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穿現代軍裝留辮子,還有山西閻錫山

2020-12-03 越南古與今

進入20世紀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在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開始所謂莫清末新政,其中對後來中國歷史影響最為重要的清末改革就是清末軍隊改革,出現的清末新軍最後影響中國幾十年。圖為清末新軍。

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原來的綠營和南北洋海軍,建立新軍。其中以袁世凱練兵,造就了清末新軍主力,因為當時袁軍大本營在北洋大本營天津,因此這些新軍也被稱為北洋新軍,後來成為北洋軍閥。

新軍改革最顯著特徵就是軍服改革,1905年頒定新軍服制是清末軍事改革的一個起點。據《練兵處奏定陸軍服制指》載:大禮服仍遵舊制,新軍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兩類,軍禮服仍戴翎頂豺緯帽,軍禮服軍常服操帽各項,品以三等析為九級。

1910年,已經快滅亡的清政府頒布了《奏議:禁衛軍大臣奏訂禁衛軍服色章記折》,清軍禁衛軍服全面西化,放棄象徵滿洲文化的頂戴,改用歐式軍帽。官長穿皮靴,士兵頭戴軍帽。

清末新軍這些軍服模仿德日融入中國傳統,不過主要是對歐式軍隊制度汲取,是非常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軍服。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軍隊士兵穿現代歐式軍裝,卻留著大辮子。

