮子純屬是虛構,你遠遠想不到他們的辮子有多髒。很多人的辮子一輩子不惜,老鼠聞了都害怕。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洗澡、洗頭是常事。夏天可能會洗多次澡,即便是冬天,一周也會洗個數次澡。然而,在清朝的時候,想要洗澡可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洗頭,也沒有現在那麼簡單。一輩子只洗兩次澡,不是笑話,而是真實狀況。有人一輩子只洗兩次澡,結婚前洗一次,死後洗一次。洗澡不常見,洗頭同樣不常見。
清朝人留辮子,並不一直都是長辮子。在清兵剛入關的時候,留的辮子是「金錢鼠尾」。這樣的辮子只有一枚銅錢大,可以從銅錢孔中穿過去。隨著時間的發展,辮子的式樣有所變化。頭頂逐漸有了頭髮,辮子也粗了一些。原先是鼠尾,現在變成了豬尾巴。到了晚清的時候,常見的粗辮子才出現。
勞苦百姓,整日為了生計奔波,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頭髮。在寒冬的時候,一個冬天不洗頭也是常事。冬天天氣嚴寒,想要洗頭,是件極為艱難的事情。到了盛夏的時候,氣溫身高。人們在洗澡的時候,會將頭髮打散,稍微清洗一下。那時候沒有洗髮水,很多人只是用水清洗一遍,就重新紮好。即便是這樣清洗,也難以做到一日一洗。有的懶漢在夏日也不洗頭,甚至是一輩子不洗。
生活當中,兩天不洗頭,頭髮就會變得極為油膩。想一想清朝人的洗髮頻率,洗髮方式,就可以對他們的辮子有所想像。為了打理頭髮,他們家中常常會備一件東西-梳篦。篦子比梳子更密一些,空間更小一些。不僅可以梳下來頭皮屑,還能夠梳下來蝨子。想一想,就頭皮發麻。那種一輩子不洗頭的辮子,味道可以想像。根據外國人描述,清朝人的辮子味道,老鼠聞了都害怕。
清朝人瀟灑的甩頭髮,咬辮子,想一想就極為的可怕。咬下去,滿口都是頭油。不過,那時候生活艱苦,也是情有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