清末中國軍人老照片:全面模仿西方建立的新軍,這支清朝原本希望挽留政權的軍隊最後後成為推翻清朝主力。

清末身穿新軍軍裝的閻錫山。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上色照。

相關焦點

  • 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最害怕的人就是他,見到他就像老鼠見了貓
    中國近代的社會十分混亂,在清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大地上出現很多擁兵自重的軍閥。這些軍閥以前多是清政府的新軍,在後來的革命的時候,他們或真或假的起義宣布反對清王朝,就成了當地的軍閥。要說起那些軍閥,最有名氣的就要算閻錫山了。
  • 清朝的辮子就是清朝的象徵,直到1925年才被廢除
    清朝的歷史故事很多都被近代拍成電視劇,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歷史,看過清宮戲的的人都會知道,在電視劇中,不管是皇帝還是百姓,髮型都是腦袋的前部分是剃光的,腦袋的後半部分是留著很長的大辮子。在現代人的眼裡是非常疑惑的,究竟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執行的,後來從什麼時候廢除的呢??
  • 抗戰後失去山西,只剩下4萬殘兵的閻錫山,是如何東山再起的?
    閻錫山的家庭後來以放貸為生,在他17歲的時候,家中生意慘敗,與父親逃往太原。 後來去日留學,回國後持續在山西做了陸軍小學教官,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等職位。 山西不僅資源豐富,物產富足,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易守難攻,在軍事上十分有利於遊擊戰,而閻錫山的軍隊也很擅長這種打法。
  •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眾所周知,晚清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在1912年隆裕太后的主持下,正式退位宣告清朝滅亡。隨著秦朝的滅亡,我們進入了新的社會,當時清朝留下了很多老照片,而這些老照片,將當時真實的社會情況,給呈現了出來。
  • 新軍:清朝廷自養的掘墓人(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6)
    此外,山東、山西、河南亦可招數萬。」(見中華書局1978年5月《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第二輯《清末新軍編練沿革》第一版第4、5頁)這次談話由軍機處形成奏摺「上達天聽」,隨奏摺上奏的還有一份書面的《漢納根條陳節略》。朝廷對此迅速作出反應。
  • 閻錫山連蔣介石都不放眼裡,為什麼看到袁世凱,就像老鼠見到貓?
    閻錫山連蔣介石都不放眼裡,為什麼看到袁世凱,就像老鼠見到貓? 袁世凱是近代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訓練了新軍,廢除了科舉制度,同時通過和平的首段結束了清朝幾百年的統治,但是後來他又決心恢復帝制,背叛了和孫中山的約定,他的功過有非常大的爭議,最後他的行動也以失敗告終。
  • 屬於閻錫山的奇蹟:在亂世民國,讓山西容下了幾十萬張課桌
    可見,當時的閻錫山確實是一個有遠見、有智慧的地方官。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五臺。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頗為複雜且極具特色的一個人物。他因自幼受傳統教育,所以可以說儒家思想文化和程朱陸王學說對他影響很深。但他卻又曾赴日本留學,感受過民主思想的風氣,所以,他才會追隨孫中山, 參加了反對清王朝的革命運動。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很多人一輩子不洗,老鼠聞了都害怕
    清宮劇盛行,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清朝人的辮子最為矚目。清朝還沒建立的時候,他們就有留辮子的習慣。等到清兵入關,建立清朝之後,更是有留髮不留頭的法令。在這場政令下,有太多人因為沒有剃髮,導致人頭滾滾;也有很多人為了避免留辮子,遁入空門。
  • 清朝為什麼控制不了新軍
    朝廷之所以控制不了新軍,一方面是制度的問題,清朝編練的新軍從編制到武器全部採用歐洲軍隊的標準,尤其是德國軍隊,但是清朝對新軍的管理仍然是傳統衙門,沒有相應的改造軍事指揮系統,對新軍的管理主要依靠統兵將領,這樣就會出現只知有將軍而不知有國家的局面,典型代表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武昌起義時朝廷命令蔭昌帶北洋軍平叛,蔭昌根本就指揮不動北洋軍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若是不從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
  • 晚清老照片:清朝滅亡前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老太太的眼神很搞笑
    今天為大家刊發的這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07年前後,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前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大清走向覆滅之際,人們的精神面貌是怎麼樣的呢?一個旗人家庭的合影。旗人的生活全靠朝廷發放錢糧來保障,他們不用為掙錢謀生奔波,過著衣食無憂的小日子,養花遛鳥鬥蛐蛐,別提多愜意了。
  • 「山西王」閻錫山:文人軍閥,留下數百萬字遺著,給自己寫輓聯
    他就是歷經軍閥混戰以及各類重大事變後仍執政山西省長達三十八年的閻錫山。世人對他的風評大多在於他善於阿諛奉承以及諂媚,但他能執政幾十年長盛不衰,這其中的治軍之法值得人們深思。五臺少年閻錫山閻錫山出生於在山西省五臺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他的家庭以經商為主。由於家族甚有底蘊,使得他曾有幸入私塾啟蒙,後雖棄學從商,但對文學方面甚是遺憾。
  • 陳曉罕見剪寸頭,穿軍裝渾身正能量,卻被美人尖搶鏡
    陳曉不僅在古裝劇中有出色的表現,其實在現代劇中,表現也很精彩。陳曉罕見剪寸頭,穿軍裝渾身正能量,卻被美人尖搶鏡。陳曉演了一部軍旅劇,圓了自己當軍人的夢想,在劇中,陳曉飾演90後新兵張能量,從角色名就可以看出陳曉的正能量。陳曉本身就是一個帥氣的男演員,並且可塑性非常高,所以讓陳曉來飾演這樣一個角色,也是非常合適。
  • 軍閥閻錫山的山西炮廠,輝煌一時為何終究衰敗?
    民國9年也就是公元1920年,山西軍閥閻錫山為了擴充軍事實力,在太原大興土木,興建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山西兵工廠,內有炮廠,設山炮、野炮、 重炮 三個分廠,安裝大批德國進口火炮製造設備。該廠武器型號均以試製成功時間編號,聘有德國 克虜伯兵工廠 制炮專家杜爾華等指導火炮設計製造。
  • 老照片帶你看清朝人是怎麼理髮的:剃頭匠走街串巷,有些人辮子都...
    清朝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因此生活習慣和之前的大不相同,也改變了人們的穿著打扮以及髮型等等,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前視身體髮膚如命的人,也不得不留出了「金錢鼠尾辮」。在清朝晚期就有很多外國攝影師拍下了當時老百姓理髮的情景,也讓我們能夠一睹清朝人是怎樣理髮的。
  • 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散發出老鼠窩一般的惡臭!
    清宮劇盛行,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清朝人的辮子最為矚目。清朝還沒建立的時候,他們就有留辮子的習慣。等到清兵入關,建立清朝之後,更是有留髮不留頭的法令。在這場政令下,有太多人因為沒有剃髮,導致人頭滾滾;也有很多人為了避免留辮子,遁入空門。
  • 清朝末年,清政府苦心建立的新軍為何失控,不是起義就是逼宮
    那麼,清政府傾全國之力打造的新軍,為何會突然集體倒戈相向呢?首先,此時的清朝統治階層人才凋零慈禧太后雖然是權力鬥爭的頂尖高手,但其治國理政的才能卻非常有限,加之過分關注個人權利、貪圖享樂,因此一向被各階層人民所詬病。
  • 他是清朝地位顯赫的新軍總司令,卻也是人民解放軍,如今過得如何
    大家都知道,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但是,不知道大家對於清朝的其他皇族有沒有了解呢?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清皇族的正統後裔,愛新覺羅載濤。載濤的身份極其顯赫,他是光緒之弟,也是溥儀的叔叔,放在清朝,那就是手握重權的王爺,皇帝都得給三分薄面。